香海仙报春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植物
香海仙报春(拉丁学名:Primula wilsonii Dunn)是报春花科植物,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叶片矩圆形、狭倒卵形至披针形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鲜时揉碎有香气。叶丛自粗短的根茎发出,冬季不完全枯萎,具多数粗长的支根;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倒披针形,长5-12(20)厘米,宽1.5-5(6)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渐狭窄,下延至叶柄成翅状,边缘具近于整齐的小牙齿,老叶质地稍厚,叶脉在下面隆起,沿中肋被稀疏的粉质腺体;叶柄甚短或与叶片近等长,具阔翅。花葶高30-50厘米,果时高可达90厘米,具伞形花序3-6轮,每轮具4-10(16)花;苞片线形,长5-10毫米;花梗稍纤细,长1-2厘米;花萼钟状,长3.5-5.5毫米,分裂达全长的1/3,裂片卵状三角形,先端锐尖或钝;花冠紫红色,冠筒口周围黄色,冠筒长约10毫米,喉部具环状氧化镁,冠檐直径10-15毫米,裂片近圆形至倒心形,宽3-6毫米,先端全缘或微具凹缺,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1.5-2毫米,花柱长约7毫米,短花柱花:雄蕊距冠筒基部约5毫米着生,花柱长约1毫米。蒴果卵圆形,稍长于花萼。花期5-7月,果期9-10月。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香海仙报春喜气候温凉、湿润的环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不耐高温和强烈的直射阳光,用作冷温室盆花的报春花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冻,花期早。而作为露地花坛布置的报春花,则适合生长于阴坡或半阴环境,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栽培技术
播种是培育报春花的技术难点,因种子细小,寿命短,隔年陈种多不发芽或发芽率极低。所以适时采集种子是实现种子繁殖的前提。当年产种子萌发持续期一般在20天左右,播种后7-10天就开始萌发,一般在萌发开始2-3天内进入萌发高峰期。当然,种子萌发的具体情况还要视其种类、播种期而异,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最好,一般7-10天后开始萌发,元旦至春节期间处于盛花期,而且植株营养期长,生长健壮;但如果秋季播种,萌发率较低,且植株矮小,冠径较小,严重影响植株的观赏价值。
种子粒重也会影响报春花种子的萌发情况,重种子萌发率高而且萌发速度快,播种后植株的生活力高,簇生叶多,花量大,种子数量多等。种子是需光性种子,种子萌发时需要接受散射光以激活体内酶系统,且以散射光透光率55%为佳,在直射光下种子的萌发率和发芽率都很低,在遮光条件下的发芽率虽比直射光下高。
ISTA(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的《国际种子检验室工作手册》介绍,报春花种子萌发适温为15℃-20℃,最高极限温度为25℃。只要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播种技术,种子萌发的上限温度至少可以提高到30℃。用激勃素ABT生根粉等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可以促进萌发。此外,湿度、培养介质等也是影响报春花属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报春花多年生草本,可以进行插繁殖。分根时间以8月中下旬效果最好,既不影响第二年开花,而且植株生长健壮。
病虫防治是报春花栽培中的重要环节。常见病害包括花叶病、褐斑病、灰葡萄孢、斑点病和叶斑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杂草,减少传染源,防治蚜虫,消除传毒媒介,喷洒杀菌剂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种植密度要合理,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病叶、病株及时清除。发病初期可喷洒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最好与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施用,以防止产生抗药性。选育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病害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
近种区别
海仙报春与海仙报春(P. poissonii Franch.)外形极相似,有些学者主张将其归并入海仙报春或作海仙报春的亚种处理。但根据英国爱丁堡植物园的栽培观察,香海仙报春叶鲜时有香气,花冠裂片近直立或稍张开,因而冠檐直径较小,一般不超过1.5厘米,而海仙报春叶无香气,花冠裂片近水平展开,冠檐直径通常2-3厘米。但后一特征(花冠裂片开张程度和冠檐直径)亦可能出现少数中间类型,当标本压干后叶均无香气,常不易区分,故此二种的真正区别尚有待进行深入的野外观察和栽培试验。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栽培技术
近种区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