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江乡
江西赣州市大余县下辖乡
浮江乡地处大余县西北部,东与南安镇相连,北与崇义县铅厂镇相邻,南部、西部与吉村镇接壤,余崇公路穿境而过。区划代码为360723200,长途区号为0797,邮政编码为341500,车牌号码为赣B。全乡总人口15600人,国土面积136.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49亩,山林面积19.8万亩,辖浮江、洪水寨、山南、双田、竹木、车里等6个村委会、65个村民小组,下设9个党支部,党员233名。经济以农业、林业、钨业为主,境内有号称“世界钨都”的西华山钨矿,有全县最大的发电站——油罗口电站,有全县最大的木竹深加工企业——永兴细木工芯板厂。2015年新发展双田村“上巳节”景区,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解决6名贫困户就业问题。
浮江乡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经济以农业、林业、钨业为主。
简介
浮江乡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浮江乡总人口15600人,国土面积136.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15亩,以种水稻为主。山林面积19.8万亩,辖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下设9个党支部,党员233名。经济以农业、林业、钨业为主,大余县大型油罗口水库在境东南部,大余县属烂泥林场在境西部,有塘坝19处,引水工程187处,提水工程4处,有效灌溉面积5717亩,占耕地面积的85.14%。除油罗口水电站外,另建有水电站5座,装机5台,装机容量280千瓦。
浮江乡有中学1所,小学10所。有乡卫生院1所,病床6张。乡村企业有林场、钨矿场。农机修理厂,农产品加工厂、砖瓦厂、建筑队,农技服务公司、竹木器加工厂等,浮江乡内有
浮江乡
银行、信用社、供销社、粮管所、邮电所、广播站、文化站、电影队等。
林业用地8.9万亩(不含国营林场),其中林地4.3万亩,占49.15%。林产主要有杉、松、杂木等,林副产品有香菇、脂松香、土纸等。矿产丰富,有钨、锡、铜等。
1985年浮吉公路建成通车,村村有简易公路相通。解放前为革命游击区。
经济建设
浮江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三农”工作为总抓手,统筹抓好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工作,着力构建了一个社会环境和谐平安,政府管理不断创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浮江。截止2005年底,建立了20亩新型反季节蔬菜基地及食用菌生产基地,浮江乡年生产各类食用菌30万袋;竹根盆景发展规模达2000多盆,花卉生产基地规模突破70亩;新增果业开发面积485亩,其中集中连片开发面积100亩。
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5亿元,比2005年增长6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93元增长到2010年的5804元;个体工商户由五年前的251家发展为308家,新增57家;扶持百头规模以上生猪养殖大户8家,填补了浮江生猪规模养殖的空白;引进外商22家,实际进资4620万元,就地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100余人。
——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五年来,全乡农民累计兴建小康楼978栋,小康楼总数达1408栋,占民房总数的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五年来,硬化村组道路40.3公里,实现100%的村、82%的村民小组通水泥路;投入资金63万元分别兴建了山南公路等级桥,扩建了竹木村娘娘庙桥;投入375万元资金基本完成浮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解决流域内人民群众“行路难、过河难、饮水难、生产灌溉难”等问题;争资争项增设了浮江、车里、双田、山南、洪水寨等8个偏远山村移动(联通)通信网站;建设了山南变电站,改造了辖区内农电网线;新建了双田、竹木、山南、浮江4个村“两委”办公楼和乡计划生育服务楼、司法楼;投入28万多元搬迁了农贸市场,彻底解决了浮江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的农贸市场交易状况,兑现了历届人大代表对此提案的承诺;完成了浮江圩镇总体规划修编和65个村庄规划编制;建设了41个新农村建设点,惠及农户1300余户,2010年底着手打造并实施了余崇线新农村建设长廊,浮江朝着大余乡村旅游休闲后花园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民生工程显著加快。五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注重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新增财政收入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社会公益事业倾斜的“三倾斜”政策,聚集财力加大民生工程资金投入。五年累计发放农村居民低保资金115.84万元,城镇居民低保资金136.77万元,分散五保户生活费26.4万元,大病救助资金10.8万元;发放粮食补贴资金 200.1万元,“家电下乡”政府补贴资金41.17万元;五年中全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均参保率达95.3%,累计1974人享受住院补偿,补偿资金总额163.5万元。
——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浮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历史性最好成绩;实施圩镇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工程;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打造了余崇线10公里桂花长廊绿色通道;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组建了双田钟屋,竹木大河边2个百亩花卉苗木基地,同时在41个新农村建设点见空插绿,突出村组道路绿化,房前屋后四旁绿化,体现出“基地产业化,房前屋后美如画”的田园风光。
乡村发展
“开门满眼绿,鲜花扑鼻香。朝起鸣翠鸟科晚霞映橙黄。”这是浮江乡车里坳上新农村建设点的真实写照。浮江乡按照“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巧留亮点,巧添新景”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竹林、鱼塘等自然资源,建设休闲垂钓小区、文化活动中心,累计投入资金22万元,10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80%的农户建起了“三格式”户厕。
浮江乡开展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挂点干部走家串户,与农户促膝谈心,以真情打动人,以事实教育人,并始终坚持村民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村民大会民主讨论决定规划方案、理事会民主使用建设资金和村民代表民主监督项目实施,从而消除了个别村民心里的“疙瘩”,凝聚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浮江乡各驻点领导、驻点干部每月在点上的时间至少在25天以上。领导们在点上注重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后进行宣传发动,帮助制订规划,指导成立理事会、监事会、产业
协会。浮江乡在新农村建设资金筹措渠道上坚持多元获取,采取依靠政府投一点、引导农民自己出一点、相关人员捐一点、争取企业帮一点等途径,投入资金196万元,发展以金边瑞香、竹根盆景栽培为主的花卉产业,以毛竹林生产及加工为主的木竹产业,加强果业协会的组织建设,使新农村建设的甘露惠及越来越多山区农民。
和谐浮江
浮江乡地处西华山钨矿南麓,矿山企业星罗棋布,林区库区错综复杂。浮江乡将社会稳定工作列入三大基础工作之一,针对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这一现状,重点抓了信访网络、综治网络、安全生产网络和环保整治网络“四大网络”建设,开展了“和谐平安村”、“和谐平安村落社区”、“平安和睦家庭”等创建活动,开通了“和谐110”服务电话。浮江乡在确保乡信访办对群众来信来访及时进行调查、调处、答复的同时,在每个自然村设立了治安信息员、综治工作督查员和信访工作监察员,齐心协力共建“和谐浮江”。2006年11月止,浮江乡共发生林改纠纷49起,已成功调处46起,调处率94%,剩下3起已全部答复。
变上访为下访。浮江乡把开展“下访月”活动当成制度并长期坚持,乡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及时协调、现场调度、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带头接待来访群众
,带头带案下访,主动参与联合接访,赢得了民心民情。浮江乡还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党政领导按照带案下访安排的包案信访事项和接访受理承办的信访问题,深入信访事发地点和信访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反映问题,协调处理解决。自开展“下访月”活动以来,浮江乡党员干部下访总数达406次,开门接访160次,回访100次,带案下访53次。
特色特产
浮江乡活竹根艺盆景:活竹根艺盆景是近年来研发出的根艺盆景新秀。与一般竹根盆景和树根盆景不同,它通过竹根倒栽的方法,使根部露出土面,展示出盘根错节;幽雅的小竹挺立根上,节明叶茂、青翠秀丽、生机盎然,是人们点缀生活、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的艺术佳品。
西华山钨矿
西华山钨矿是中国第一个发现和最早开采的钨矿山。西华山钨矿发现于1908年,开采始于1915-1916年,新中国成立前开采出钨砂近5万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立即筹划恢复生产,1953年矿山收归国家所有,在苏联专家援建下,成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矿山。截止1990年,西华山矿区累计探明WO3储量8.13万吨,稀土氧化物6724吨。西华山钨矿正式投产于1950年,1960~1992年是矿山鼎盛和辉煌时期,钨矿年产量一直稳定在2000吨左右。这段时间矿山为国家生产钨精矿74000吨,钨产品出口创汇1.4亿美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西华山钨矿从1918年开始,经过80年的开采,钨资源趋于枯竭。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经济建设
乡村发展
和谐浮江
特色特产
西华山钨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