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兴镇,
德阳市中江县辖镇,距中江县城6.5公里,罗桂公路贯穿全境,东与东北镇接壤,北与
永太镇相连,南与
南华镇、
富兴镇毗邻,杰兴镇幅员25.79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110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为16520人(2017),现有集体企业8个,水稻制种和手工挂面是杰兴镇的传统产业,2007年杰兴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836元,位居全县前列。
杰兴镇交通便利,省道
成南高速公路和成南铁路只有28公里。镇境内现有通乡公路27.48公里。2008年来,采用个人集资、国家财政补贴的方式总投资万元。已建成通村公路47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已达38%,由上级政府全额投资的二水口大桥不日也将竣工通车,届时将结束历年来靠渡船来往两岸的历史,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
历史沿革
杰兴镇,旧称彭家桥,也叫馍馍店,因当地彭氏家族为
清代中江县第一个
进士家族而命名,清末改名杰兴,取“”人杰地灵、兴旺发达”之义。
政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提升机关服务效能,形成党风廉政建设的合力,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杰兴镇采取四项措施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工作规划》。
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工作规划》及有关领导讲话精神。镇属各部门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组织杰兴镇工作人员进一步研讨,结合杰兴镇工作实际提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镇纪委制定下发学习贯彻《工作规划》的文件通知,把学习贯彻《工作规划》列入当前镇属各单位、各村两委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通过学习会、干部学习例会抓好《工作规划》的学习贯彻。
三是镇纪委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板报、刷写宣传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杰兴镇营造学习贯彻《工作规划》的舆论氛围。
四是在抓好学习贯彻的同时,按照《工作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结合杰兴镇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抓紧制定杰兴镇的贯彻《实施意见》。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幸福村1个居民委员会,彭桥、觉慧、雷鸣、龙金、莲山、玉尺、金马、凤鸣、秀塘、高碑10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1656人。总人口中,男性12703人,占58.7%;女性8953人,占41.3%;14岁以下3152人,占14.6%;15~64岁16151人,占74.6%;65岁以上2353人,占10.8%。总人口中,以
汉族为主,达21651人,占99.98%。辖区总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47人。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
平均海拔494.7米,境内最高点位于玉皇庙山,海拔673.4米;最低点位于毛货铺,海拔426.7米。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大陆季风性气候显著,旱、涝、洪、
寒潮气候常有发生年年平均气温16.8C。无霜期年平均331天。年平均8照时数23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55毫米。
水文
境内河道属
涪江水系,凯江河自彭桥村入境,由北向南流经5.5千米后从金马村出境入东北镇;支流3条,长14千米,均自北向南流入凯江河。
自然灾害
主要来自然灾害有冰雹旱旱、涝、地震等旱旱、涝灾平均三年一遇,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1年9月19日,涉及境内10个行政村,农作物受灾面积9500亩,减产950吨。最严重的--次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有感范围波及辖区29平方千米;整个震区损坏城镇房屋0.6万平方米、农村房屋12.5万平方米、城乡交通水利设施3个,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2.5亿元。
境内状况
杰兴镇的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炎热但少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6.5-16.8℃,年降雨量850-1000毫米,无霜期长达295天,平均日照1330小时。适宜植物的生长,境域内除有猪、牛、马、羊、鸡、鸭、鹅、兔、猫、狗等家养动物外,还有野生动物如白鹭、
红原鸡、野兔等。植物种类繁多,2008年查明的已有数十种。由于地形、地质、气候、人为耕作等成土因素的作用,形成了棕紫色水稻土、棕紫泥土为主的地属。母质富含钾、钙、镁等
盐基物质及活化的微量元素,属稳长型土壤,加上人工耕作、培肥,
土层深厚、肥活,农业利用上以种水稻、棉花、玉米、油料、红茹等为主,适宜于多种家作物和经济林木的生产。辖区内深厚、肥沃的土壤和湿润的气候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适宜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
番薯等作物和
柑橘属、梨、桃等水果广泛种植,粮食棉花是杰兴镇的主产。
自然资源
境内矿藏资源主要为
页岩、地下水。地质储量十分丰富。
经济
第一产业
耕地面积13834亩,其中水浇地6旱地9亩,早地7245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9%,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3%。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3万吨,其中水稻5105吨,玉米3026吨,小麦3228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2750亩,产量12557吨,主要品种有韭菜、白菜、
追阳等,其中韭菜1800吨,白菜1070吨,莴笋57吨;生产花生200吨,油菜1201吨。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3万头,年末存栏0.8万头;牛饲养量1400头,年末存栏800头;羊饲养量0.3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家禽饲养量27万羽。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90元。
第二产业
以建筑、建材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企业36家,职工468人;工业总产值3.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商业网点45个,职工9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2%。
第三产业
2011年,财政总收入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万元,比上年增长10%收入均财政收人507.9元,比上年增长10%。
2011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64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2900万元,比上年减少180%。
乡镇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从改革、资金、科技等方面给予扶持,再加之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使农业全面丰收。2006年作物播种面积为2176.59公顷,复种指数达173%,粮食总产17579.7吨,人平产粮604.26公斤。养殖业是镇内农业经济的第二大产业,以养猪、养蚕、养羊为主,兼
养鱼、小家禽等。2006年生猪出栏到头;收达万元;小家禽饲养总量达到48.4万只,水产总量10万余公斤。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杰兴镇历来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工业发展尤其艰难,20世纪70-80年代的小型炼油厂、铁厂等小的工厂早已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遭到淘汰。
改革开放后,一些私营企业(如
页岩砖厂、预制板厂)等不断涌现。截止2006年,杰兴镇范围内有规模的页岩砖厂四家,预制板厂二家,其它规模不一的企业数十家。而且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出台后,杰兴镇的个体运输业得到空前发展,2008年拥有各种客运车18辆,货运车34辆。1986年杰兴镇的财贸税收主要依靠农业税和仅有的个体工商。由于工业企业的不断发展,2006年各项财政收达230万元,税收达48万元。
镇境内有初级中学两所,分别为杰兴镇初级中学和清凉初级中学(分校)。小学校两所,分别为杰兴镇小学和清凉小学,下辖村小8所。杰兴镇初级中学校的前身是一座寺庙,称作“普勋寺”,还存有当时颇具传奇色彩的巨匾“春秋圣人”。自从建国后改建为学校以来,经过多次扩建,由原来的十余间
土坯瓦房,到占地十余亩,两座教学楼,已初具规模。1986年,学校进行第一次大的改建,新建一幢教学楼,高三层,共十二个教室。此后,2001年由于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必须实行寄宿制,校舍远远不够,进行第二次大的改扩建,又新建一幢高三层,十二个教室的教学楼,改建学生食堂,新建了学生小卖部,硬化学校操场,改建十余个花台,购进大批花草树木。形成现有的拥有两幢教学楼,物理、
化学、生物实验室
齐备,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等现代教育设备齐全。杰兴镇有教职员工150人,在校学生近3000人。同期清凉初级中学也通过不懈努力,建成同样两幢教学楼。20余年来,通过一批又一批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杰兴镇初级中学校先后被上级评为“校风示范校”、“先进集体”、“乡镇初中第一名”。由于杰兴镇初级中学和清凉初级中学蜚声在外的教育教学质量,已在全县乃至附近周边市县形成了“杰兴镇现象”的美誉。
社会
文化艺术
2011年末,镇文化站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1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个,各类图书室10个,藏书2万册。
教育
2011年末,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530人,专任教师20人;小学2所,在校生796人,专任教师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08人,专任教师49人,初中适龄人口人学率99.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病床19张,固定资产总值2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7人,其中执业医师8人,
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
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地2个。2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广播电视
2011年末,
有线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用户2600户,人户率42%。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户,人数24人,支出4.5万元,比上年增长67.7%,月人均156.2元,比上年增长11.8%;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5人,支出9.6万元,比上年增长0.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06户,人数1186人,支出100.7万元,比上年增长30.8%,月人均70.7元,比上年增长21.9%。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7万元,比上年增长0.8%。社会福利费32.6万元,比上年增长0.2%;敬老院1家,床位10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96人。社区服务设施15个,其中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个,农村社区服务站13个。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97.1万元,比上年增长3.6%;基金支出合计43.7万元,比上年增长2.6%。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万人,参保率58%。2008年7月4日,县委书记杨恩林在县国土局、规划与
建设局负责人到杰兴镇连山村检查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杰兴镇连山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85人,全村耕地面积1387亩。因
5·12汶川地震受灾,全村受损总户数359户1256人1883间31400平方米,其中全倒19户98间,严重危房需拆除194户,严重受损119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杨恩林了解了灾民2008年的生产生活情况,就国家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进行了细致的解答。
随后,杨恩林察看了连山村灾后重建的开展情况,要求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灾民自力更生,组织党员和干部帮助灾民恢复政策的生活生产秩序,把群众反映的困难放在第一位,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快场镇建设的步伐,力争把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交通
2011年,
新疆101省道穿境,境内长3千米。县乡(镇)级公路10条,总长23千米。
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26辆、129吨位;客运汽车8辆、140座位。
邮政电信
2011年末,
邮政代办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1.8万份(册),业务收人80万元,其中纯收入26万元。
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3200门,电话用户普及率60%;移动电话用户8000户;宽带接入用户1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