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南大门入馆,经过“草堂影壁”,顺红墙夹道的花径徐行数十米后,有一个精巧别致的院落,其门额上书“浣花祠”. 虽然浣花祠和杜甫草堂在一起,但是,它却与杜甫没有多大关联,而是为一位巾帼英雄而建造的。
传说,有一位姓任的姑娘住在溪边,替一个长满癫疮的和尚浣洗又腥又臭的袈裟,浣花溪中便泛出了朵朵莲花。就是这位从小就不同寻常的任姑娘,后来做了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成为一代巾帼英雄,人们为了纪念她便为她修建了此祠。
遂为她立祠纪念。又因任氏从小生活在
浣花溪畔,以后占杜甫旧居为别宅,又有“舍宅为寺”的善举,所以纪念她的祠宇就建在浣花溪边,与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和梵安寺(今草堂寺)相邻,其祠称“冀国夫人祠”。
自
唐朝开始,成都兴起了“浣花日”这一游赏活动。所谓“浣花日”,即农历四月十九,传说中任氏的生日,足见“浣花日”也与纪念任氏有关。
宋人任政一在(游浣花记)中详细地描述了“浣花日”的空前盛况:“……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词下,退游
杜甫故宅,遂泛舟
浣花溪之百花潭,因以名其游与其日。
成都市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而往,里巷闻然。”可见吸引力有多么大!这样一次盛会,地方官照例是要带头出游,与民同乐的。
据元人费著《岁华记丽谱》记载:“凡
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及期,……或以坐具列于广庭,以待观者,谓之邀床,而谓太守为邀头。”因此,
浣花盛会又有“邀头大会”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