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丘会盟发生在春秋时期,是
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也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葵丘会盟于公元前651年举行,参加会盟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的国君,
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葵丘会盟起因于当时
周代衰微、诸侯纷争,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改革,国力大增,并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多次组织诸侯军队抵御戎狄和楚国扩张,威望渐高,此前的北杏会盟、鄄城会盟等已在一定程度上确立其盟主地位。此次会盟,齐桓公在
葵丘(今河南
民权县东北)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国君。周襄王派宰孔赐
齐桓公祭肉、彤弓矢和大路,承认其霸主地位。会盟仪式上,诸侯盟誓遵守盟约,内容包括“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等,主要围绕维护宗法制度和各国国内秩序。葵丘会盟意义重大,它使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成为
春秋首位真正意义上的霸主,
齐国借此巩固领导地位,构建起相对稳定的诸侯联盟秩序。盟约内容维护了宗法和社会秩序,抑制诸侯国内篡乱行为,对春秋政治格局影响深远,也标志着
周代对诸侯霸主地位的形式认可,体现出周天子权力虚化和诸侯势力崛起。
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以诸侯要拜见太子为借口,在
公元前655年5月,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太子郑在首止和诸侯见了面,一起住了几个月。
周惠王觉得太子郑不听使唤,但又无力和齐桓公抗争,就偷偷派人去劝告
郑国不要参加结盟。郑国听了周王的话,离开了首止,剩下的七个诸侯共同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后来,
齐国又去攻打郑国,郑国也参加了盟约。
史书记载说,春秋五霸,以齐桓公最盛;齐桓公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盛。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
齐桓公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现在
民权县与
山东省曹县交界的地方位于民权县老颜集东,山东省
邵庄镇胡老家行政村南1华里处有一葵丘会盟重振四方的一个石碑为证,葵丘会盟重振四方,八个字是繁体的,在90年代初期一直放在胡老家行政村的可耕地内,近期未曾去看过,我觉得说当年的葵丘会盟台在民权、兰考境内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今天的曹县与民权县境内应该正确,因为现在存放石碑的土地在解放前后曾经属于过民权县和兰考县的前身考城县,1956年该地方划规山东省曹县。
孔子评价说:“管仲辅佐
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们的恩赐啊!没有管仲,我们都要拨散头发,衣襟开向左边,变成蛮族统治下的人民了。”桓管几十年的活动,顺应了当时王室衰微,大国崛起的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时形势的对内对外政策,对
齐国的社会发展,对捍卫中原先进文化免受戎狄等落后民族的破坏,建立了一定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