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洁(1927年12月-2023年12月10日),女,
曹县高新庄人,1954年毕业于
河南大学医学院。
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
河南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妇科肿瘤病专家。多年来共花费近百万元印刷防艾宣传资料、救助
艾滋病和艾滋孤儿,被媒体誉为“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1996年,高耀洁开始自费进行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并从2000年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遗孤的救助方面。2001年高耀洁获得全球卫生理事会颁发的乔纳森·曼恩健康奖。2002年被美国《
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2003年获得
亚洲拉蒙·麦格赛赛奖公共服务奖。2004年当选
中国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2005年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07年4月20日,国际天文学会将38980号小行星命名为“高耀洁”。此外,高耀洁被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分别于1995年、2000年评选为先进社员,2003年评选为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
2009年8月,高耀洁以访问学者身份定居
纽约。2023年12月10日,高耀洁在纽约
曼哈顿去世,享年95岁。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7年,高耀洁出生在
曹县高新庄的一个大户家庭,高家祖上13代都是地主,在当地很有威望,“高新庄”的名字便是因高家世代居住而得名。1939年,为了躲避战火,高耀洁的父亲带着子女举家迁往
开封市。高耀洁上高二时参加了大学的招生考试,平均分是65分。最终她选择了
河南大学医学院就读。1953年,因政治学习安排,高耀洁离校时间延迟,她成了
河南省直职工医院的一名妇科医生。1954年,高耀洁正式毕业于
河南大学医学院。
工作经历
1966年6月,高耀洁被调离临床一线,到太平间工作。1967年,高耀洁因工作和出身问题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同年因身体原因,她又做手术切除了五分之四的胃。1974年4月,高耀洁被调到河南中医院附属医院工作。1983年,高耀洁和其所在科室获得了河南省二级成果奖。1984年,高耀洁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西医结合大会,被授予了一枚奖章。同年,作为“
九三学社”社员,高耀洁又在北京参加了第四届社员代表大会,获得邓小平、胡耀邦的接见。
1988年,高耀洁被评为
郑州市劳动模范,并被选为
河南省第七届人大代表。1990年7月15日,高耀洁正式退休。
1996年,高耀洁发现因输血感染
艾滋病的病例,开始意识到血液传播艾滋病的严重性,从这一年开始,她自费进行艾滋病防治和救助工作。
2000年,高耀洁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遗孤的救助方面。
2001年,高耀洁获得全球卫生理事会颁发的乔纳森·曼恩健康奖。2002年被美国《
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2003年获得
亚洲拉蒙·麦格赛赛奖公共服务奖。2004年当选
中国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2003年年度人物。2005年获得
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07年4月20日,国际天文学会将38980号小行星命名为“高耀洁”。2008年,高耀洁入选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候选人社会人物候选名单。2009年8月,高耀洁前往美国,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定居
纽约。
人物去世
2023年12月10日,高耀洁在美国纽约
曼哈顿上城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据高耀洁的亲友介绍,高耀洁是自然离世。
人物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贡献
防艾事迹
1992年
春节后,高耀洁受到委托写一篇关于
河南省妇女健康状况论文。之后她开始在河南全省范围内,对几千名女性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通过这次调查,高耀洁发现:城乡接合部妇女发病率高;性乱使女性发病率高。其中女子监狱的性犯罪在押的女人,性病发病率达到92.7%。发现了这个问题后,从1994年开始,高耀洁就到处去演讲,宣传预防性病知识,由于当时高耀洁还不懂
艾滋病,所以就把艾滋病和性病放在一起宣讲。
1996年4月7日,高耀洁第一次接触到艾滋病人。该患者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任何特殊嗜好,周围的人也都是健康的,从输血感染至死亡,历时近三年,其家属任何人均未被感染。此事迫使高耀洁重新思考和调查相似病例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同年11月,在又接触到一个相似病例后,高耀洁意识到血液传播在当时,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1996年9月,高耀洁开始自编自费印刷第一批小报,向
郑州市市民免费发放。这些资料发到防疫站、
计划生育站,更多时候是高耀洁带着大学生志愿者,到乡下农村里去发放,慢慢地有一些
艾滋病人站了出来说出了“血祸”和“
血浆经济”的真相。高耀洁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到了卖血是当时中国患者感染艾滋病一条重要途径。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人到
河南省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收购廉价血浆,用来制药。而灾难也恰在这急功近利的“血浆经济”中降临。在最鼎盛时期,整个河南的血站就有230多家,它所意味的是,只要有一个卖血人体内带有艾滋病病毒,就会迅速在所有可能人群中蔓延开来。直到1995年3月,已经泛滥成灾的血站才被大规模取缔,只可惜悲剧已经酿成。原本
艾滋病就不是一种只通过性交和吸毒才会感染的病毒,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它最大的感染途径,不是吸毒,不是不正当性生活,而是通过血液。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艾滋病患者,大部分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感染的无辜人群。
打击性病游医
1990年起,高耀洁走上了一条漫漫十年的“性病游医打假”路。当年秋天,高耀洁就开始暗访了50多家所谓的性病门诊。1998年1月23日,高耀洁参加河南文史馆的
春节茶话会时,痛陈当时的游医黑幕,呼吁整治性病游医。在撰写报告中,高耀洁列举了性病游医骗人的真实事例,介绍了正规医疗单位的性病专科被游医垄断的详情。她的报告直接促成了以游医为对象的整顿医疗市场行动。此后,高耀洁多次收到威胁电话。在她1998年上书整治游医后,女儿郭炎光首先受到牵连:作为
河南省某医院
皮肤科医师,郭炎光所在的科室也被游医承包,并在随后的全省清理整顿中被有关主管部门赶走。1999年春天,高耀洁再次痛陈游医的危害,要求取缔性病游医,治理非法医疗广告。同年8月13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再次召集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研究集中整治游医、非法医疗广告的问题。
救助艾滋遗孤
高耀洁通过走访调查患者发现,一些人并不知道艾滋病病毒是通过血液传染,大部分艾滋病病人的孩子都不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常识。导致很多父母死于艾滋病的孤儿,只能流浪街头,没有人敢把他们领回家去收养。从2000年开始,高耀洁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遗孤的救助方面。2001年时,经她联系的孤儿就有164个,高耀洁会时常从家里给孩子们寄钱寄学费。但后来因为发现自己寄出的部分善款会被孩子的亲属冒领,高耀洁开始改变方法,帮助
艾滋病遗孤落户到收养人家。
2003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曾点名会见高耀洁,向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病人现状和治疗意见。
个人生活
高耀洁的丈夫名叫郭明久,东北人,毕业于
沈阳市的
中国医科大学。两人年轻时经人介绍相识并结婚。婚后两人育有一子两女。儿子名叫郭锄非,两个女儿分别叫郭竞先和郭炎光。1968年文革期间,时年13岁的郭锄非曾遭到迫害,被判了3年刑。高耀洁多次上访,最终在1974年,郭锄非得到正式平反。文革期间,高耀洁本人也曾因“非法堕胎”的罪名被判处“劳动教养三年”,在
新郑市和长葛县交界处的陉山劳教场被关了13个月,后因郭明久在外积极活动申冤,高耀洁1973年7月19日被释放,并于当年10月27日获得平反恢复名誉。
2006年4月10日,郭明久去世。2008年年初,高耀洁立下遗嘱,她表示:“将来我死了,不留存墓地。我如若正常死亡,不举行仪式,不留骨灰,按原计划,骨灰将和老伴郭明久的骨灰一同撒入
黄河,让它流入大海,永远销声匿迹吧。”
人物作品
专著
参考资料:
文章
人物影响
香港“智行基金会”主席
杜聪在接触到
河南省艾滋病人以前,已在
华尔街工作10年,彼时其理想是“成为华尔街出色的银行家”。20世纪90年代后期,杜聪首次接触到内地的艾滋病人。2001年底,在高耀洁的带领下,杜聪走进
上蔡县,而后杜聪便辞职转而走上了对艾滋病患者的公益救助之路。
人物评价
“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握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防治
艾滋病这繁重的工程,她把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化为一缕缕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感动中国2003年度人物颁奖辞)
“知识是预防艾滋病的最佳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中国河南,就有一位倾尽心血义务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人,她的故事跌宕起伏,她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第55届
联合国大会主席霍尔克里评)
“一位在中国农村从事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女性活动家。”(
联合国原秘书长
科菲·安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