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广(1866-1943),字心斋,北京市
门头沟区斋堂镇
灵水村人。1895年,他在顺天府科考中中选为科举人,当时正值
康有为等130人“
公车上书”请求皇帝变法维新,对刘增广产生了一定影响。光绪二十三年左右,刘增广开始仕途,先后担任山西
左云县、
静乐县知县,
吉安市知州和候补
知府。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应顺天府科考,得中“甲午”科
举人,此年正是康有为和1300举人“公车上书”,请求皇帝变法维新之时,使刘增广受到了一定的感染。约于光绪二十三年步入仕途,先后任山西左云县、静乐县知县,
吉州区知州和候补知府。进入民国之后,刘增广还乡闲居,曾倡导兴办新式学堂,在家乡兴办教育。
木城涧玉皇庙兴办的学堂是北京地区早期学堂之一,得到了刘增广的支持。1937年“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卫立煌部支援南口抗战路过此地,十师师长李默庵曾住在刘增广家中。卫部撤离时,刘随部队撤走,辗转于
山西省、
北平市等地,1942年回到灵水老家,第二年故去,终年78岁。在京西,牛站、军响、玉皇庙都留下了刘增广的碑文、墨宝,据传灵水村碾房的“君子不争”四个大字就是刘增广题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