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可亮
欧阳可亮
欧阳可亮(1918年5月23日—1992年5月1日),中国科学家、教育家和外交家,清末民初外交家欧阳庚的第二子,母亲陈锦梅是画家。他的代表作品有《欧阳可亮手书集契集》。1954年,他应邀赴日本编写《中日词典》,此后一直活跃于日本,成为著名的甲骨文研究家。
人物履历
1939年入读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毕业于东吴大学日本投降后,欧阳可亮到了台湾。1954年应聘到日本外务省教中文达20多年。期间曾任日本京都拓植大学、春秋学院教授。中曾根、大平正芳田中角荣等政界显要都是他的学生。他以炽热的爱国之情,执著地探求祖国和人类文化之源,将全部心血倾注於甲骨文的研究。先后在日本举办了个人甲骨文书法展览34次,送作品参加团体展览35次,成为著名的甲骨文研究家。欧阳教授长期从事甲骨文史工作,在甲骨学科造诣很深,1984年受安阳市人民政府聘为商朝文化研究顾问,安阳师范学院名誉教授;1986年又受他的母校聘为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苏州大学客座教授。他在传授甲骨文史及学术交流中博得广大师生和校友的尊重和称赞,受到同仁的爱戴。欧阳姓教授给祖国和后人留下可贵的文化遗产
人物生平
从1959年起先后出版有:金文古篆式纸一组6件,甲骨文诗词月下汤舟等一组3件,手书集殷墟文字楹汇编注释新编一册,甲骨美术一百幅二册,美术品一组50件,1975年在东京出版《欧阳可亮手书集契集》(中日文版)一册5卷,是他研究甲骨文学术著作的结晶。
欧阳可亮于1984年10月1日在河南省安阳日报》发表了他的述怀文章:《甲骨还乡之愿》。文章建议筹建民间安阳殷墟笔会会馆,呼吁筹划笔会基金,定期召开国际甲骨学者及笔者会议,将甲骨片资料集中整理,拼凑还原,共同研究人类进化过程及最初和最完整的文字所表示的文化,为世界人类文明之探源作出贡献。并将此作为他“人生的最终目的”。
欧阳可亮在年近古稀,须发皆白之时,虽不幸因脑出血造成右半身瘫痪麻痹,成为二级残废之人,但退休后仍乐此不应,终日左手挥毫书写,享受甲骨文之乐。自1984年10月安阳市召开“殷墟笔会”起,每次召开笔会都应邀回国出席。在笔会上,他的提案“在甲骨文出土九十周年时,在安阳殷墟召开会‘中国与收藏国及研究国各大学研究所国际甲骨大会’”被热烈的掌声所通过,这使他受到很大鼓励。“甲骨还乡之愿”的希望之火更旺盛地燃烧起来。为了迎接这次国际盛会,接待云集安阳的外宾学者,他建议在担水南、殷墟上建造“安阳殷墟笔会之馆”,并对此馆的建筑结构、规模、式样及内部的现代化设备等,都作了具体的设想。他计算,建筑此馆约需人民币7百万元。他说:“我愿以自己残疾后的力量推动一下。”欧阳老人言必信,行必果,1986年春,他第一次将节余的老人医药费日元20万元汇至安阳殷墟笔会,以后还要再汇10次。
为了筹集建馆资金,欧阳姓老人顽强地克服残疾带来的痛苦,经常投人字画、刻龟甲、写寿辰干支的募集活动。他甚至不顾身体残疾,甘愿粗茶淡饭布衣蔬食。他说,这是“完全出于一个海外华侨和友人的自愿,没有半分勉强。”1985年8月7日至12日,东京吉祥寺近铁百货店七楼举行中国物产展览时,欧阳老人摆上摊子,为日本顾客书写甲骨文(寿于支),一天赠送二百人,宣传甲骨。他在安阳殷墟甲骨文还乡书法展览会上,以左手书写“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甲生为国家,国强方可安”题字。可见,其酷爱甲骨之情,令人深受感动。
又根据1992年2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王大有等编写《古代美洲奥尔梅克王圭商殷文研究——中华文明东迁美洲的文字学证据》记载:1910年清朝派欧阳度专要特使处理墨西哥革命时杀害三百余名华侨索赔专案,同时调查“殷人东迁”一事,殷福布人请愿请求清政府庇护代为索赔,自言为中国血统。摄政王载认为于法无据,遂未深究。然欧阳庚、欧阳可亮父子苦研八十余年,将成果传承我等,揭此段人东渡之迷。丰富的资料尽集效《龙凤传人》(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版)20余万言,附图三百余幅,讨论中华人种四五万年以来开拓太平洋文化圈,特别是开拓美洲的丰功伟绩的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欧阳老人在八十年代,曾4次回祖国参加安阳殷墟笔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并回家乡探望乡里,每次回国都受到河南省安阳市广东省中山市领导的热情接待和鼓励。1986年冬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程思远和全国残疾人协会邓朴方主席等设宴款待,并和他进行亲切友好的交谈。欧阳姓老人为增强中日友好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