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眉翠鴗
佛法僧目翠鴗科动物
绿眉翠(学名:Eumomota superciliosa)是中小型攀禽,以其鲜艳的羽毛和独特的球拍状尾羽而闻名。是萨尔瓦多及尼加拉瓜国鸟,当地分别称为torogoz和guardabarranco。
形态特征
绿眉翠鴗是是一种色彩鲜艳及中等大小的攀禽,体长约34厘米,体重65克。身体主要呈橄榄绿色,背部及腹部呈黄褐或红褐色。眼睛上有一道鲜蓝色纹,喉咙上有一黑斑,飞羽及尾巴顶呈蓝色,尾羽端呈球拍状。喙长、宽而微下弯,喙缘有锯齿。朝前的两个趾基部部分愈合。尾长,中央尾羽特长,在近末端处有一段仅余羽干,致使端部形成独立的小羽片,形成球拍状,为其显著特征,羽轴比其他翠鴗长翅短圆;雌雄异色。
栖息环境
栖息在开放的环境,如森林边缘、画廊森林和灌丛地带。经常留在电线杆及围栏上。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以昆虫、植物病原线虫、蜥蜴、各种无脊椎动物及小型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果实。在等候猎物时,可长时间地平息不动,一旦发现猎物,就突然猛扑过去。在栖木上尾常左右摆动或斜着。绿眉翠鴗的叫声是鼻音的、嘶哑的,传播距离较远。雄性显然使用它们的尾巴作为性信号,因为尾巴更长的雄性联会成功和繁殖成功更大。除了这个功能,尾巴也被雌雄双方用于摇摆展示,尾巴以摆动的方式来回移动。这种摇摆展示是在与交配无关的情境下进行的:在捕食者的存在下,雌雄双方都会进行摇摆展示,这种展示被认为通过向捕食者传达信息,告诉它们已经被发现,并且追逐不会导致捕获。这种种间交流被称为追逐威慑信号。
繁殖方式
在水边崖岸、土堤、水井及矿场凿穴或在沙滩用下弯的嘴挖洞为巢,鸟巢呈长隧道状。产3~4枚白色卵,两性孵化及育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很广,因此不接近物种标准下的弱势阈值范围(分布区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以下,栖息地质量,人口规模和分布区域碎片化)。人口数量趋势是稳定,因此该种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文化意义
绿眉翠鴗在其分布范围内是一种著名的鸟类,拥有多个当地名称。在尼加拉瓜被称为guardabarranco(“峡谷守卫”),在萨尔瓦多被称为torogoz(根据其叫声命名),在尤卡坦被称为pájaro reloj(“钟鸟”),根据其像钟摆一样摇摆尾巴的习惯。而在哥斯达黎加,它被称为momoto cejiceleste或pájaro bobo(“愚蠢的鸟”),因为它倾向于允许人类非常靠近而不飞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文化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