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月亮
1989年由刘欢演唱歌曲
《弯弯的月亮》是作曲家李海鹰于1989年创作的一首歌曲,原是电视艺术片《大地情语》的插曲,陈汝佳首唱,后经刘欢重新演绎,并拍摄成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频频播出。该歌曲收录在1992年8月28日刘欢发行的专辑《蒙古小夜曲》中。
创作《弯弯的月亮》时,李海鹰先谱曲,后填词,创作初衷是想描绘美丽的珠江三角洲。他从家人的水上生活场景中取材。歌曲里的“阿娇”和船其实就是疍家人的形象。
《弯弯的月亮》曾陆续获得了1990年北京流行榜年度10大金曲奖、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流行金曲勋章、2008年改革开放30年来最受欢迎的30首中国原创歌曲等荣誉。
音乐制作
创作背景
歌曲《弯弯的月亮》创作于1989年,陈汝佳首唱,后经刘欢重新演绎,并拍摄成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频频播出,成为一首中国人熟知并十分喜爱的流行歌曲。
李海鹰表示创作《弯弯的月亮》的时候,中国乐坛正在盛行“西北风”。所有人都觉得,把歌写成那样才能好卖。音乐电视片《大地情语》制作组请他配插曲,他边看电视边写曲子,差不多半小时就写好了曲子,取名“弯弯的月亮”。
李海鹰表示,这首歌是他的心声。意思是说这首歌,是李海鹰长期积压在心底的情结和思想的释放。李海鹰从小生活在广东省的黄埔岛上。那里有长年生活在船上的疍家人。疍家人靠打鱼和运输维持清苦的生活。李海鹰岛上的家,日子过得也很困难,靠种水稻生活,家里也是破破乱乱的、到处黑黑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光景还没有多少改变。这种生活情景深深埋在李海鹰的心底,常常引起回想。歌曲里的‘钟欣潼’和船其实就是疍家人的形象。
制作团队
以上资料来源于:
歌曲歌词
遥远的夜空
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
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
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
是那童年的阿娇
阿娇摇着船
唱着那古老的歌谣
歌声随风飘
飘到我的脸上
脸上淌着泪
像那条弯弯的河水
弯弯的河水流啊
流进我的心上
我的心充满惆怅
不为那弯弯的月亮
只为那今天的村庄
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啊故乡的月亮
你那弯弯的忧伤
穿透了我的胸膛
遥远的夜空
有一个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下面
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
有一条弯弯的小船
弯弯的小船悠悠
是那童年的阿娇
以上资料来源于:
歌曲鉴赏
《弯弯的月亮》的结构为三段体的曲式。A段简单而悠扬的主题通过不断变化重复得以深化和发展。首段与中段的连接处设计成巧妙的双声部衬词伴唱,既加强了之前醉人意境的刻画,也为之后B段的高潮到来加以铺垫。B段从主题旋律中逆向衍生而来,并在之前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加入了变音,丰富了调性色彩,使高潮充满了瑰丽的美感,充盈的感情一气呵成直扑而来,富于催人泪下的美感。A段的变化再现,不但是对主题旋律的加强,也加入了弱化处理。歌声渐行渐远中,带给人余音不绝,回味无穷的感受。曲调基于民俗音乐,同时又具有国际化的特点,朴素、自然中给人以亲切的美感,主题乐句的首尾都为切分节奏,形成“闪板”的节奏型,并贯穿全曲,给人以水中荡漾出弯月倒影的摇曳多姿感。
重要演出
翻唱版本
获得荣誉
社会影响
《弯弯的月亮》一经发行便风靡中国,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流行音乐从香港电台翻唱、西北风盛行过后走向沉静内敛时期的经典之作。1990年,《弯弯的月亮》成为广东省流行音乐榜开榜歌曲,并连续取得了季度冠军、年度冠军。
歌曲评价
“月亮”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写得最多的题材,但作者从月亮到小桥、小船,再由小船到钟欣潼、歌谣,然后是由歌谣到泪水、河水——“流到我的心上”,表现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歌词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其有“弯弯的新意”,给人以一种震撼性的巨大力量。这种新的感情、新的时代气息,让作曲家李海鹰写出了真挚得像童心、纯洁得像山泉那么优美的旋律。(《歌曲写作与改编 第2版》王大燕评)
《弯弯的月亮》不仅抓住了流行音乐的精髓,而且成功地与古典和民族元素进行嫁接,是中国通俗歌曲的代表作。(QQ音乐评)
《弯弯的月亮》向人们展示出来的是诗一样的意境:“月亮——小桥——小船——河水” ,一连串充满温情的“弯弯” ,仿佛是一笔一笔勾描出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当听者正沉浸其中美好意境的时候,作品却猛然间来了一个“欧·亨利式”的突转,又爆发出另一种情绪来:“今天的村庄——过去的歌谣——惆怅忧伤——穿透胸膛” 。这是一种痛苦的呐喊,也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更是一种爆发的力量。(中国艺术报评)
目录
概述
音乐制作
创作背景
制作团队
歌曲歌词
歌曲鉴赏
重要演出
翻唱版本
获得荣誉
社会影响
歌曲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