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路
青岛市济宁路
位于青岛市市西部老城区,呈南北状走向,是青岛早期道路之一。南端与平原路、安徽路相汇,成“三叉口”。
历史概述
清朝末年,胶州市开办了成文堂书局,雕版印刷经书及其他读物并批发零售。青岛开埠以后,进入青岛,在高密路开了成文堂,在济宁路开了成和堂。
成和堂在面积上,在青岛各书店中仅次于中华、世界两大书店,但它并不是完全的书店,店堂的大半经营文房四宝等文具,仅一小部分经营图书,早期经营自印的经书,后期也仍以经营古籍为主。
青岛沦陷时期,敌伪统治下的广大青年处于苦闷当中,1944年部分青年组织了艺兴剧艺社。中共青岛地下党把它改组为青岛群星话剧团,1944年8月正式成立,是一个业余话剧团,团址设在济宁路袁静萍家中。团长为董为群(董俊秀、董莫),成员有朱祺(禹爽)、周宝骅(与华)、常崇信(常端)、年兆海(石磊)、苏爱梅(帆影)、于巫(于千)、石涤尘(石玺)等几十人。团内有党小组具体领导。
剧团在敌伪统治下在青岛市实验小学、毛秉信英文学校等演出了《湖上的悲剧》、《佳偶天成》等剧目。
抗日战争胜利后,利用地下党在敌人内部的关系,剧团公开化,先后公演过柯灵编剧的《沉渊》,陈白尘编剧的《结婚进行曲》等几十出戏。
浸信会礼拜堂旧址
济宁路基督教浸信会礼拜堂为美南浸信会青岛市早期设立的一个教会,于1908年浸信会信徒在四方路一处聚会,后来迁到海泊路,又迁到大沽路,1923年济宁路31号礼拜堂建立后,迁于其中聚会。
创办人为于墨林1927——1945年间先后有美国传教士崔怡美、道哲斐、纽敦、葛纳理、孙约翰任该会牧师。
1930年高德政任牧师,1936年陶道泉任传道,1939年以后王之仆为牧师,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孙约翰重来任牧师(后王之仆离开济宁路1948年成立中华浸信会),1948年王矶法任牧师直到1965年李被爱曾于1951年任过该堂牧师。
1958年基督教合并后,该堂为联合礼拜聚会点,为乐陵路浸信会,松山路浸信会,平阴路浸信会,河南路耶稣教会等均合并于此聚会礼拜,以后又有河南路32号聚会点(卫理公会)等亦合并于此,1965年停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伪管理,1942年5月底始得正式聚会。
目录
概述
历史概述
浸信会礼拜堂旧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