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大别山》由王和泉作词,雷远生作曲,吴雁泽演唱,创作于1980年,是一首深切而细腻地表达对革命老区眷念之情的经典作品,也是著名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六首歌曲中的最后一首。
《再见了,大别山》字里行间跳动的音符寄托着人民对大别山的热爱,表现了当年
挺进大别山时的恢弘气势,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时激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再见了大别山》在20世纪80年代编入了艺术类大专院校教材,20世纪90年代曾获“
中国金唱片奖”,2009年获得建国60周年“湖北十大金曲”,2011年6月获得获建党90周年“湖北十大红歌”传世金曲。
《再见了,大别山》是由王和泉,雷远生两位老师分别作词作曲,王和泉,雷远生在1982年到安徽省
六安市,金寨县的时候创作的。是由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吴雁泽老师进行的第一次演唱。《再见了,大别山》是著名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六首歌曲中的最后一首,是王和泉、雷远生1982年来六安时创作的,由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演唱,曾经一度红遍大江南北。《再见了,大别山》字里行间跳动的音符寄托着人民对大别山的热爱,表现了当年
挺进大别山时的恢弘气势,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时激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喻廷江、曹国强对3位艺术家的来访表示欢迎,希望他们能经常来
六安市挖掘好的题材创作好的作品。并就六安红色旅游文化、推介六安人文风光、展现六安新变化及有关事宜和艺术家们展开了探讨。
《再见了大别山》是我国革命歌曲当中十分优秀的一份杰作。被入选为20世纪经典作品系列。后来又编入了教材,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校、艺术院校、综院校都将这部作品视为经典案例。作品整体上表达了老将军故地重游的经历有怀念、有感慨,也有不舍,尤其是与当地民众的感情最难以割舍。歌曲是真挚的、亲切的、朴实的,充满了人们奋斗和革命的回忆。在理解歌曲时既要从
感性角度理解,又要从理性角度理解,这样才能充分体会革命老歌的魅力。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大别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三县交界以及安徽通向湖北东部的要道)和特殊地形(中山地带),自古就是农民运动活跃的地方。在近代更是“反围剿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大别山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例如三百六十调情歌皈腔、采茶戏、高腔、采莲船、高跷、风行庙会,还有南调花鼓、北调花鼓、说说唱唱等等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