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柳沟村位于
山东省青岛市西南郊,
黄岛区大场镇西北部,北与
潍坊市交界,西与
海青镇接壤,南与宋家柳沟、东柳沟相连,东与
刘家疃村相接。该村地处半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全村土地面积160公顷。主要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蔬菜主要有大白菜、萝卜、
阳芋等。2005年,全村共有316户,总人口为1068人,主要姓氏有丁、李、刘、徐、贺、马、魏、陈、张、蔡、祝等,其中
丁姓最多。
大事记
1944年,蔡喜传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丁家柳沟村第一个中共党员。
建国前该村共有10名中共党员,建立党支部,徐全任支部书记,成为该地区较早的党支部。该村现有建国前老党员4名。
1953年,建立三个互助组。
1954年,成立初级社。
1955年,成立高级社。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设立丁家柳沟村大队。
1981年6月23日,全村通上了电,并安装了路灯。
1983年,设立丁家柳沟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贺文全任主任。
2002年10月,村里统一安装了信号高清晰的有线电视。
2005年6月,村里统一安装了塑料水管,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
2005年7月,村到镇驻地铺上了柏油路,环村达3公里。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建国初期粮食平均亩产100公斤,总产24万公斤。1978年平均亩产300公斤,总产72万公斤。此后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经济林有15公顷,蔬菜50公顷,花生80公顷,粮食面积逐年减少。
第二产业:1979年,该村下设4个生产队,相继建成副业,主要经营磨面粉、轧棉花,大队建成了规模较大的花生加工油坊,后随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生产队,先后个人经营。该村现土地多,资源丰富,小型水库一座,大口井6眼,是有志之士投资经营理想之处。该村现有家庭作坊6处,建筑施工队2个,打捆草队1个,从业人员上百人,收入超百万元。
第三产业,1958年村里有了供销门市部,1978年,成立了供销联合经营站;1980年村里办起4家小百货,现无超市或连锁店。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多达400多人,产值50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初期,该村便建立了齐全的小学,教师10余人,学生200多人。“文革”前,为国家输送大中专生3人,
恢复高考后,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68人,其中大学生30人,研究生6人。20世纪80年代,群众文体活动日趋活跃,文艺演出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成立。
人民生活
建国初期,人民生活困苦。至1978年人均纯收入100元左右,2005年人均纯收入5402元,全村有9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90%的农户有彩色电视机。全村共有摩托车200余辆,手扶车有200余辆,12马、三轮车10辆,外出运输车4辆,客运车1辆。
村庄建设
建国初期,村民住房以草房、
土坯为主。房屋不成行,布局不合理。1976年村里统一规划,是砖墙瓦房,布局合理,东西三条大街,南北五条街,中心大街东西横贯全村,也是文化街、商业街、科技、
计划生育宣传一条街。2005年6月村里统一安装塑料水管,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2005年7月,村到镇驻地铺上了柏油路,柏油路在该村长了3公里。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44年,蔡喜传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丁家柳沟村党支部建立,徐全任支部书记,丁殿茂任副书记,丁守济委员。1952年4月,丁德利任支部书记。1958年3月至同年8月,丁昌五任支部书记,1958年9月,丁作忠任支部书记,1977年11月,丁进亮任支部书记,1978年4月,丁明臣任支部书记,1984年9月丁克明任支部书记,1986年12月,丁振康任支部书记,1995年8月,李培臣任支部书记。丁家柳沟村多次被评为镇先进支部。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建国初期,丁保祥在村长、丁成贵任副校长,1953年建立三个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1952年相继丁德石、丁德明、丁明臣为负责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下设3个生产队,后改设6个生产队,又改设4个生产队,丁殿茂任大队长,1966年9月,丁明臣任大队长,1978年祝总宪任村委主任,1982年丁贺文任大队长,1983年成立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组成,贺文全任村委主任,1985年9月,丁振康任村委主任,1986年11月丁宝得任村委会主任,1996年第五届村委会,主任相继丁廷亮、丁佃保任过。1999年,丁建开任第六届村委会主任,2002年3月,
丁明元任第七届村委会主任,丁克山、丁善勇委员,第八届村委会,丁明元任主任,丁克山、李培臣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