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新论
1998年刘晓东所著的书籍
本书试图建构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学体系,是一部儿童教育学专著,亦可用作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儿童教育学教材。该书主张,教育应当尊重儿童的天性和儿童的世界;儿童教育学学科的理论建构应当以儿童的天性和儿童世界(或儿童生活)以及儿童成长的轨迹和规律作为逻辑起点。
概述
作者力图从儿童自身的诸种精神现象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出发来建设儿童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以往各种教育学教材和专著虽然也将教育与儿童身心特点相适应作为基本规律,但由于对儿童身心特点的论述不够全面和深入,一般只能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形式(如认识、情感、意志等)的简单描述作为论证根据,而未深入到儿童心理的内容面——儿童精神世界的诸多丰富现象之中,为此教育与儿童特点相适应的论述不免流于浮泛。本书则对儿童的哲学、科学、伦理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在精神世界做了深入阐释,并力图据此探索儿童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应当说是对当前教育学(尤其是低龄儿童教育学)的一个贡献。
内容提要
“作者力图从儿童自身的诸种精神现象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出发来建立儿童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以往各种教育学教材和专著……一般只是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形式面的简单描述作为论证根据,而未深入到儿童心理的内容面――儿童精神世界的诸多丰富现象之中……本书则对儿童的哲学、科学、伦理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在精神世界作了深入阐释,并力图据此探索儿童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应当说是对当前教育学(尤其是低龄儿童教育学)的一个贡献。”“在几个专题分论中,作者对儿童哲学教育的研究和整理在国内应属开创性研究。……在儿童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中是有所开拓的。在其他几章中,作者也同样表述了一些新的观念。”(见鲁洁教授序)
目录
鲁洁序
前言
第一章 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二、中世经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
四、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白板说”的儿童观与“儿
童的发现”
五、“教育心理学”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
六、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已成为可能
七、20世纪:“儿童的世纪”及其问题
第二节 儿童观演变的原因
一、人类主体的发育水平对儿童观演变过程的制约作用
二、时代精神对儿童观演进的影响
第三节 儿童福利与权益的发展
第四节 儿童崇拜
一、中原地区的儿童崇拜
二、西方的儿童崇拜
第五节 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及其现代化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三、中国当代的儿童观
四、儿童观的现代化途径
第二章 教育观
第一节“教育”一词的初始意义为儿童教育
一、“教育”的词源学意义是指儿童教育
二、再论教育的原初意义是儿童教育
第二节 教育发生(或起源)的原因
一、童年的由来与教育发生的生物学前提
二、儿童期的存在对于游戏和教育发生的意义
第三节 儿童教育的本质
第四节 教育与发展是相互决定、相互制约的
第五节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质及其对教育的决定
一、儿童心理发展存在阶段性
二、阶段的连续性是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的结果
三、外部条件不能影响发展阶段连续的次序、时间或速率
四、教育不能够超前,亦不可以滞后,它应当着眼于当前发展的关键期(兼
论什么年龄入学最适宜?)
第六节 教育应当“无为”----园丁说与否定教育论述评
一、园丁说
二、否定教育论
三、综论
第七节 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
第八节 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第九节 教育者的人格:一种巨大的教育影响源
第十节 论教师职业及其幸福
第三章 儿童的身体与儿童体育
第一节 儿童的身体
一、儿童身体的由来人类胚胎的发育是对人类产生以前的整
个生命史的复演
二、儿童身体的发育需要文化环境
三、儿童身体的发育是在全面地辩证地复演人类文化演进历史的
过程中完成的
第二节 儿童体育的目的和功能
第三节 怎样进行儿童体育
一、儿童保健
二、儿童身体锻炼
第四章 儿童的哲学与儿童哲学教育
第一节 儿童的哲学
一、儿童有其自己的哲学
二、什么是儿童的哲学
三、儿童的哲学与成人的哲学有什么不同
四、儿童的哲学是儿童的一种天性
五、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哲学
第二节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
一、历史的召唤:理解、思考和发现
二、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思维训练的功能
三、哲学教育可以执行培养世界观以及提升精神境界的功能
四、哲学教育可以执行文化陶冶的功能
五、哲学或哲学教育可以促进人内部精神财富的增益,从而为人
获得外部物质财富准备好条件
六、早期的哲学冲动会影响人的一生
第三节 怎样向儿童进行哲学教育?
一、作为思维训练的哲学教育
二、作为智慧探求的哲学教育
三、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教育
第五章 儿童的科学与儿童科学教育
第一节 儿童的科学
第二节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一、科学的功能
二、一些思想家对儿童科学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三、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怎样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
一、科学方法
二、科学精神
第四节 儿童科学教育的误区:消灭童话世界
第五节 我们能否贡献一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第六章 儿童的伦理学与儿童道德教育
第一节 儿童有其自己的伦理学
第二节 儿童的伦理学:儿童对外部规定的建构
一、儿童的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之行为规则的构建
二、角色承担与道德认识的来源
三、观察学习与道德认识的来源
四、儿童的伦理学演进的动力
第三节 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道德困惑与道德认识
一、儿童的道德困惑
二、儿童的道德认识
第四节 儿童的伦理学是儿童的道德范畴编织的网络
一、什么是道德范畴
二、儿童的道德范畴是逻辑的系统的展开的
三、儿童的道德范畴系统是怎样的
第五节 总结:儿童的伦理学的性质
第六节 方法论方面的思考
一、系统方法
二、逻辑的与历史的一致
第七节 研究儿童的伦理学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一、儿童的伦理学能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儿童的道德认识
二、儿童道德教育应注意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统一
三、道德知识的传授在儿童早期是必要的
四、发展儿童的智慧,为提高儿童道德水平提供必要条件
五、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应当采用不同水平的道德教育形式
六、利用交往、游戏、童话,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七、帮助儿童建构其道德范畴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八、与儿童开展对话
九、建立健康的道德生态环境
第七章 儿童的艺术与儿童艺术教育
第一节 儿童的审美
一、审美是儿童的天性
二、主客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
三、儿童的审美是与认识平行发展的
四、审美和艺术具有怎样的关系?
第二节 儿童的艺术
一、儿童都是艺术家
二、儿童艺术的性质
三、怎样理解儿童的艺术
四、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
第三节 为什么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
一、艺术教育在促进儿童主体发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审美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教育可以进一步发展这种方式
第四节 怎样进行儿童艺术教育?
一、保护儿童的艺术天性
二、儿童审美教育
三、儿童艺术创造教育
第八章 儿童的语言与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节 儿童的语言
一、儿童具有先天的语言潜能
二、儿童的语言发展、思维发展与社会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三、儿童语言习得的阶段
四、儿童语言习得的理论
五、儿童的言语演生的逻辑路径
第二节 儿童语言教育
一、儿童先天的语言潜能是在认识和交际过程中表达出来的
二、在对人类已有思想的理解中学习语言
三、对于儿童应当进行适度的专门的语言培养
第三节 语言教育的误区:超前识字
一、超前识字观念的文化根源
二、超前识字的局限性和危害性
第九章 儿童教育的整体构型
第一节 真善美的统一与教育的整体构型
一、真善美是辩证统一的
二、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与教育的整体构型
第二节 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的一致性与教育的整体构型
一、精神发生学研究的历史
二、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过程是一致的
三、精神发生的坐标模型
四、现代精神个体的发生是教育发生
五、个体与类的精神发生的一致性与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
刘晓东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著有《儿童精神哲学》《儿童教育新论》《解放儿童》《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概述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