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民族中学
1940年创于贵州的中学
贵州印江民族中学,始创于1940年,别名国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初级中学,此前经历了明清书院讲学“龙津书院”、“近奎书院”和“依仁书院”及民国新学教育历史阶段。位于印江县城中心地带,是一所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拥有贵州省最好的校园运动场。
历史沿革
印江民族中学创建于1940年,始名“国立印江县初级中学”。
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开始书院讲学。清代书院讲学经历了龙津书院(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近奎书院(爱新觉罗·颙琰七年,公元1802年),依仁书院(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三个阶段。
民国新学经历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立高等小学堂”、“印江县桑蚕学校”和“国立印江县初级中学”三个阶段。
1958年,学校设立高中部,成为完全中学。1987年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学校更名为印江民族中学。2000年过渡为独立高中,2003年7月成为地级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6月成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3年成功升级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拥有一流的运动场、图书馆、学生公寓、实验楼、教学楼。
学校占地面积78238.22平方米。
教学规模
学校设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四千余人。
师资力量:拥有近百名中高级教师。
学校有教职工216人。
学校环境
印江民族中学校园内的一塔、一书院远近闻名。
“一塔”是指校园东侧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文昌阁。此塔由明嘉靖十年(1531年)知县颜阶倡建,寓文运昌盛之意。一直以来,文昌阁都被看作是印江文明的发祥地,印江民族中学的象征。
“一书院”是指清代更名,而至今尚存的依仁书院。历年来,由此间走出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不计其数。
文昌阁是全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和依仁书院一起,相得益彰、互为见证。这两座古建筑,给校园罩上了一层无形的“书香气”。 2000年校庆前,印江民族中学在文昌阁到校门之间辟出一片500多平方米的文昌广场。广场通道两旁,12尊崭新的白色雕像一字儿排开,特别引人注目。其间有中国的孔子屈原鲁迅,外国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托马斯·爱迪生玛丽·居里、诺贝尔等。
学校拥有普通高校条件的学生公寓,沿袭明清古风,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印江民族中学历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创新的步伐。1997 年,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随后实行任课教师聘任制,打破“大锅饭”,打破论资排辈。多年来,学校在秉承前人辉煌成就的基础上,以“尚德睿智、唯实创新”为校训,以“敬业奉献、勤奋拼搏”为校风,以“广博精湛、严教细导”为教风,以“勤学好问、善思力行”为学风,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依仁博文唯实创新”的办学特色。进入新时期,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迈上新的台阶,续写着印江教育事业的美好篇章。
领导关怀
2010年春节,校友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回乡探亲时,专程到印江民族中学考察,欣然题写“依仁新颜,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名校”慰勉。
2011年6月,时任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同志亲临文昌阁前,视察投资2800万新建的学校运动场后,称赞学校的办学条件十分优良。多年来,印江民族中学北京、贵阳校友联谊会群策群力,积极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捐资捐物。
奋斗目标
印江民族中学将把创建全国百所民族示范学校作为奋斗目标。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拓展,内涵建设不断深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勇于开拓创新,砥砺一流的印江民族中学必将从武陵群峰间脱颖而出,成为培育民主精英的人才摇篮。“我们憧憬并且坚信,印江民族中学将如竞相绽放的鲜花,愈加绚烂夺目,愈加芬芳馥郁!”
参考资料
百年依仁展新颜.印江县政府网.2014-02-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学校环境
领导关怀
奋斗目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