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外传》又称《
国语》,国别体史著。《春秋外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史书,传为春秋时
左丘明著,主要记述
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
《春秋外传》记载了公元前990年至前453年期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一些历史的片断,保存了很多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资料。《春秋外传》以记言为主,可和以记事为主的《左传》相参证,故有《国语》之称。它以国为纲,把有关某国的记述集中在一起,称为某语。《春秋外传》虽然记录了八国的历史,但以晋语为多,约占全书的五分之二;周语、鲁语、齐语次之。关于《春秋外传》的作者,
司马迁、
班固认为是
左丘明,但近人多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春秋外传》是
战国末期人根据各国史料汇编加工而成的。
关于《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其后
班固、刘知几等都认为是左丘明所著,还把国语称为《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但是在
晋朝以后,许多学者都怀疑
越南语不是
左丘明所著。
直到现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一般都否认左丘明是国语的作者,但是缺少确凿的证据。普遍看法是,国语是
战国初期一些熟悉各国历史的人,根据当时
周代王室和各诸侯国的史料,经过整理加工汇编而成。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左丘姓明(约公元前502年-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
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
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汉代
太史姓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为
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
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孔子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姓亦
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30余年,一部纵贯200余年、18万余字的《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他还撰写了历史名著《
国语》,与《春秋左氏传》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公元前451年,
左丘明病逝,葬于东衡鱼村东北处。647(唐
贞观二十一年)
唐太宗虚心改过封左丘明为“经师”,墓前建石坊。1530年(明嘉靖九年)明世宗封左丘明为“先儒”。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朱由俭封左丘明为“先贤”。1725年(清雍正三年)为避
孔子名讳,奉旨“丘”旁加“阝”改为邱氏,今石横邱氏皆为左丘明之后人。
根据存世的
刘向《
别录》佚文“左丘明授
曾申”,以及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所记“左丘明作《传》以授曾申”等史料判断,可知左丘明的出生年代约与孔子晚年弟子
曾子及
曹恤等人大致相当。即
左丘明在年龄上应为孔子的孙子辈,而约生于
鲁定公在位的中期;而据《左传》、《
国语》二书对于历史人物的称呼来看,可知左丘明应当卒于
鲁元公在位时期。即公元前五世纪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