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钥匙》是作家
萧斌臣的一部教育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于2010年由
新华出版社出版,是作家历时一年深入个性化教育一线,先后对200多名个性化教育从业者、研究者和部分接受个性化教育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追踪采访,写下的约30万言的长篇报告文学。
这是一部教育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动再现了个性化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新世纪的土壤里从播种、萌芽、抽枝吐叶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作者对个性化教育的思考既精准也具有前瞻性,把个性化教育的探索置身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的时空坐标上去考量,回答了很多让我们长期困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启迪心智、启发思维的新思路新观点,提供了很多可供学习、可资借鉴的鲜活案例。
教育既关乎国家的兴衰,也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当我们都在对“应试教育”“择校热”“教育不公平”等现象议论纷纷、愤懑不平时,在我们的身边,有一批人,正在默默无声的用他们的行动在努力地改变着这一切。虽然,相对于习惯力量这个汪洋大海,这种改变也许像“精卫填海”一样微不足道,但其在探索与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执著、勇敢、坚定与不懈,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为之震撼和感动。
作家
萧斌臣曾经的第一职业是中学教师,后转行从事新闻采访和文学写作,但仍长期致力于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作家历时一年深入个性化教育一线,先后对200多名个性化教育从业者、研究者和部分接受个性化教育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追踪采访,并以敏锐的洞察力、翔实的素材和案例、细腻传神的笔法,写下了这部30万言的长篇报告文学。
如果您是一个执著追求教育本源与真谛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您一直在关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如果您家有儿女,且正在为儿女的教育问题而烦恼……请您打开这本书,您就会发现,您已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天地……
萧斌臣,1958年生,
湖北省洪湖市人。
武汉市籍作家。现在
北京市某媒体工作,同时从事写作和文化创意策划。 1976年参加工作,第一职业为中学语文教师。后曾在洪湖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新华社湖北分社、中国经济新闻报、武汉作家协会、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单位任职。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曾多次深入全国各地,采访、考察中国失业问题、粮食问题、“打假”问题,发表了《共和国的阵痛》、《面对失业困惑的中国工人》、《鼎锅效应一中国粮食利益分配模式》等作品以及长篇报告文学《牧歌与陷阱——关于中国失业问题的报告》和《神州真假大厮杀——关于中国打假问题的报告》等。其中《牧歌与陷阱》(出版时更名为《中国失业内幕》)在《
报告文学》杂志发表后,被全国数十家报纸、杂志选登或连载;《共和国的阵痛》获“神州杯”全国报告文学征文
一等奖。
其他主要作品还包括:反映城市改革和发展进程的中篇报告艾学《慧眼》、《洪湖船大曲》;反映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
求索》;反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香炉山交响曲》(上卷)以及报告文学集《牧歌与陷阱》等(
新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