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4公里,是全国著名侨乡
集镇。镇政府驻大仑街(东经118°37′,北纬24°44′)。
辖31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4个居委会。总面积48.66平方公里(市区1.8平方公里),人口92361人(19686户),其中城镇居民25356人。还有在海外的侨胞、
港澳台同胞3.5万人。均为
汉族。
相传,隋时其地有个“凤凰庵”,庵前亭下屹立一对
石雕狮子,故称“石狮亭”。当时,该地是通往“
东京”的大道,凡商旅途经此地,均以“
石狮”作为路站标志。
顺治,
清代为断绝
郑成功的后援,强制衙口等沿海圩镇居民内迁,施滔与蔡福全等相继于“石狮亭”周围兴建店铺,逐渐形成街道,地名遂称为石狮。
该镇宋属安仁乡弦歌里,元、明、清属十九都。民国29年设石狮镇。1951年划为第十四区;1958年属石狮公社;1964年6月,恢复石狮镇建制;1971年3月,石狮镇、社合并为石狮公社;1977年4月,恢复石狮镇;1985年石狮乡归并石狮镇;1988年9月30日,
石狮市析出建市。
全镇共有耕地1.7万多亩,主要作物有水稻、
番薯、大豆、花生等。1988年粮食总产量达12176吨。
石狮是晋江县主要工业区之一,有农机制造、化工、轻工、印刷、工艺、陶瓷等10多家社队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至1988年,有企业658家(不含个体企业),其中
三资企业20多家。以服装鞋帽、五金修配、塑料制品、游乐玩具、日用
工艺美术为主,尤以服装鞋帽、工艺美术著称。同时,
石狮市的商业特别活跃,成为晋江县对内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窗口。仅出售港澳及海外华侨物资的商店摊贩就达300多家,世界40多个国家的数百种商品涌进市场。1982年以来,又创建了以服装为主的专业市场,共设服装店铺和
摊位2700多个,就业人员6400多人。年营业额近亿元,是
福建省面向全国的十大商品专业市场之一,以其产品“洋、全、优、新”而饮誉海内外。1988年,全镇乡镇企业年
总产值达1.7739亿元。
石狮交通方便,公路四通八达。客货班车可直通深圳、
广州市、
厦门市、
漳州市、
福州市等地;
石狮市到
泉州市的日客班车有200多班次,是晋江县侨乡的交通中心之一。
该镇文教事业也较发达。以来,石狮华侨相继创办
爱群小学、民生小学、五社小学等;民国35年华侨创办了
石狮石光中学。1988年有中学3所,小学32所。前后,石狮就有文明戏笙簧社、黎明社等群众文艺团体,抗战时期有抗战话剧团、京剧团等。1988年有影剧院2座、卫生院1所。
在
闽宁镇对口扶贫协作中,
石狮人也有引以为豪的:他们和
同心县人民一道,在同心县城东南2公里处,建起一座农工商贸一体化的新型
集镇——石狮镇。
石狮与同心县对口帮扶以来,充分运用自身优势,从各方面全力支持同心县。
石狮市领导多次实地考察,提出了“移民开发”治穷致富构想,确定了无偿援助300万元建立石狮镇,首批从贫困地带吊庄移民400户2000人的计划。1998年4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同心县兴建石狮镇,
镇区面积40.75平方公里。
扶贫先扶志,教育是关键。石狮企业家及社会各界,踊跃捐资创办了当地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已建成并招生。石狮还出资帮助附近8所小学
危房改建,投资建起两所
希望小学,资助1000名失学儿童重返学校。今春以来,
石狮还接纳
同心县数百劳力来打工,增加经济收入,学习致富技术。同心县的干部群众对石狮镇的建设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先后义务出动5万多工日,修筑了贯通全镇18米宽、24公里长的闽宁大道。
经过共同努力,石狮镇己初具规模。“田、水、林、路、电、居”等已成网络,80%以上的移民已乔迁新居;投资600多万元兴建的黄河扬水工程全部建成,确保石狮镇农业稳产丰产,镇农业开发区也已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