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刀鱼
身体上有7~10个黑色圆斑的鱼
七星刀鱼属热带鱼的一种。七星刀鱼又名弓背鱼、鲍孔驼背鱼、花刀鱼、东洋刀、七星飞刀。
七星刀鱼体长50~90厘米,体色灰黑。该鱼前半身宽厚,尾部尖小;体中部到尾柄方向有7~10个泛着黄光的黑色圆斑,前后排列规则。七星刀鱼体侧斑点数目不定,因生长期不同而有所增减。幼鱼期体表并无黑色的斑点,只有10~15条淡淡的斜纹,成鱼后才变为黑色的斑点。七星刀鱼没有鱼鳞,背鳍很小,背部弯似一半圆形的弧线。臀鳍发达,与尾鳍连在一起,其长度约占鱼体的4/5,鳍条宽度相等,犹如长长的刀刃,七星刀由此而得名。七星刀鱼嘴里有细小的牙齿,还有辅助呼吸器官——气囊。雌雄鱼不易区分,性腺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肥满,雄鱼腹部窄瘦。
七星刀鱼饵料有小杂鱼、小虾、肉块等,属夜行性鱼类,喜在夜间活动及摄食,但不可与小型鱼类混养,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七星刀鱼适宜的水温为22~28℃,低水温可导致此鱼发毛霉,迅速死亡。最低光照度为3000勒左右。七星刀鱼喜弱酸性水质,饲养用水的pH为7~8.4,硬度为4~8°dH。七星刀鱼属卵生鱼类,产卵箱应种植水草或放置表面光滑的卵石。人工繁殖时给其注射催产激素,可以获得满意的繁殖效果。
七星刀鱼分布于泰国、缅甸、印度等地。
形态特征
又名七星飞刀、东洋刀。原产于泰国、缅甸、印度等地。体椭圆形。体长70~90厘米。体色灰黑。体中部到尾柄方向有7~10个泛着黄光的黑色圆斑,分外耀眼,似闪着光芒的星星。背鳍很小,背部弯曲似一半圆形的弧状;臀鳍发达,与尾鳍连在一起,其长度约占鱼体的4/5,鳍条宽度相等,犹如长长的刀刃。饲养水温22~28℃,对水质要求不严。饵料有小杂鱼、小虾、肉块等。它属于夜行性鱼类,不可与小型鱼混养。它在水族箱中很难繁殖。
体呈长刀形,侧扁,尾鳍呈尖形,七星刀鱼体呈银灰色,由鳃盖后方至尾部有好几个镶白边的黑色圆纹,斑点的排列每尾鱼不同,数目也不同。幼鱼没有斑点,只有10~15条淡淡的斜纹呈现在鱼体上,成鱼后才变成圆形的斑点,并且头部背后突出隆起。该鱼昼伏夜行,白天静止在水地一动不动,夜间则上下翻飞,有如银刀狂舞。
名称由来
七星刀长90cm以上,身体长而侧扁,弓背,呈银灰色,体测有黑色圆点外套着银圈,从腹部一直排列到尾端。背鳍小而腹鳍发达,从腹部开始延伸和尾联成一体,很像薄薄的刀刃。故名七星刀鱼。
栖息环境
宜用大型水族箱饲养,属夜行性鱼,所以白天不爱游动,夜间活动捕食
人工繁殖较困难。白天基本躲在假山等隐蔽物后,晚上才出来吃小鱼。可以和体型相仿的鱼混养,鱼缸里最好有它能藏身的假山或沉木或高大的水草等,水温25度左右,水质呈弱酸性。可以买一本pH试纸,经常测水的PH值,6.5~7之间最好。混养的鱼也要喜弱酸性水质才行。
生活习性
七星刀鱼是夜行鱼,一般喜欢在晚上吃喂,所以喂食时要多注意。喜欢暗的地方,你最好在缸里放一个让它藏身的地方,这样能使它更容易适应环境。
夜行性,可与个体相仿的品种鱼混养。喜食活小鱼、虾等。
性情:刀鱼属于夜型性鱼类,喜欢在幽暗的光线下游动、摄食
注意事项:刀鱼口中有细小的牙齿,容易吞食小鱼,不要和小型鱼混养
七星刀寿命:8~15年
生长繁殖
亲鱼将卵产在石块或木块上,每对亲鱼每次产卵5000~10000粒。产卵后留下雄鱼看护鱼卵。受精7天左右孵化。
家庭饲养
习性:性温和,可与体型相近的大型鱼混养,但最好不要同地图鱼等抢食凶猛的鱼类混养,由于它会吃小鱼,也不可与其他小型鱼混养。
食性:杂食性,喜欢吃动物性饵料,经驯化后亦可接受肉食鱼专用的配合饲料、碎肉、鱼块等。
pH:6.5~7.0
硬度:3~12
水温:22~28℃
光照:夜行性,多喜欢在阴暗处活动,需要较暗的光照。
活动区域:下层水域
适合混养鱼种:双须骨舌鱼、红龙鱼、狗仔、战船等
参考资料
Notopterus notopterus.COL.2024-07-28
Notopterus notopterus.IUCN Red List.2024-07-28
Notopterus notopterus.Fish Base.2024-07-2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名称由来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生长繁殖
家庭饲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