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呗
发源于日本鹿儿岛县的传统民谣
岛呗指的是奄美群岛(现属日本鹿儿岛县县)以及鹿儿岛的传统民俗音乐,代表民谣有《小原祭》,后来传至鹿儿岛南部的奄美和冲绳县,渐渐成为日本南九州民谣和冲绳民谣的统称,与日本北方的和歌在音律上有很大的不同,与南九州的其他民谣却颇为相似,音律为五声调式阳音阶(D、F、G、A、C、D)和7、7、7、5的融合。
释义
(岛呗 / シマ呗)在琉球语奄美方言中,“シマ”(shima)不仅是“岛”的意思,更包含“故乡”的意思;“呗”(うた / uta)则是“民谣”的意思。因此“岛呗”一词原本意思是“故乡的民俗音乐”,而正是因为“シマ”一字特殊含义,许多奄美人不将这种歌谣写作“岛呗”,而是将它写作“シマ呗”。唱岛呗的人被称作“呗者”。由于“呗”字的发音与日语中“歌”字的发音相同,一些中文媒体亦将“岛呗”写作“岛歌”。
历史
岛呗起源于鹿儿岛县地区的传统民谣,代表民谣有《小原祭》,后来传至鹿儿岛南部的奄美和冲绳县,渐渐成为日本南九州民谣和冲绳民谣的统称。作为现代,专指鹿儿岛和奄美群岛民俗音乐。早期,岛呗是作为献给神的歌曲(萨摩人信仰的蛇神),在祭祀中使用。其内容也与颂扬神明和表达祈祷者的愿望有关。后来亦出现劳动号子、教育后代和表达爱情之类的内容。1609年萨摩藩兼并奄美和冲绳后,萨摩藩将奄美群岛作为生产黑砂糖的主要地点。奄美人在萨摩藩的统治之下,从事大量生产黑砂糖的劳动。这一时期的岛呗亦表达了奄美人生活的艰辛。1961年10月,居住在关西地区的奄美人武下和平,在日本的“艺术暨民俗艺能大会”上演唱了岛呗,在日本音乐界引起很大反响。此后,岛呗开始在日本音乐界流行。较出名的呗者有坪山丰、筑地俊造、当原ミツヨ、朝崎郁惠、RIKKI、元千岁、中孝介等。
特征
岛呗与日本北方的和歌在音律上有很大的不同,与南九州的其他民俗音乐却颇为相似。奄美及鹿儿岛市地区的岛呗与琉歌不一样,奄美岛呗的音律为五声调式阳音阶(D、F、G、A、C、D)和7、7、7、5的融合,与琉歌的8、8、8、6不同,与和歌的5、7、5、7、7也不同。岛呗的音域很广。在德之岛、奄美地区,使用的是与日本本土相同的五声调式阳音阶(D、F、G、A、C、D);冲绳岛以南则使用琉球王国音阶(C、E、F、G、B、C)。岛呗的伴奏乐器往往是三味线,鹿儿岛岛呗的伴奏曾使用过南琵琶。在奄美群岛,不同地区的岛呗其风格亦不相同。例如,鹿儿岛县本土流行“小原节”,奄美大岛北部流行“笠利节”,其节奏平缓稳重;而南部则流行“东节”,情绪充沛,回转变化丰富。笠利节和东节是奄美岛呗最主要的两大流派。元千岁中孝介的演唱方式就属于东节风格。岛呗的演唱需要类似于女性的假声,这是因为鹿儿岛的蛇神一般是以女性形象出现,而琉球群岛地区又有妹神(おなり神)的缘故。
著名的岛呗
著名的岛呗有:“行きゅんにゃ加那”、“かんつめ节”、“サカ歌”、“太阳ぬ落てぃまぐれ”、“德之岛节”、“よいすら节”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释义
历史
特征
著名的岛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