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子宜,本县书院乡人。幼入私塾,稍长,先后就读于本县大团小学,维勤中学和上海
大夏大学附中。1929年考入中国医学院(
上海市中医学院前身),并投师于上海名医
秦伯未门下。当时,军阀混战,生民涂炭,国事维艰。唐思义忧国忧民,崇信医学救国,刻苦攻读,常常通宵达旦。他在《秋夜攻读》诗中记述了当时苦读的状况:
唐思义回乡行医一年左右,被
秦伯未召回
上海市,为秦氏襄理诊务,并任秦氏中医书局编辑。1937年兼任中国医学院教授,讲授《
黄帝内经》、《伤寒》等。这期间,他在秦伯未主编的《中医世界》、《
中医指导录》等刊物上发表文章,以行文严谨,崇尚实际著称。
解放后,秦伯未赴
北京市出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唐思义从上海回乡在
大团镇挂牌行医,带头组建大团联合诊所,1956年定职于
南汇区中心医院,任副主任中医师,兼任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唐思义更加勤奋努力,工作上精益求精,高度负责;态度和蔼,待病人如亲人。他家住大团,每周末从中心医院回家,他不乘汽车,全靠步行,沿途还为农民治病。有的病家掌握他回家规律,等在路上延请他到家治病,他从不推托,有请必到,常常深夜才到家,有时甚至在病家过夜。他常常说:“一个医生,如果拒绝病人,那是最不道德的。”庄家宅有个姓庄的女性病人,患了
膨胀病,唐思义不仅多次上门为她诊病,见她家经济困难,还主动用自己的钱为她买药。唐思义家境并不宽裕,生活很清贫,但他对病人的馈赠,总是婉言谢绝。唐思义医术精湛,诊病不拘守常规,讲究运用
辩证法。他常说:“医生治病,要因人、因症、因地、因时置宜,丝丝入扣,辨证精确,不仅要知其常,还要知其变,切忌闭目按脉,不闻不问,故弄玄虚。”他以医德高尚、医术高明闻名远近,深受群众敬仰。
唐思义热爱党,热爱
社会主义,积极靠拢党的组织,几十年如一日。“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遭批斗,受尽委屈,妻子为此而自杀身亡,但他仍然坚信党,从不发一句怨言。1983年,他以72岁高龄,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心潮澎湃,激情满怀,在《咏怀二首》中说:
唐思义生前历任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南汇医学会理事长、县中医院顾问等职。遗著有《内经论要》、《伤寒论要》、《金匮论要》、《青主女科歌括》等医学著述和诗集《潮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