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著选取意象论的视角,从意象诗学论、意象艺术发展论、意象艺术比较论三方面,展开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系统研究,纵向的梳理与横向的比较相结合,宏观的理论概括与微观的文本细读相结合,为中国现代诗歌本体研究有新见地之作。
图书简介
论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逻辑分明。诗学论是其理论基础,发展论为其主体,比较论为其延伸。诗学论主要是对中国现代意象诗学的综合概述;发展论勾勒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化的轨迹,并且在每一阶段中国探寻其规律;比较论在古与今、中与西两方面的比较中深化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影响研究,三部分相互依托,搭建起论著的基本骨架。
论著立论稳健,论证严密,观点新颖而富有启发性。作者从意象原则、意象的表现策略、意象的生成和意象的形态四方面入手,考察西方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从里到外,由因到果,逐层深入,论证严密。尤其是在意象表现策略一节,作者将主体性意象的表现艺术归纳为幻象型、变异型和隐喻型三种,并用具体的文本支撑,富于创见。
论著从意象论的角度对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行
本体论观照,勾勒出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化的轨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开始从意象角度研究中国的诗歌,或是具体分析中国古代诗歌意象,或是研究当代新诗潮的意象呈现,或是对中国现当代诗歌意象作纯粹的审美赏析,或是从理论上去分析诗歌意象的构成或组合方式,鲜有将理论概括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来考察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化过程的。作者对于诗学理论范畴的提出是基于具体文本的感性积累之上的,是从丰富的文本对象的探究中提炼出来的,而具体文本分析也以这些新的理论范畴为依托的。
编辑推荐
本书从意象诗学论、意象艺术发展论、意象艺术比较论三个方面较全面论述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诗学与意象艺术,具体内容包括20年代意象诗学、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意象艺术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论文就一个富有极大难度与思考空间的课题,从历史与美学的结合,创作与理论的联系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考察论析。回答的诗歌美学与创作实践问题,都是颇有探索性价值意义的。这一成果在现代诗歌艺术研究方面,具有开拓与深化的领先性质。作者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充满学
物理化学的探论,具有重新认知传统、厘清诗歌艺术发展思路的现实价值。
论文选取意象作为研究中国现代诗歌历史沿革和意识演变的一个维度,显示了作者独具的眼光和自觉的学术建构意识。从诗学论、发展论、比较论方面展开研究,既考虑到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历时性”,又兼顾了不同时期诗人追求的某些“共时性”特征。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图景与新的观照点。
文章以“意象”为专题,涉及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方方面的内容。论文实际上构建了一个结构清晰、逻辑分明的现代意象知识谱系。论文涉及中国现代诗史,中国古代诗学与西方现代诗学,内容丰富,知识量大,理论性强。这篇论文属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的力作。
作者简介
王泽龙,1957年生,
洪湖人。1982年元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毕业,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湖北省高校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
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现代主义诗潮论》、《中国新文学思潮研究》、《湖北文学史》(与
王齐洲合著)、《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综论》、《中国现代文学》(主编)等著作;在《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
文艺研究》、《
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有近60篇文章为有关刊物转载或转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诗歌等。
目录
序
引论
第一章 20年代意象诗学
一 现代意象诗学渊源
二 白话新诗运动中的意象论
三 新格律诗派意象诗学
四 象征派意象论
第二章 30、40年代意象诗学
一 现代派意象论
二 京派意象诗学
三 七月派意象论
四 九叶派意象诗学
第三章 2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
一 意象化运动:白话新诗的起点与外缘性动力
二 凤凰涅:意象诗式与意象诗质的蜕变
三 视觉盛宴:出入传统与新古典美的意象建构
四 象征森林:陌生化意象生成与象征意象思维
第四章 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拓展
一 意象抒情: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化特质
二 智性意象:现代派后期诗歌的意象转向
三 走向综合:现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开放性探索
第五章 4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突进
一 突进生活深处:七月诗派的意象选择
二 飘扬的风旗:诗歌意象的凝定之美
三 觅珠的人:九叶派诗歌意象艺术的深度开掘
第六章 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
一 凝合自然的意象心理
二 感物兴会的意象思维
三 意境化的意象旨趣
第七章 中国现代诗歌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意象艺术
一 融入象征的意象原则
二 体验的意象表现策略
三 都市化的意象生成
四“恶美”的意象形态
参考文献
附录 新诗散文化的诗学内蕴及其意义
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