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红尾鸲(学名:Phoenicurus phoenicurus),又称普通红尾鸲,是一种体长14-16厘米的小型鸟类,属于
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雄鸟具有鲜艳的
红尾𫛭,头顶灰色,眼先、脸及喉黑色,额及眉纹白色。雌鸟
褐色,腰及外侧尾羽棕色。主要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次生林和林缘灌丛。以昆虫为主食,也吃植物种子、果实和草子。分布于北欧、
北非、东至
贝加尔湖、外至
里海地区及
阿尔泰共和国山;越冬至
阿拉伯半岛、非洲、
中东。在中国新疆极西部的塔尔巴噶泰山有繁殖记录。
欧亚红尾鸲雄鸟前额黑色,头顶前部白色,其余头顶、枕、后颈、肩和背灰色,头侧和颈侧前部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中覆羽和大覆羽褐色,羽缘或多或少缀有灰色,飞羽褐色,腰、尾上覆羽和尾橙
褐色或红褐色,中央一对尾羽褐色,外橙棕色。颏、喉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腹中部白色,尾下覆羽棕皮黄色,翼下覆羽和腋羽橙棕色。秋季刚换上的新羽灰色。头顶和背被锈褐色羽端所掩盖,颏、喉黑色羽具淡白色端缘,经过冬季的磨损到繁殖季节又恢复到原有的羽色。
雌鸟上体从前额、头顶一直到背为灰褐色,前额、头侧、颈侧亦为灰褐色而不为黑色,腰、尾下覆羽、尾和两翅与雄鸟相似。下体淡褐色,喉中部较淡,腹中部和尾下覆羽亦淡、近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灰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2-19克,♀13-16克;体长♂120-160毫米,♀130-170毫米;嘴峰♂10-14毫米,♀9-13毫米;翅♂76-85毫米,♀71-84毫米;尾♂55-65毫米,♀56-64毫米;跗♂21-23毫米,♀20毫米。(注:♂
雄性;♀
雌性)
习性:似
赭红尾鸲,但喜单一树种的栖息环境。具典型的
红尾鸲颤尾动作。飞行短而疾,时闪动尾辉。飞行较长距离则呈波状起伏而曳尾。除繁殖期成对外,平时多单独活动。常在林下岩石、灌丛和溪谷、悬岩灌丛以及林缘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喜欢栖停在灌木上或树木低枝上,当发现地上食物时才突然飞下
捕食。
欧亚红尾鸲繁殖期为5-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灌丛或岩边洞穴中,也在河谷或路边悬岩缝穴和岩石间营巢,偶尔也在树洞中或树杈上、树根间石头下、房屋等人工建筑物上的缝隙中营巢。巢结构较为粗糙、松散,主要由草根、草茎、草叶和
苔藓植物编织而成,内垫有细草茎和草叶,有时还垫有兽毛和鸟类羽毛。巢呈杯状,外径11.4厘米,内径6.0厘米,高9.0厘米,深7.0厘米。营巢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多站在巢域灌木或石头上鸣叫。1年繁殖1窝,每窝产卵5-8枚。卵淡绿蓝色或天蓝色、光滑无斑或仅钝端具少许稀疏的黑
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6.1-21毫米×13-15.1毫米。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1天,雏鸟晚成性,雌雄
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4-20天。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
栖息地质量,
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