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国治(1952年9月18日—),
台湾省作家,原籍浙江奉化,出生于
台北市。他曾在电影和广告领域工作,后转向文学创作。舒国治的作品涵盖了电影、游荡、旅行、生活、音乐等多个领域,文字通透疏朗,意趣悠闲。他的游记中擅长描绘庶民风土、读书游艺、吃饭睡觉、道途胜览,电影与武侠自成一格,被誉为“舒式风格”。
舒国治的创作生涯中,他曾多次获得文学奖项,如1983年至1990年在美国浪迹期间创作的《遥远的公路》获得1998年长荣文学奖首奖。他的其他作品包括《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最好的时光》等电影中的客串角色,以及《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京都的门外汉》《理想的下午》《
穷中谈吃》《
台北小吃札记》《台北游艺》《杂写》《台湾重游》《水城台北》《
读金庸偶得》等书籍。舒国治被誉为“城市的晃游者”和“
台湾省小吃教主”。
1983年至1990年,七年浪迹
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一九九八获长荣文学奖首奖之《遥远的公路》可为此期间生活与创作的写照。
著有《理想的下午》《
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
台北小吃札记》《
穷中谈吃》《
读金庸偶得》《台湾重游》(作者自印),《生活笔记》一九七七年版之《人名索引》《理想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