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潜鸟
潜鸟目潜鸟科动物
黑喉潜鸟属黑枕黄鹂普通亚种:Gavia arctica)为潜鸟目下的大型水禽,体长56-75厘米,体重雄性3.3-3.8千克雌性2-3.1千克。个体较红喉潜鸟大,嘴直,颈粗而长,常弯曲成优美的S型。夏羽头顶至后颈灰色;喉及前颈黑色而具绿色金属光泽;颈侧有白色纵纹,下喉具白色斑点组成的横带;背黑色,具长方形白色横斑,两翼具白色细斑点;下体白色,胸侧有黑色细纵纹。冬羽从前额至后颈黑色;颏、喉至前颈白色;胸侧有黑褐色纵纹;两胁有黑斑,后胁白色明显可见。
黑喉潜鸟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飞行,行走时则呈匍匐状,春秋季节常成对迁徙,喜欢潜水觅食,也会在水面追捕鱼群。分布于环北极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海湾中。繁殖期因纬度而有所不同,在中国长白山地区为5-7月。已列入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黑喉潜鸟
英文名:黑色红喉鴷雀 Loon
拉丁名:Gavia arctica
所属纲:鸟纲
所属目:潜鸟目
所属科:潜鸟属
所属属:潜鸟属
区系:东洋界古北界  arctica亚种
体型特征
外形:黑喉潜鸟夏羽额、头顶、后颈灰色,颊灰黑色;肩、背黑包,具蓝绿色光泽,上背两侧和肩部有呈瓦片状排列的长方形白斑。腰部羽色较浅。两翼覆羽黑色,其上具细小的白色斑点。两翅黑褐色。外部和端部颜色较深,且具光泽。尾较短,亦为黑色。颏、喉、前颈黑色,具绿色光泽,下喉和前颈之间有一不连续的白色横带。颈侧、胸侧黑色。但所有羽毛两侧均具较宽的白色纵纹;因而在颈侧和胸侧形成黑白相间排列的纵列条纹,其余下体白色,两胁黑色,两胁后部白色。冬羽上体黑色,头顶和后颈黑灰色,尾羽具白色羽缘,下体白色,胸侧有黑色细纵纹,两胁有黑褐色斑纹。虹膜红色、嘴冬季灰色,尖端和嘴峰黑色,夏季黑色。跗外侧黑色,内侧灰色。
生态:和其它潜鸟属一样,也是捕鱼的好手,潜到水面下捕捉猎物,飞行时颈部向前伸出。叫声多变如约德尔唱法叫声,高声调的嚎叫声。潜鸟的腿部粗壮、脚趾上有很大的脚蹼,十分擅长游泳和潜水,它们又长又尖的嘴巴,很适合捕食小鱼虾。在繁殖季节,潜鸟们在美洲和欧洲北部的森林和冻原地带居住。冬季来临之前,它们会迁徙到非洲南部和中美洲。黑喉潜鸟在北欧、亚洲和美国西部都较常见。
量度:体重:雄性3280一3793克,雌性2037—3075克,体长雄性700—765毫米,雌性560一720毫米;嘴峰50一68毫米,翅雄性290—338毫米,雌性273—330毫米,尾57—60毫米,跗跖67—75毫米。
叫声:类似于重复的呱呱似鼾声及鸥鸣的aah-oww声。
幼鸟:似冬羽,但头顶和后颈较淡和较褐,背部具淡灰色羽缘。新出生的黑喉潜鸟当即能够游泳潜水,羽毛乌黑,能够睁眼。生命之初小黑喉潜鸟主要喂它们为昆虫。成鸟在躲避危险时能够在翅膀下夹者幼鸟在水下潜逃。
生活习性
栖息: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北极和亚北极冻原和岛屿上的内陆湖泊、河流及大的水塘中,也常出现在山区森林中的河流及大的湖泊中。特别喜欢在岸边植物茂密而又富有鱼类的河流与湖泊。冬季多栖息于沿海海面,海湾及河口地区。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
习性: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常弯曲成S形。一次潜水时间较长,有时潜入水下可长达90秒,甚至到120秒,潜水距离长达700多米远。
飞行:飞行能力强,快而有力,常成直线飞行。两翅煽动急速,但不能变换速度,在水面起飞亦较困难,通常需要有一段距离的水面助跑才能飞起,因此一般不喜欢栖息在小的水塘。在陆地根本不能起飞。行走亦很困难。通常匍匐前进。因此除繁殖外一般也不上到陆地。成天在水上生活,遇到危险时也常通过潜水来逃避。有时将身体沉于水中较深,仅将头和颈露出水而。飞行时头颈伸直,脚伸直于尾后。
迁徙:黑喉潜鸟春季于3~4月份进行迁徙,秋季的迁徙则在9月末~10月初。迁徙时成对或结成小群,主要沿着河流和海岸进行。它在中国数量极为稀少。根据水鸟调查的结果,1990年在中国见到1156只,1992年仅见到574只。
分布:繁殖于北半球,从苏格兰北部至西伯利亚地区。在北欧、亚洲和美国西部都较常见。在国内为冬候鸟和旅鸟,比较罕见,是不常见的稀有鸟类。过去仅偶见于辽东半岛福州市,是罕见的冬候鸟和旅鸟,但从1983年以来,曾多次于繁殖期间在长白山见到和采得标本,表明可能在中国长白山繁殖。台湾亦于1970一1971年间捕获1只。总体上数量是相当稀少的,应注意保护。亚种viridigularis为罕见候鸟见于辽宁半岛。恐怕与太平洋潜鸟有混淆。太平洋潜鸟有时作为此种的一亚种处理(参见Harrison, 1983)。
食物:潜鸟属的食物非常广泛,主要为各种鱼类,包括鱼类、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甚至也有墨鱼目。此外也吃差翅亚目、蜻蜒美国白灯蛾甲虫及幼虫等水生昆虫和无脊椎动物。觅食主要通过潜水。有时也在水面飞奔追捕鱼群。
繁殖
地点:繁殖在欧亚大陆北部,一直到亚北极和北极地带,往南到俄罗斯中部,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阿尔泰共和国、蒙古,中国新疆、东北黑龙江省、吉林长白山,以及库页岛、西伯利亚地区东部,一直往东到北美洲阿拉斯加州。越冬在欧洲中部、地中诲、黑海里海日本加利福尼亚州以及我国辽东半岛福建省、台湾等东南沿海地区。
季节:黑喉潜鸟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这时鸣叫十分频繁,发出连续的叫声,有时象哭泣一样。求偶时雄鸟和雌鸟在一起游泳,煽动两个翅膀,然后抬起前身,面对面地直立于水中,两嘴接触,同时羽冠竖直起来,然后再分别游开到一边。营巢于富有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面和水塘中。它的巢也属于浮巢,建在水草丛中,由水生 植物堆集而成。
筑巢:它的巢通常都建造在小岛上或者是芦苇丛中的一块平地上。黑喉潜鸟能够用各种材料筑巢。在它们的巢中,有植物的根、树枝或羽毛。
产卵:每窝产卵通常为4~5枚,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甚至8枚的。刚产出的卵为蓝绿色,随着孵化逐渐变为锈褐色。卵的大小为51.5×35.8毫米。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化期为20~23天。早成雏为早成性。
孵化:经过潜鸟属夫妇29天到30天的孵化,小潜鸟就破壳出世了。有说小黑喉潜鸟孵卵的热源来自腐烂物质的化学能,又有一说:孵卵的热量来自亲鸟的体温和气温。可以肯定的时尽管黑喉潜鸟的巢泡在水中始终是湿漉漉的,巢中间的温度比巢外的温度高出不少。
哺育:当黑喉潜鸟父母外出觅食时,是小潜鸟最危险的时刻。在浓密的水生植物庇护下,雏鸟总是安静的伏在巢里,等待着父母回来。黑喉潜鸟父母也不敢离巢太远,生怕它们的孩子会遇到可怕的天敌。经过黑喉潜鸟属父母6周地精心喂养和照料,小潜鸟就可以自己吃食了。再过12周,小潜鸟就能够飞行了。
发现记录
2023年1月,泰山爱鸟协会会员孙桂玲、王连玉等在泰山冬季野生鸟类调查中首次发现黑喉潜鸟。两只黑喉潜鸟在泰山“安家”。
最新报道
世纪公园滴水湖出现油污潜鸟的事件,2023年2月2日,世纪公园的黑喉潜鸟已经去世。
参考资料
物种2000中国节点.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10
《 黄河湿地鸟类》.读秀.2024-08-10
泰山发现370种野生鸟.今日头条.2023-05-27
心痛!世纪公园黑喉潜鸟已去世.今日头条-新民晚报.2023-02-03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体型特征
生活习性
繁殖
发现记录
最新报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