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龙目(Protorosauria),属于
双孔亚纲的主龙形下纲,生存在
二叠纪与三叠纪。许多物种已演化成树栖生活,包括有三角形翼的滑翔动物
沙洛维龙;其他如
长颈龙,拥有长而疆直的颈部,可能用来捕抓鱼类,可能是部分水生动物。原龙目的成员在形态上多样,包括小型蜥蜴状的
爬行纲和长颈的水生动物。
原龙目的成员
头骨后部有一对典型的上长颈龙孔,而下颞弓缺失。方骨被鳞骨的腹突所支撑,不具链接型(streptostylic)活动性。颈部有伸长的趋势,它们或是由肩带后移,或是由单个椎体的加长所造成。
欧洲中三叠世的长颈龙(Tanystropheus)颈部超过躯干部长度的两倍。肢短。
原龙目到三叠纪时,分向几个不同适应方向辐射。例如三叠纪晚期
北美洲的
三棱龙,其头骨很高,颌骨上有横向加宽了的牙齿,成凿子状的刃片,这种片状的牙齿可能是作切割枝叶用的。三叠纪原龙目的这些多方向的特化,说明这类动物和正在发展中的
双孔类之间有过尖锐竞争。原龙目最后打了败仗,它们在三叠纪结束时趋于绝灭,而双孔类(特别是初龙类)则达到了
爬行纲进化的更高峰。
目前我国科学家在
贵州省境内也发现了原龙目的化石。此前世界上发现的绝大部分原龙目是陆生动物,以及个别有争议的水生种类。此次贵州发现的原龙目———
恐头龙属,是一种完全海生的爬行动物,它的颈部长度超过1.7米,而躯干部分还不到1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
李淳与美国FIELD博物馆的OlivierRieppel以及
芝加哥大学的
动物学MichaelC.LaBarbera联合署名的这篇论文认为,东方恐头龙虽然和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发现的
长颈龙一样,具有超过身体全长之半的罕见长颈,但是它们却分别属于原龙目中两个不同的支系,它们的长脖子是通过不同的演化机制分别发展出来的。由于颈部长得几乎与身体不成比例,因此长颈龙在欧洲被发现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这种动物的脖子到底如何运动就成为
古生物学领域争论的热点,也是一个著名的难题,被称为“生物机械学的噩梦”,至今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