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是
日本作家
森鸥外创作的短篇小说,是“留德三部曲”的其中之一。 《信使》讲述了一场发人深思的“逃婚剧”。女主人公伊达为了不玷污纯洁的爱,最终钻进了“尼姑庵似的”王宫,逃出了父母包办的婚姻梏。
作品简介
《信使》中有两条主线,即女主人公伊达与婚约者梅尔海姆;伊达与面目丑陋的牧羊少年。女主人公伊达生于贵族家庭,其父是伯爵,
姑母是国务大臣夫人,在特权阶层里,伊达的婚约势必受到门阀意识的制约。家庭为她定下的未婚夫是她根本不爱的男爵梅尔海姆。伊达自幼心地善良,十年前,她对父母死于
瘟疫而沦为乞丐的兔唇少年十分同情,央求母亲出钱替他缝合了兔唇,还送给他一枝短笛,并留下少年任牧羊工,至此,少年为伊达的善良所感动,从感恩发展为倾心恋慕。
伊达曾经试着要求父亲解除这桩婚姻,但是她父亲是一个伦理道德的卫道士,为了固守特权阶层的声誉禁止伊达有自我的想法。伊达不愿服从父亲的训诫,拒绝作旧习的牺牲品,她非常看重人的感情,认为自己虽生在贵族世家,但也是人。聪敏理智的伊达借助
日本留学生小林担当“信使”,将自己的密信交给她的
姑母国务大臣夫人,最后进入只知礼不知情的王宫当
女官,冲破婚约枷锁。
创作背景
《信使》的舞台设在
德国中部的城市
德累斯顿,小说中涉及的内容与鸥外留学德国期间的体验多有重叠。例如,鸥外于《我创作的小说的素材》这篇文章中写道:“我出入王宫,大都是在逗留德累斯顿时期和极上流的社会的交往,也是在这个时期,所以,我尝试地写了有关王宫方面的内容和军事演习等,我也确实参加过军事演习。至于《信使》中的人物,多属虚构。”
鸥外留学德国期间参加德国第十二军团的秋季演习,确有其事。在鸥外的《德意志日记》1885年8月26日至9月12日的日记里,有明确记载。此外,在《德意志日记》8月31日、9月5日等《德意志日记》里分别记载的内容有:自己与众人一起访问了有六个女儿的比罗伯爵家;在其家中初识美人(即《信使》中的伊达原型);在
德累斯顿宫中舞会上意外重逢
女官伊伊姐。至于伊伊姐的“逃婚计划”以及小林为伊达担当“信使”等内容,纯属鸥外虚构。
角色介绍
伊达
贵族小姐伊达眷恋于纯朴善良的救命恩人牧羊少年,可门第的悬殊使他们无法接近,她厌恶贵族出身的青年军官麦路哈姆的虚情假意,在姐姐(国务大臣儿媳)的荐举下,愁思绵绵地进皇宫做了女官。
梅尔海姆
伊达的未婚夫梅尔海姆,是个没有个性的庸俗之辈。山崎国纪先生在《〈信使〉考》一文中评述:“梅尔海姆不能由血统的圈子里逃离一步,对强制性地、传统性地存在的套规,他没有任何抵触情绪,只是唯唯诺诺地活着。”梅尔海姆感觉迟钝,悟性低下。军事演习结束后,他和小林等军官们来到伊达的家。伊达拒绝与他接触,以弹钢琴来发泄心中的重重郁闷。
在《信使》中,小林被鸥外设定为恋爱的旁观者,他由旁观者进而成为伊达“逃婚事件”的忠实协力者。留德归国之后晋升
大尉军官的小林,出席“
德意志帝国会”时,详细讲述了自己逗留
德国期间旁观过的贵族女性伊达处理恋爱问题的全过程。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异性之间若是互享发自内心的爱,相互根本无需做出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式的“自我牺牲”,倒是相互立足保全自我人格的伦理基石上,通过情感的双相运作来最大限度享受人理应享受的内部生活。但是,《信使》的主人公伊达并非如此,她面临的是来自外界的沉重压力和无爱的严酷现实。
富于理智性的伊达具有觉醒了的自我,她不甘于听凭强大的外部力量扼杀自己的内部生命。面临无爱的婚姻,伊达不去莽撞反抗,而是采取理智的手段逃出了困境。无爱,伊达绝不假装有爱,她果断地域开“爱是奉献”和“自我牺牲”这一所谓“美德”,始终如一维护了爱的纯洁性。她的未婚夫梅尔海姆,是个没有个性的庸俗之辈。伊达不愿服从父亲的训戒,拒绝做朽败旧习的牺牲品,她分外看重作为灵魂的人的感情—爱。她认为:“虽说生在贵族家庭,我也是人。看破了令人厌恶的门阀、血统和
迷信的墓坟,我心中再无余地接纳父亲的训戒。”显而易见,父女间的意识对立,是“保守”与“革新”、“家庭”与“个人”、“时代文化停滞”与“时代文化进步”之间针锋相对的格斗,它展示了人伦道德进化的方向—由
精神分裂症走向人格完成。伊达觉悟到,父亲是阻止自己奔向个性自由途中难以摧毁的坚固障壁,这堵障壁从正面无法突破。于是,她决定改变战术,采取了理智的手段,即借用
森鸥外特色的理智思维方式——“服从之中隐藏着反抗的锋芒”。她深思熟虑,请日本人小林担当“信使”,将自己一封写有希望进王宫当宫女的密信秘密带给她
姑母—国务大臣夫人。进“知礼不知情的王宫”当
女官,与爱绝缘,这是伊达突破“烦恼暗夜”的惟一手段。
艺术特色
《信使》中使用倒叙的只有讲述牧羊少年身世的那一小段,这也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因为整个小说的主线是伊达小姐的境况和经历,与牧羊少年的情感纠葛只是主线之外的一段辅助情节,用以凸显伊达小姐的悲剧命运。
《信使》采用的是“十日谈”似的讲故事模式。讲故事的主人公小林通篇以“我”来讲述主人公伊达小姐的悲剧命运。这种以讲故事的方式所采用的第一人称,一来缺乏对主要角色(
小林和伊达小姐)心理活动的把握,二来缺乏抓住人心的关键情节,总的来说,整篇小说的叙事略显平淡。
《信使》中有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中曾提到伊达小姐家中养了很多鸽子,但是伊达小姐非常讨厌这些鸽子,把它们都送了人,唯独留下了一只
鹦鹉目。这鹦鹉后来还出现在小林听了同伴讲述的关于牧羊少年的身世后做的一个梦中。或许,鹦鹉在伊伊达小姐眼里便是牧羊少年的化身,现实中两人因为门第悬殊而无法在一起,只能把身边的鹦鹉想象成爱人,聊以慰藉。
《信使》展现的是19世纪末
德累斯顿市郊风光和皇家贵族的生活场景。小说中大段对风光和宫廷生活的描写,甚至冲淡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景物的变幻,总是能够和伊达小姐的遭遇和命运联系起来。当主人公初到公爵的城堡时,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低矮的铁栅栏围着园子,一条笔直的细沙路将铁栅栏分成左右两侧,路的尽头有座旧的石门。进门一看,自木模花开得一片烂漫,后面是一座自墙红瓦的巍峨宫殿。南面有座高高的石塔,似乎按照
埃及的尖塔仿造的……”此时的伊达小姐还是一位矜持沉默的贵族小姐,当主人公被邀请去参加王宫宴请时,贵族极尽奢靡的生活在他眼前毕现:“大门口停着一辆马车,走下一位贵夫人,将皮围领交给侍从放在车厢里。美丽的金发高高地拢了上去,露出的领子白得晃眼,佩剑的王宫侍卫给打开车门,贵夫人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走进王宫……”这时的伊达小姐已经是宫中的一名
女官。进人皇宫内部之后,更是金碧辉煌,极尽奢华:“楼上的大厅还古风依旧,吊烛台上点着黄蜡,光波四泄,照着无数的
勋章、肩章和女宾的首饰,反射到夹在历代先祖画像之间的大镜子上,那光景真是非语言所能形容……”就是在这样富丽卓绝却毫无趣味的深宫中,伊达小姐将青丝变自发,度过她短暂的一生。
《信使》是一篇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在这篇作品里,鸥外以自身的爱的感触,以冷静而不呆板的笔致,入情入理勾勒出崭新的爱的伦理精髓。伊达那种既浪漫又不乏理智的心理结构,无不源于鸥外的精神结构。
作品影响
鸥外创作的别开生面的《信使》,被称作“是明治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绝唱之一。”它首先展示的是鸥外个人的心灵风景,与此同时,它还富有代表性的展示出的是:明治年代的
日本,沐浴了域外新风的知识分子极欲捣毁封建旧俗,确立进步的个人价值和自由的自我那样一种文化与人生观。
作品评价
佐藤春夫《森鸥外的浪漫主义》:《信使》中固然没有《
舞姬》的严肃沉痛感,没有《
泡沫记》的激越多恨气氛,但它更多的是带有沉静高雅的深长意味。《信使》沉静稳重,质朴隽永,洋溢着现代气息,又近似古风格调,新颖鲜活。这种风格的作品在鸥外作品中仅此一篇。在鸥外一生中,最早展示出他的主流文风的,当属《信使》吧。《信使》中温文而雅适度的
浪漫主义风格,在鸥外此后的每部作品世界里都或多或少地长久地留下光和影,如此浪漫主义风格化作特有的色彩和香气,闪耀、充溢于鸥外作品简洁的字里行间。
日本甲南大学校长高阪薰《森鸥外德意场志三部曲的相关性》:“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鸥外的文学表现技巧,即可以看出日本青年坚定的处事态度和自信。换言之,这是在
德国留学五年的鸥外他那基于自我体验的自尊心和爱国心,才把小林设定为如此形象。”
作者简介
森鸥外,日本明治、大正年代作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与
夏目漱石并称为“日本近代文学双璧”。森鸥外同时是一名军医,曾担任日本军医最高职位
陆军省军医总监,晚年担任
大日本帝国美术院院长。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阅历丰富。幼年时代即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汉文经典,少年时代学习医学、
德语,后进入
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成为军医。青年时代受陆军省派遣留学德国,接触到当时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文学、哲学领域;回国后担任军医教官,同时活跃于
日本文坛,以自己的
德国留学体验为素材创作并发表了《
舞姬》等作品以及大量译作,并参与文坛的几次重大理论论争,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