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的儿女》是一部由未夕创作的文学作品,首次出版于2011年。这部小说跨越了从1977年到2008年的漫长岁月,它真实地描绘出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人五味杂陈又让人心生眷恋。
内容介绍
《乔家的儿女》故事始于
乔一成十二岁这年,伴随着小儿子七七的出生,乔母离开了人世。母亲去世后留给一成的是窘迫的家境、年幼无知的弟妹和无所作为的父亲。在一成的拉扯下,兄妹五人像一棵大树的枝干,向不同方向成长,却始终紧密相连,彼此支持。
乔家的故事从1977到2008年,真实得让人
心悸病,又让人眷恋。
一成、二强、三丽、四美、七七,乔家的五个孩子一路走得跌跌撞撞又热热闹闹。
一成想:所谓亲兄弟热姊妹啊,就是说,生命中有些痛苦,他们相互给予,却又相互治愈。
作品鉴赏
《乔家的儿女》不仅是一部小说,它还是一部时代的缩影,尤其是对于“70后”的读者。书中提到的细节,如彩色塑料片装饰的黑白电视机、手抄本《少女的心》、
翁美玲自杀、
费翔热、出国潮、《大话西游》等,都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记忆。这些元素不仅勾起了读者的怀旧情感,也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读者通过乔家的故事,仿佛重温了自己的过去,体验了一次时光倒流的旅程。
作者未夕在《乔家的儿女》中展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自然而流畅地切换不同角色的经历。这种多角度的叙事方式,使得每个角色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读者能够全面地理解他们的性格和命运。特别是对乔家父亲
乔祖望的塑造,他的自私与偶尔的善意形成了鲜明对比,使得这个角色立体而难忘。
书中的情感描写隐忍而含蓄,无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深刻地贴合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背景。乔家的儿女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他们的相互扶持和手足之情,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到生活中的挣扎与不如意,以及在逆境中争取来的幸福。
《乔家的儿女》不仅是一部讲述家庭和成长的小说,它还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学。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泥潭”,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线光明值得我们去追求。作者通过这些艰难的细节,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读者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正如
查理·卓别林所说,生活既可以是悲剧也可以是喜剧。《乔家的儿女》虽然描绘了乔家儿女经历的种种不幸,但它始终充满着一种动人的温暖,展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这本书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真实性和深刻的生活启示,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找到前进的力量和方向。
评价
老物件讲述着时代的变化,热水瓶、老摆钟、“二八”自行车、拉货三轮车等。大哥
乔一成熬完的米汤,弟弟妹妹们也要争着去舔勺子;表哥脚上的白球鞋,也成了乔一成的嫉妒对象。这些情节无不彰显着曾经物质紧缺的年代感。(齐鲁晚报评)
《乔家的儿女》开篇是1977年时代背景,防震棚。里乔家儿女仰望晴空,他们一路向上,不弃不慌,勤奋浩荡,家庭的变化得益于国家的开放。如乔一成所言,“1983年我考入大学,整个中国 如同一片盛放着希望的田野,滚滚时代大潮中,我们走向未来,注定充满了光明的日子。”(文汇报评)
未夕的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对应着那些生活中最平凡的部分而写的,这里没有英雄主义、没有救苦救难、没有风花雪月,就如一成和南方的那次分手,所有人的付出和得到都是自然和平等的。但我喜欢这种故事,在抛开一切繁杂和琐碎之后,剩下的只有人与人最真实的纽带,只有这群少年最该铭记的时光。(豆瓣读书评)
作者简介
未夕,教师,作家,编剧,写作很有自己的风格,构建故事的能力和表现力突出。著有长篇
都市小说《
我的糟糠之妻》《
果果的婚事》《烟花易冷》《乔家的儿女》和《以子之名》,以及电影电视剧剧本若干,其中电影剧本《孩子那些事儿》,获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江阴市政府特别荣誉奖、第十四届
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少儿影片奖和第二十八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
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