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
1979年花城出版社主办的期刊
《花城》是一本创办于1979年4月的大型纯文学期刊,得名于秦牧的散文名篇,杂志主编为张懿,主办单位为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
《花城》在最早以丛刊名义刊发的七期中,便确立博采广收、新鲜活泼的宗旨,办出了独特的风格,奠定了《花城》的发展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花城》开始向艺术探索的方向转变,其成为新锐期刊的代表,扶持包括林白、陈染、北村、毕飞宇等一大批年轻作者走向文坛。进入21世纪,《花城》持续探索着文学的边界。2003年,王祥夫创作的发表于《花城》2022年第4期的小说《上边》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13年,王蒙70万字的著作《这边风景》在《花城》首次发表。2017年,《花城》设立“花城关注”专栏,将“花城出发”栏目的年轻态与“实验文本”栏目的创新性融为一体。2023年,《花城》与花城文学院推出“花城文学课”,每月邀请名家学者举办讲座。次年8月,“万象向南——《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市文化馆剧场举行,共评选出17位获奖作者。
《花城》的内容基本以中长篇小说为主,兼顾所有文学种类,包括诗歌、散文、评论等。其宗旨是支持具有真正人文精神、独立建树的写作,支持创新;重实验性但反对刻意的另类,重可读性但反对流俗和平庸。首发过许多在文学史上留下重要地位的作品,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白银时代》、顾城《英儿》、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等。它被誉为全国纯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评“中国最美期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等荣誉。
命名
《花城》杂志的名字是从“怒放”“黄花”等一众提议中挑选出来的,取自作家秦牧的同名散文集,又是广州别称,有地域特色。
历史发展
创刊初期
1979年4月,《花城》正式创办,第一次印刷就达到20万份,其后又加印两次,总印数为25万。1980年元旦前后,《花城》编辑部在北京组织座谈会。学者李陀、洪子诚等人对《花城》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于是在最早以丛刊名义刊发的七期,《花城》便确立博采广收、新鲜活泼的宗旨,办出独特的风格,奠定了其发展基础。1981年花城出版社成立,办刊方针和办社方针达成一致,即“立足本省、放眼全国、兼顾海外”。借助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设置了“香港通讯”“海外风信”“外国文学”等栏目,推介港台及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率先打开了港澳台和外国文学的窗口,具有鲜明的“开窗”意识。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国内很多文学期刊开始向传统回归,失去了早期的艺术探索精神。而《花城》正是在这一阶段开始向艺术探索的方向转变,更注重对小说形式的探索,追求一种自觉的文本意识。坚持纯文学,扛起先锋旗帜,成为“先锋文学的重要阵地”。扶持包括林白、陈染、北村、海男、韩东、李洱、毕飞宇等一大批年轻的作者走向文坛。此外还刊登一批在社会上造成广泛深入影响的大型报告文学,赵瑜、尹卫星、贾鲁生等报告文学作家,站在历史的高度介入生活、评点社会、思考改革的进程,为社会贡献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在《花城》1994年第2期以头条刊出后,在文坛引起极大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作品被评论界认为是中国女性书写史上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文本。90年代中后期,《花城》 开设“实验文本”栏目,鼓励文本创新。
蓬勃发展
进入21世纪,《花城》持续探索着文学的边界,也收获着文学的硕果。2003年,王祥夫创作的发表于《花城》2022年第4期的小说《上边》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13年,王蒙70万字的著作《这边风景》在《花城》首次发表,同年在花城出版社出版。2016年,《花城》与日本学者千野拓政合作,推出“域外视角”专栏,分析解读中日韩青少年流行文化走向,以及东亚地区未来一代的文学表达。2017年,《花城》设立了“花城关注”专栏,将“花城出发”栏目的年轻态与“实验文本”栏目的创新性融为一体,聚焦新锐写作与年轻态表达。2019年10月,《花城》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主持座谈会。同年12月30至31日,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以文学名刊《花城》杂志创刊四十周年为契机,播出了电视纪录片《花城(上、下)》,追溯了《花城》与改革开放同步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2023年,《花城》与花城文学院推出“花城文学课”,每月邀请名家学者举办讲座。2024年7月,《花城》创作出版基地在东莞樟木头揭牌。同年8月,“万象向南——《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市文化馆剧场举行,共评选出17位获奖作者,这17部作品浓缩了《花城》丰富的文学世界,也展现了《花城》对于文学不懈的先锋探索。
现状
内容构成
《花城》始终坚持以锐利的目光和博大的胸襟,采撷名篇佳作,兼收并蓄多种风格、流派,准确及时地展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和最新风貌。支持具有人文精神、独立建树的写作,鼓励文本创新,不断推出文坛中坚作家的重要新作,并时刻关注新人的创作动向。其宗旨是支持具有真正人文精神、独立建树的写作,支持创新;重实验性但反对刻意的另类,重可读性但反对流俗和平庸,内容基本以中长篇小说为主,兼顾所有文学种类,包括诗歌、散文、评论等。
栏目设置
管理团队
《花城》杂志主编为张懿,主办单位为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主管单位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发表作品
《花城》首发过许多在文学史上留下重要地位的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王小波的《革命时期的爱情》《白银时代》、毕飞宇的《青衣》、王蒙的《这边风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顾城的《英儿》、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毕飞宇的《青衣》等、残雪的《新世纪爱情故事》、莫言的《父亲在民伕连里》《我们的七叔》、王安忆的《考工记》、韩少功的《修改过程》、迟子建的《树下》、阿来的《行刑人尔依》、阎连科的《日光流年》、王朔的《给我顶住》《谁比谁傻多少》等。
荣誉奖项
杂志荣誉
作品奖项
主要影响
《花城》不断推出文坛中间作家的重要新作,并时刻关注新人的创作动向,为中国文学推出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其中包括高行健毕飞宇王小波林白陈染北村、潘军、吕新、东西、韩东荆歌李洱薛忆沩等人。此外《花城》创立了花城文学奖,截至2024年8月,已经成功举办八届。2023年3月,《花城》举办首届“花城文学榜”,入选此次花城文学榜的“十大文学好书”分别是:《回响》(东西)、《一日三秋》(刘震云)、《金色河流》(鲁敏)、《千里江山图》(孙甘露)、《河湾》(张炜)、《燕食记》(葛亮)、《我的二本学生》(黄灯)、《诗来见我》(李修文)、《奇迹》(韩东)和《跑步集》(李敬泽)。
其他媒体形式
《花城》拥有官方微博账号以及微信公众号等。
评价
《花城》是我尊重的刊物,它是先锋文化重镇。(文学评论家孟繁华 评)
《花城》是能给人自信的作家,对于年轻人奇奇怪怪、各种各样的作品,《花城》都能够容纳、接受。(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家李洱 评)
参考资料
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广东省出版集团.2024-08-18
《花城》.中国纪录片网.2024-08-18
做好“文学+城市”大文章.今日头条.2023-12-23
“文学是不老的”.南方网.2024-08-18
花城(2019年第1期).喜马拉雅.2024-08-18
花城杂志.期刊网.2024-08-18
扎根.豆瓣读书.2024-08-18
不如见一面 .搜狐.2024-08-18
花城杂志社.微博.2024-08-18
目录
概述
命名
历史发展
创刊初期
蓬勃发展
现状
内容构成
栏目设置
管理团队
发表作品
荣誉奖项
杂志荣誉
作品奖项
主要影响
其他媒体形式
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