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皮冷杉(学名:Abies squamata Mast.)为
松科冷杉属乔木。为
中国特有树种,产于
四川省西部
甘孜藏族自治州(
康定市以西、
金沙江流域以东、
道孚县以南、
九龙县、
稻城县、
乡城县、
得荣县以北)及北部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绰斯甲及
马尔康市等地)及
青海省南部与
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高山上部。在海拔3500-4000米,气候干冷,年降水量约700毫米,土壤为
褐色灰化土地带,组成大面积纯林,或与川西云杉、
北美红杉等组成混交林。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
高达40米,胸径1米;幼树树皮及大树的4-6年生枝皮裂成不规则的薄鳞片脱落,露出红色的内皮,大树之皮则裂成规则的方形块片固着于树干上;一年生枝褐色,有密毛或
近无毛,稀无毛,二、三年生枝淡褐灰色或淡灰褐色;冬芽卵圆形,有树脂。叶密生,枝条下面之叶列成两列,上面之叶斜上伸展,条形,直或微弯,长1.5-3厘米,宽约2毫米,先端尖或钝,上面深绿色,中部以上或近先端有时具3-15条不规则的气孔线,微有白粉,下面有2条白粉气孔带;横切面有2个中生树脂道(幼树之叶树脂道近边生),上面中部通常无皮下层
细胞,仅两端边缘及下面中部有一层连续排列的皮下层细胞,稀上面至下面两侧边缘有一层连续排列的皮下层细胞。
球果短圆柱形或长卵圆形,长5-8厘米,径2.5-3.5厘米,近无梗,熟时黑色;中部
种鳞近肾形,长1.1-1.4厘米,宽1.4-1.8厘米;苞鳞露出或微露出,倒卵状楔形,长10-14毫米,上端圆或有凹缺,边缘有细缺齿,中央有急尖的短尖头;种子长约5毫米,种翅几与种子等长。
冷杉属耐阴性强,可以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在年平均温度3-8%的地区可正常生长。适应年相对湿度85%以上的环境。适宜使用
土层深厚、肥沃、含沙质的酸性土壤。
播种圃地选择庇阴凉爽、士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士壤。播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春季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7%以上时进行播种,播前1个月用温水浸种6h,采用条播或撤播,播后覆土,并搭塑料拱棚保湿、保湿。幼苗出士后,应及时搭盖透光度50%的荫棚,以防日灼。
在幼苗生长期进行适量追肥,浓度宜稀,有机肥不超过10%,
尿素不超过5%。网地过湿时应注意排水,以利扎根。幼苗木质化期不施氮肥,可追施磷、钾肥,促进木质化。
黄伯荣封顶休眠期,应搭盖塑料棚,防寒保温,利于安全越冬。
冷杉幼苗主根长,侧根、须根少,为了促使根系发达,培育壮苗,应将2~3年生的原床苗换床移植,行距15~20cm,株距2.5~3cm。冷杉在小苗期间生长缓慢,移栽时要多带原生土,移栽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在全光下培育2年,经过移床培育的苗木生长粗壮、根系发达,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幼苗移床
应在芽萌动前进行,起苗后应摆正、压紧,并浇水,使表土保持湿润。
1998年实施伐木禁令前,政府部门的乱伐活动显著减少了
冷杉属的数量。禁令后的重新造林主要以
云杉为主,因为鳞皮冷杉容易受到茎腐病的影响,因此被国家森林局所避免。
鳞皮冷杉森林面积较宽,木材蓄积量较多,较其他冷杉耐旱,为中国冷杉属中抗旱性最强的树种。木材耐腐力较强,可供建筑、家具及木纤维原料等用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宜用之更新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