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建于1958年。建馆初期称为图书室,地址在和平里南大楼,仅有一名工作人员、3间小屋和几千册图书。
1960年暑假,图书室迁入新落成的教学大楼,总面积为500平方米左右,并改称图书馆。1964年7月,新建面积为4200平方米的图书馆楼落成,该建筑在当时高校中已属上乘,使图书馆的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到1966年,图书馆藏书增至近20万册,工作人员26人,已成为一所初具规模的大学图书馆。
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 始称图书室,1960年改称图书馆。现有三座馆舍,
逸夫图书馆、北校区图书馆、西校区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6600余平方米,设有20个阅览室,其中电子阅览室有6个,
计算机终端260余台,阅览座位2500席。馆藏1文献资料20余万册,在编工作人员69人。
馆舍
逸夫图书馆是2000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爱国实业家
邵逸夫先生捐资,学校自筹资金在原旧馆址处建成的一座现代化图书馆,
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 2002年5月11日 正式剪彩开馆。
逸夫图书馆采用了模数式建筑形式,其结构新颖,造型独特,色彩亮丽,气势恢宏,宛如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巨舰,坐落在东区校园的中心位置,是学校标志性的建筑。
逸夫图书馆采用大开间,落地玻璃窗,保温隔音材料;预埋网线和信息端口;馆内设施、设备均按一流水平配置。每个阅览室内
书架排列整齐,桌椅舒适,美观实用。阅览区通常明亮、整洁、安静、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和文化氛围。
逸夫图书馆内设
会议中心,配备了高档次的多功能音响等设备,是学校举办各种会议和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1999年我馆通过北京市教委和北京高校图工委组织的自动化、网络化评估达到A级标准。2003年被
华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协会评为“先进图书馆”。是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委员馆、北京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会理事馆。是全国化工院校信息站站长单位和秘书处所在地。与国内几十所院校、研究机构建立了
馆际互借和文献
传递关系。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时俱进,正朝着信息服务手段的自动化、网络化,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高效化,人员素质高层次化的研究型、多学科的数字化图书馆目标迈进。
现代化
图书馆建立了先进的
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主干为ATM,实现了图书馆
局域网与校园网及Internet的互联。图书馆网络中心配备有IBM、SUN等大型服务器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数据库服务器、VOD点播服务器、
断点续传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和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自2002年以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北邮电信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使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从采访、验收、
编目、典藏到流通、参考咨询、电子阅览、门禁管理等全部实现了网络化、
计算机化管理,从而使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和管理手段跃上了新的台阶。
建筑结构采用大开间、无隔断、落地窗,全馆设总出入口的设计理念。
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和消防报警,自动喷淋系统,为读者创造了安全的学习环境。
全馆
局域网与校园网千兆联接,共有1000多个端口,在各阅览区共设有100兆的地插500多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方便了读者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设计先进、装备精良,标志着化大图书馆已初步跨入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图书馆的先进行列。
馆藏资源
化
大图书馆自建馆以来,坚持突出以本校学科所需文献为特色,以
化学化工为重点,采集其经典文献和检索工具书,同时注重经管、文法、信息学科的文献收藏,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化工为重点,兼收经管、文法、信息等综合学科的馆藏文献体系,是收藏化学化工文献资料最多、最全的高校图书馆。
电子资源
引进了CNKI、万方、CA、
OCLC、ELSEVIER、KLUWER、PQDD、WSN等15种中外文数据库,其内容涵盖了我校现有主要学科领域,并注重其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校园网上可以免费检索和浏览。另外收藏有2000多种、8000多盘(盒)的电子出版物。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