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
香港娱乐业大亨,慈善大家
邵逸夫(Sir Run Run Shaw,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原名邵仁楞,号逸夫,娱乐业大亨,慈善大家,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电视广播公司荣誉主席。
邵逸夫先后于1957年和1967年参与创立了邵氏兄弟兄弟(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无线电视台(TVB),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影视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1977年,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 2007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 “世纪成就大奖”;2008年,他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慈善奖项“中华慈善终生荣誉奖”;2022年,获新时代国际电影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1985年后他投身于大陆慈善事业,20多年间为大陆地区捐赠教育教学设施各类项目近5000个,捐建逸夫楼达三万座;为了表彰邵逸夫的慈善行为,1990年,中国政府将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2年他创立了被人称为“东方诺贝尔”的“邵逸夫奖”以推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这三个领域的发展;2011年,104岁的邵逸夫宣布退休;2012年,邵逸夫正式辞职TVB董事局主席并获颁授公司荣誉主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7年11月19日,邵逸夫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原名邵仁楞,兄弟姐妹八人中,邵逸夫排行第六,旧上海市时期人称“邵老六”,后来香港特别行政区人称呼他“六叔”、“六老板”。邵家原本经营颜料行,生意红火,但在1920年邵父去世后,邵家迅速衰落。到1923年,邵家仅剩一栋上海的老房子和一家名为“笑舞台”的剧院。邵家四兄弟都没有选择继承家业,而是卖掉老房子,举家搬入“笑舞台”。从小接受英文教育的邵逸夫,在当时美国人开办的“青年会中学”上学,当时的上海娱乐事业发展迅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四兄弟便在此时踏入娱乐圈,并为自己起了别号,依次为醉翁、邵邨人、山客、逸夫,1924年,大哥邵醉翁创办了“天一”影片公司,并凭借影片《立地成佛》大放异彩,深受上海市民的欢迎,后又拍摄出《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戏。“天一”成立之初,完全是由邵家三兄弟组成的家族企业,之后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放弃了升学的机会,也加入了“天一”,在片场做起来“伙计”。
南洋创业,邵氏成立
“天一”在上海迅猛的发展,让当时在上海市有霸主地位的明星影片公司感受到了威胁,明星影片公司老板周剑云联合其他五家电影公司,一起限制购买了六家公司影片的发行商购买天一等公司的影片,以限制“天一”的发展。面对围剿,三哥邵山客选择前往东南亚发展。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受邀前往帮助三哥邵山客开拓南洋市场,两兄弟带着无声放映设备和“天一”的影片在南洋的村庄巡回放映并逐渐由露天走向院线。1930年,邵逸夫与邵山客挂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并在新加坡迅速发展。邵逸夫很早就开始关注有声电影的发展,1931年,他远渡重洋,前往美国购置有声电影拍摄器材,途中遭遇轮船触礁沉没,在大海上漂流了一夜后获救,最终从美国买回了“讲话机器”。1932年,由他担任制片和导演,粤剧名伶薛觉生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正式上映,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将中国电影行业带入了“有声时代”。到1937年抗战前期,邵氏兄弟公司在东南亚各地拥有电影院一百多家,游乐场九家,邵氏两兄弟也成了一方富豪。1938年天一影业正式改名为“南洋影片公司”,其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东南亚,香港特别行政区、南洋地区相继沦陷,邵氏各兄弟的电影事业大受打击。
从邵氏父子到邵氏兄弟
二战后,邵逸夫和三哥邵山客在新加坡重拾旧业,邵氏兄弟公司在新加坡继续壮大。原本上海的“天一”在九一八事变后迁往香港,二战后二哥邵人和儿子在香港重建事业,建立了“邵氏父子公司”。与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兄弟”不同,“邵氏父子”在香港遭到“电懋”和“长城”两大电影公司夹击,公司发展举步维艰。受二哥邵邨人所请,1957年,50岁邵逸夫离开了打拼了数十年的新加坡,来到香港,在香港九龙清水湾新建了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邵氏影城,将“邵氏父子公司”更名为“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并建立了制片厂,开始发展自己的电影事业。早在清水湾影城筹建之时,邵逸夫就四处招揽人才,包括有着“宣传鬼才”之称的邹文怀,当红女星林黛、乐蒂、李丽华等;并启用了当时还默默无名的的青年导演李翰祥。1959年,由李翰祥导演,林黛主演的电影《江山美人》一上映就广受欢迎,不仅在专演国语片的二三线戏院上映,就连以往只放好莱坞大片的豪华电影院也来向邵逸夫购买拷贝,创下当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电影票房最高纪录,更是在之后的亚洲影展上,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等全部十二项大奖。在那之后,邵氏又拍出了《杨贵妃》、《西厢记》、《红楼梦》、《王昭君》等一批大受欢迎的爱情片。而在1963年电懋掌门人陆运涛夫妇在台湾乘坐飞机时发生意外后,“邵氏”更是失去了当时最大的对手,逐步成为香港电影业的头。作为影视行业从业者,邵逸夫对电影行业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重视类型影片的制作,邵氏影片除了爱情片、功夫片、黄梅调,还有时装动作片鬼片、风月片、清宫片、贺岁片等;邵氏当时采用工厂式大量生产模式,全盛时期的邵氏拥有15个厂棚,办公大厦、餐厅、宿舍、银行也一应俱全,不计合约导演和演员在内,员工共1700余人。邵氏拍片的速度也惊人,几乎每年有40多部电影。1971年,邵氏(香港)成为上市公司。1974年,邵氏影片产量达到创立以来的最高峰,一年之内出品了50部影片。包括新加坡在内,邵氏机构的全球连锁戏院已达230间之多。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氏兄弟共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邵逸夫的电影事业达到了巅峰。
邵氏时代结束,进军电视业
1967年,邵逸夫与利孝和、余经纬等合资创办了“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并担任常务董事,正式开始自己在电视业的拼搏。1980年,利孝和因病去世,年过七旬的邵逸夫以最大私人股东的身份出任TVB董事局主席。1987年,在香港电影业首屈一指的邵氏兄弟制片厂宣布正式停止生产电影。至此,邵氏电影的时代正式结束,而TVB则在邵逸夫的带领下迅速壮大,成为了香港电视业的领军角色。邵逸夫重视人才的培养,1971年,他说服利孝和创办了“艺人训练班”,培养了包括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在内的一众巨星; 在发掘和包装女星方面,1973年,TVB举办了一年一度选美盛事“香港小姐选美大赛”,1976年,TVB举办了环球小姐选美比赛。TVB捧红的女星陈玉莲曾华倩戚美珍黎美娴、刘嘉玲、蓝洁瑛周海媚等,都是TVB旗下的得力人才。上世纪90年代初,TVB创办了经典栏目“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邵逸夫力捧“黎明、郭富城、张学友、刘德华”四大天王,使其成为香港乃至华人娱乐圈呼风唤雨的四巨星,而“四大天王”这一称呼更是延用至今。而在邵氏兄弟制片厂停产后,邵逸夫将原先邵氏影城的精英都聚集在麾下,创作出了大批高质量的精彩剧集,经典电视剧《上海滩》《鹿鼎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金枝欲孽》等都是由TVB制作,这些高质量电视剧也帮助TVB迅速在香港电视业夺取一席之地,并最终在与亚洲电视的收视大战中占得上风,拿下了香港电视业的收视桂冠。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逸夫迎来百岁诞辰。直至2014年邵逸夫逝世,TVB依旧稳坐香港免费电视龙头。2012年,邵逸夫卸任TVB非执行主席及非执行董事职务,由副行政主席梁乃鹏接任行政主席,邵逸夫则被授予公司荣誉主席。
逝世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家中离世,享年107岁。香港电视广播第一时间在其官网发布了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逸夫爵士今晨6时55分离世的消息,并表达了对邵逸夫离世的深切哀悼和对家人的深切慰问。2014年1月17日,邵逸夫追思会礼堂设在位于香港将军澳的邵氏影城主场,以金色为主调,大厅内铺设红色地毯,场中央挂着邵逸夫的巨幅彩色半身像,场内放置了数百座椅供悼念来宾休息。他的葬礼将只供家人出席,追思会也很朴素,不要求穿着素服、黑领带,也不接受任何花圈、花篮。
他逝世后,社会各界纷纷发文对此表示哀悼,国家主席习近平,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等发唁电致辞悼念。
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闻悉邵逸夫先生辞世,谨致哀悼,并向其亲属深表慰问。邵逸夫先生一生热爱国家,关心民祉,慷慨捐赠,惠及多方。其爱国之情,其为国之志,人们将铭记在心。
张德江在唁电中表示,邵逸夫先生不幸辞世,深表哀悼,并谨向其家属致以慰问。邵先生毕生秉持爱国情怀,投身报国事业,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热心公益,泽被后世,风范永存。
梁振英对电视广播荣誉主席邵逸夫离世表示哀悼,他赞扬邵逸夫长期大力推动演艺发展,又在香港及内地作出公益事业,十分值得尊重。
时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向邵逸夫亲属发出的唁电所说,邵老一生富有传奇,始终秉持爱国报国情怀和不懈奋斗精神,尤其关心国家发展,慷慨捐助内地教育、科技、医疗、影视、赈灾等诸多方面,“其创建的事业长在,其垂立的风范长存。”
朱基、温家宝、李岚清、李长春、廖晖等9日也向邵逸夫先生的亲属发来唁电或表示慰问。
香港特别行政区演艺界对于邵逸夫的离世也同样深切怀念,多位演艺圈人士发文悼念邵逸夫。
刘德华:永远怀念,一路好走。
周润发:没有电视广播就没有我。
罗家英:邵逸夫爵士于今天早上七点辞世,享寿107岁,对亚洲的影视影响深远!更是慈善家,建设祖国永不落人后。永远怀念。
王晶:我最尊重的老板,心目中最成功的电影人,大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一路走好。
国外各大媒体也相继发文悼念一代传媒大亨的陨落。
美国《洛杉矶时报》:伴随着《独臂侠》的成功,邵逸夫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功夫大亨。1972年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是邵氏兄弟影业首部在西方大规模上映的电影,票房总额高于其制作成本30万美元的12倍,并由此掀起了一场西方电影的功夫革命。
金融时报》:功夫电影的缔造者、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家电视台电视广播的创始人邵逸夫爵士于周二去世,享年107岁。
英国广播公司:邵逸夫和他的兄弟们在香港和东亚创建了一个媒体帝国。他旗下制作了几百部香港电影和好几部美国电影,他重金资助了中国的基础教育。
投身慈善业,遍地逸夫楼
1985年,邵逸夫开始自己对大陆地区各项公益事业的支持,尤其是对教育事业。邵逸夫曾说: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自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大陆地区捐赠一亿多港元,用于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次将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1999年长江流域遭受水灾之后,邵逸夫出资帮助灾区重建起118所小学,受益的灾区儿童数以万计;2000年,云南省部分地区发生6.5级强烈地震,邵逸夫通过教育部捐资1005万元港币,援助遭灾害严重的姚安县大姚县南华县等县重建48所中小学校舍;2001年,邵逸夫向内蒙古自治区灾区捐赠2120万港元,帮助重建108所中小学;2005年,邵逸夫通过教育部向遭受特大洪水和泥石流灾害的黑龙江省捐款530万港元,将该镇13所处于山区,易受洪水侵害的小学集中,重新建设寄宿制的沙兰镇中心学校,帮助灾区同学早日返回课堂;2005年,邵逸夫成为“中华慈善大会”首批“中华慈善奖”得奖者之一;5·12汶川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元,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2008年,邵逸夫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慈善奖项“中华慈善终生荣誉奖”;2013年,邵逸夫又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捐款1亿港元。直至2014年去世,邵逸夫共资助了近5000项教育教学设施各类项目,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逸夫楼”达30000座,遍及31个省50所大学。
这样的慈善,邵逸夫已经做了很多年,1973年,他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1973年,邵逸夫的向香港“苏浙公学”捐赠港元50万,帮助兴建一座藏书三万多册的新型图书馆,这是他的首次捐款;1985年,邵逸夫以邵氏基金的名义宣布捐出1.06亿港元用于慈善,其中4000万捐给香港的大学和医院及香港外六所大学。1986年,邵逸夫捐出了1.2亿港元,其中1亿港元给香港中文大学,1000万港元给香港浸会大学,1000万港元给仁济医院。捐助给香港中文大学的1亿港元,用来兴建第四书院,命名为“逸夫书院”。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了表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邵逸夫的慈善,也体现在他对遭受天灾的人们的帮助上。1999年,他捐出2500万港币,救助921大地震灾民;2005年,捐出1000万港元用以帮助12·26印度洋地震受灾地区;2009年,邵逸夫为台湾88台风水灾受灾地区捐款一亿新台币
邵逸夫还曾于1985年出资1000万港元用于给莫高窟壁画安装玻璃屏风,以保护壁画。200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邵逸夫“敦煌市文物保护研究特殊贡献奖”。
为了推动科学发展,邵逸夫于2003年创办了“邵逸夫奖”,旨在推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这三个领域的发展,且不限得奖人的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由于奖金高达100万美元,媲美“诺贝尔奖”,因此被称为“21世纪东方的诺贝尔奖”。
个人生活
1937年,邵逸夫在新加坡黄美珍结婚,并育有两儿两女,依次为老大邵维铭,二女儿邵素雯,小女儿邵素云和幼子邵维钟。1987年,妻子黄美珍在美国洛杉矶病逝。1952年,他与第二任妻子方逸华相识,方逸华帮助他打理了四十多年邵氏兄弟和无线的日常业务;1997年,90岁高龄的邵逸夫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与相伴45年的方逸华登记结婚。
邵逸夫的四个子女从小寄养在新加坡的三哥邵山客那里,1957年,邵逸夫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时,将妻儿都留在新加坡。其后,大儿子邵维铭和幼子邵维钟也曾前往香港,任职在电视广播董事局,但在1981方逸华入主董事局后,两兄弟便于第二年退出TVB并返回新加坡,协助三伯父邵仁枚打理邵氏在当地的生意。1985年,邵氏兄弟创办人邵仁枚中风病逝,邵维铭接掌新加坡邵氏兄弟及基金会,主要管理邵氏名下的商厦和住宅等,每年把所收租金的八成拨入基金之内。每逢节日,邵维铭就到老人院派红封包,或为学校、医院募捐,算是新加坡最大的一间慈善机构,邵维铭和弟弟邵维钟在新加坡也以慈善闻名。
由于邵逸夫两子在新加坡坐拥庞大资产,因而也成为匪徒目标,先后被绑架。1964年,长子邵维铭及其司机在住所附近被绑架,邵逸夫因此亲自前往新加坡交付赎金,自此邵维铭出入均有保镖护送。而幼子也在1971年被绑匪掳走,后来成功从绑匪车中逃离。
邵维铭两兄弟移居新加坡后,邵逸夫与两个儿子少有出现在公众面前,十多年来唯一一次一起公开亮相,则要追溯到2007年,邵氏父子3人同时出现在“邵逸夫奖”颁奖典礼上。而邵逸夫的四个子女都没有选择继承父亲的产业。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人物事件
“看走眼”
1970年,邵氏公司的制片主任邹文怀带着多名邵氏高层离开邵氏,组建了嘉禾电影电影制片公司。两家公司因为《独臂刀》电影的版权问题对簿公堂,巨额的律师费用让嘉禾公司岌岌可危。而在好莱坞发展不顺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的李小龙曾经毛遂自荐向邵逸夫开出一万美元的片酬,但是邵逸夫只愿给2500美元,结果李小龙转去嘉禾后,他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上映后,创下香港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引发香港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轰动效应,之后,李小龙的电影《精武门》、《猛龙过江》等部部卖座,嘉禾的实力一下子得到了提升。
贫穷的明星们
当年邵氏公司实行“月薪制”,即使是当红明星也要按月领工资,进城买东西也要像普通人一样坐公车;后来邵逸夫转投电视业创办了电视广播,制作出很多高质量的剧集,让一众明星变得家喻户晓,但在邵逸夫正式辞任后,很多明星选择了出走,原因之一就是工资太低。
长寿秘诀
“要问我什么时候退休,我告诉你,我永不退休。”1981年,邵逸夫接受采访时说。而直到2011年正式宣布退休时,他已经达104岁高龄,据他所说,他的长寿源于他坚持锻炼和保持工作,他说自己每天都会练气功,他以前还会打高尔夫;并说自己每天晚上只睡5小时,中午小睡1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人物评价
作为娱乐业大亨,他是华语地区有声电影的开创者,他创立的邵氏兄弟在三十余年间共出产了1000多部电影,创造了一代人的记忆;转入电视领域,他创立的电视广播培养了大量优质演员,制作了大量优质剧集,成为了香港电视业的龙头。
作为慈善家,自1973年,邵逸夫投身慈善事业,在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为教育,医疗等事业慷慨捐款;1985年后,邵逸夫投身祖国公益事业,直至2014年离世,共向大陆地区捐赠了34亿港元用于发展教育医疗等各个行业,平均每年超过一亿元,共资助了近5000项教育教学设施各类项目,包括50所高校。以邵逸夫名字命名的“逸夫楼”达30000座,遍及31个省50所大学。
国家主席习近平:邵逸夫先生一生热爱国家,关心民祉,慷慨捐赠,惠及多方。其爱国之情,其为国之志,人们将铭记在心。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邵先生毕生秉持爱国情怀,投身报国事业,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热心公益,泽被后世,风范永存。
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邵逸夫长期大力推动演艺发展,又在香港及内地作出公益事业,十分值得尊重
香港资深电影人、兼任香港影业协会理事长的洪祖星:邵逸夫对香港电影非常热爱,但他跟我说,得奖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推广香港电影,打开亚太、世界市场,他说电影体现的是香港的文化、中国的文化,要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就要让电影走向亚太、欧美。邵逸夫是我非常非常尊敬的人,不仅因为他对香港电影电视的贡献,更因为他对教育的热诚。他的目标从来不单是香港,而是整个祖国的富强。
时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知名艺人汪明荃:邵逸夫对香港电影业和电视业的发展付出很多,值得尊敬。
参考资料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邵逸夫.1905电影网.2023-12-22
江山美人 (1959).豆瓣电影.2023-03-16
Milestone.里程碑-TVB.2023-03-28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3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2023-03-02
邵逸夫亲子缘薄 曾与子断交.中国新闻网.2023-03-17
23rd Congregation (1981).香港中文大学 .2024-04-0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南洋创业,邵氏成立
从邵氏父子到邵氏兄弟
邵氏时代结束,进军电视业
逝世
投身慈善业,遍地逸夫楼
个人生活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人物事件
“看走眼”
贫穷的明星们
长寿秘诀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