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小江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郝小江,男,汉族,山西沁源人,1951年7月出生于重庆市,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49名、硕士30名。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郝小江,中国科学院院士,天然产物化学与资源学家,1951年7月出生于重庆,男,汉族,山西沁源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6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化学系,1985年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于京都大学获药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长期从事植物化学研究,将天然产物化学与植物资源、植物病害防御、化学生物学等研究交叉融合,逐步建立了现代植物化学研究体系。阐明粉花绣线菊复合群特征植物化学成分与种群遗传分化、历史变迁和地理分布规律的关系,为植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开辟植物源农药创制新途径,发现候选新农药靛红;与他人合作,使用植物化学小分子探针相继揭示了促线粒体融合、特异性抑制和协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溶酶体生物发生等新颖作用机制和潜在靶蛋白的新功能。
1997-2005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
1999年主持新建了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并兼任主任。
1978年起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植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
重要的研究工作有:
1)抗早老性痴呆一类创新药物酚克罗酮的研究,目前已获得国家新药审评中心下达的临床研究批文;
2)药用植物的化学研究:系统研究了药用植物60余种,分离鉴定植物化学成分1300余个,发现新天然产物300余个,在调节NO合酶生物碱,抗血小板集聚、抗缺血性脑血管病生物碱,抗稻瘟菌吲生物碱、特异性抗正链核糖核酸病毒的C21-甾体、植物信号传导分子羟吲哚等研究皆属国际首次发现。
学术成就
从事药用植物化学、天然有机合成、药物合成的研究,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6年入选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863专项、1035专项,中科院“九五”“十五”重大项目。
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在SCI刊物上发表120余篇;获发明专利14项。2003年获得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
人物评价
郝小江是中国的创新脊梁,也是云南高层次科技人才。(人民微视频评)
郝小江是中国植物化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云南网评)
郝小江的植物化学研究成果在植物防御与新生物功能发现、新药(新农药)发现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拓展了植物化学的研究范围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中国植物化学的进步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作出了突出贡献。(《昆明日报》评)
郝小江一直坚守云贵高原地区科研一线,并为该学科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在中国国内外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为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跨学科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学术成就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