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城镇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下辖镇
郑城镇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南部,东与地方镇接壤,东南与梁邱镇为邻,南连枣庄市山亭区,西邻白彦镇,北接流峪镇。该镇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大陆气候,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卫生事业发达,电力供应充沛,资源丰富,素有“花岗石之乡”、“中原地区金银花”第一镇之美称。截至2019年末,郑城镇户籍人口为75866人,辖7个社区、3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郑城村。2019年,该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30个。2021年11月10日,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该镇曾先后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新型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市级文明乡镇、卫生城镇,并于2018年7月3日被农业农村部公布为“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名单”之一。
地理环境
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地处东经117.38度,北纬35.15度交汇处,属北温带季风区大陆气候。全镇88平方公里,4万多人,是我国的金银花主产地,年产银花600万斤以上,有中国银花第一镇的美称。1999年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占地20多亩的中国银花交易中心,吸引了河南省河北省山西省等10多个省市的客商,年交易量达1000万公斤,成交额达2亿多元,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银花之乡”。
文化
郑城镇因郑玄于此地注释《孝经》而得名。
郑玄(127~200),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今高密市)人。汉朝经学大师,杰出的语文学家、教育家,有“经神”之称。
康成石室遗迹位于今平邑县南武城故城西南南城山,为一石灰岩溶洞,面积约5平方米。
刘宏中平六年(189年),郑玄避乱与徐州南城一带。今平邑县郑城镇、魏庄乡等地时属徐州东海郡南城县。《齐乘?卷四》载:“汉末黄巾之乱,郑玄避难此山,有注经石室。”《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南城山,又名秀山,《论衡》所谓南城之冢也。山有康成石室,郑玄遭黄巾之乱,客地徐州市,注《孝经》于此。”至清末石室尚存。
郑玄衣冠冢位于境内康成村。郑玄病逝后,南城人将其书简衣物收葬于今郑城镇驻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5公里处。此墓封土高3米,直径10米,系黄沙土堆筑。当地村民称为“郑玄坟”,村名亦改为“郑玄坟村”,后讹传为“郑仙坟村”。1980年代,以郑玄之字将村庄命名为“康成村”。相传,郑玄病故后,门弟子数人在郑玄衣冠墓前搭棚守孝三年,并植柳种松,以松柏示送别先师,用柳表对恩师之念。当地民众也多植松以表达人们对郑玄的尊敬和思念。后衣冠冢周围形成了大片松林,衣冠冢西的村庄就改名为“松林村”。
注经台。《费邑古迹考》载:“注经台在蒙山前武安村之东南。”清代时期,注经台上曾建有行宫。光绪《费县志》载:“乾隆三十年,圣驾南巡,二月初三日,驻注经台行宫。”注经台及行宫遗迹现已不存,尚存碑刻一通。碑呈长方体,平首,高1.8米,宽0.7米,厚0.2米,阴刻隶书“注经台”三字,字径0.3米。此碑现保存于平邑县博物馆
晒书台。郑城镇西南4公里处有一山崮,名“晒书台”,海拔460.4米。其崮顶平整,岩石平铺,山下有一石洞,名“释经洞”,传此为郑玄当年注释经书的场所。
讲经台。郑城镇政府前广场,原来为一大土台,高2~3米,面积500多平方米,当地居民称之为“讲经台”,传此为郑玄当年聚徒讲学的场所。
郑城镇政府为弘扬历史文化,开工建设了郑玄广场,雕塑了高3.6米的郑玄像,并按照原貌修复了郑玄坟。
交通
郑城镇交通发达,西有津浦、京广铁路,北依兖石铁路,东有国家大型深水日照港,临沂飞机场和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小城镇规划合理,配套设施完善,电力设施充足,有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厂一处。3处工业园区,4处农贸市场,1处金银花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1000家,有么营企业48家,年财政收入600万元。1998年12月,2000年2月分别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新型乡镇”、“中心镇”。
社会
战略思想
该镇着眼于大市场的形成、大流通的发展,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兴产业常抓不懈,经过几年努力,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为交通便利、商贸繁荣、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型城镇。小城镇自九六年以来,连续四年被市、县表彰为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99年1月被省政府命名为“村镇建设新型乡镇”;2000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我们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思路。繁荣发达的小城镇是乡村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是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场所,建设小城镇对于刺激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经济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面对如此巨大的资源优势,我们认识到要想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城镇规模开发势在必行,在全镇上下达成了“没有小城镇的振兴,就没有全镇经济的腾飞,就没有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立足本土发展的大舞台,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发展、经济繁荣、富民强镇”的共识。为此我们把发展振兴郑城镇经济的突破口选在小城镇建设上,确定了“经济发展、城建先行”的工作思路,把小城镇建设列入“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突破因循守旧的狭隘观念和畏难情绪,坚持以经济促城建,抓好城建促经济发展,调动全社会参与城镇建设的积极性。
城镇建设
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高起点建设小城镇。在城镇建设中,本着积极稳妥求实的原则,围绕整体目标,兼顾全镇长远利益和群众的眼前利益,坚持规划先行,着眼于高点起步,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不搞激进求成,力避短期行为。96年3月,镇投资5万元,邀请齐鲁设计院的专家来镇实地考察,对镇驻地及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论证,拿出了全县第一个乡镇驻地规划,根据不同时期,不同要求,划分了不同的开发范围,为镇区建设确立了发展蓝图。科学地规划出了以博徐公路为轴线的生活居民区、商贸区、工业园区、园林绿化区、以地庞路为中心的行政办公区、文化娱乐区等,确定了“四纵六横”的总体交通格局,增强了城建工作的科学性、原则性和前瞻性。
科学规划
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的同时,镇政府也不惜重金加快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自96年以来,镇政府先后投资2200万元,相继拓宽硬化了17公里纵贯南北的博徐公路和10公里横贯东西全境的地庞路郑城段,两条主动脉的开通,使镇区干道晴雨通行无阻;先后建成了自来水厂、液化汽站、供电站,解决了城镇供水、供气、供电问题;建成了中小学教学楼6座,医院门诊楼1座,较好地改善了教学和医疗条件;开通了有线电视和数字通信,开通了程控电话1600门,极大地改善了信息匮乏、通讯不便的状况。同时,该镇还重视小城镇的美化绿化,共建设绿化带20000平方米,栽种冬青属、紫叶李三球悬铃木等苗木30000多株,新置草皮400平方米,设置了中心花坛,安装路灯高杆灯100多盏。小城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整体功能逐步提高,城镇建设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收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农业建设
郑城镇始终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良好成效。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工业理念推进农业发展。郑城镇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金银花等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在金泰药业被评定为临沂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又加大了对有发展潜力的宝健药业、益生药业的扶持力度,全力推动其向农字号龙头企业冲刺。
发展特色种养项目优化产业结构。郑城镇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思路,坚持因村制宜,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提升传统农业产业,壮大优势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基地农业、品牌农业、特色农业,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和有机食品生产,逐步形成了金银花、大金星山楂、乌克兰大樱桃、仓方早生桃等优质林果,高标准建设了科技示范园,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008年,全镇共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2个,果树经济林3000多亩。
以市场意识提升产业效益。通过组建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协会和车厘子种植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闯市场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协会这个信息、技术平台,引导农民走市场化道路、提升生产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旅游
自2007年以来,郑城镇党委、政府依托“全国金银花第一镇”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优势,围绕“搞好旅游开发建设农业旅游强镇”目标,加大对观音山景区内外环境的保护力度,聘请省旅游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旅游规划。与山东华阳林业有限公司联合,在景区内的九顶莲花山崮顶建设3000亩文冠果生态观光园,在景区内与3家企业建立2000亩金银花GAP标准种植基地,建立了一处100亩金银花新品种观光园。景区内的1.6万亩原生态松树、槐树林,连同景区周边18万亩金银花,充分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旅游内涵。景区内还有大型水库———昌里水库、长1000米的卧佛、高20米的天然石观音、山楂王等景点,景区内还有八路军115师桃峪高干会议旧址、罗荣桓故居、肖华故居、苏家崮战斗遗址、苏家崮抗日烈士陵园红色旅游景点,以及历史文化景点郑玄文化公园、郑玄晒书台、郑玄墓等。景区内总长10公里的旅游专线将景点串连一体,逐步形成湘蕾金银花采摘、水上游乐、果园采摘、文冠果加工、金银花焙茶、花乡自驾游等旅游项目,着力打造“花、果、山、水”四位一体的特色农业旅游。
2012年自魏庄乡并入郑城镇后,由郑城镇申请平邑县临沂市联合投资建设原魏庄乡曾子山旅游项目开发。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文化
交通
社会
战略思想
城镇建设
科学规划
农业建设
旅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