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才(
日语:漫才/まんざい/Manzai)相当于中国的
相声,是日本人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漫才最早起源于万岁礼,最初的万岁礼是漫才演员人头戴
幞头,身穿
礼服。他们对屋里的人说完表达吉利的话后,一人敲鼓,另一个人手拿折扇,随着鼓点起舞唱歌。到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万岁表演不再是单纯的拜年贺词,而是把传统的《三曲万才》和《御殿万岁》融为一体,改称万才。到
昭和初期(1926年~1989年)漫才不仅融进了口技、舞蹈、歌唱等艺术,而且出现了戏剧漫才 (
相声剧) 、多口漫才 (多口相声)等多种形式。
漫才由两人及以上的漫才演员表演,节奏快、笑点密集。一段漫才表演,平均约10-15秒出现一个笑点,更加“直给”。从观感上来讲,快节奏的漫才之于脱口秀,有点“短视频之于长视频”的意思。
“漫才”是平民百姓的艺术。它之所以引人入胜,首先体现在“漫”字上。“漫才”的题材丰富,海阔天空,既有政治题材,也有体育内容,上到
人造卫星升空,下到交通事故的激增,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其次在于“才”字上。“漫才”的表演形式不拘一格,没有固定模式。“漫才”演员多才多艺,说谈逗唱,虽有剧本可循,但多为故事梗概,细节由演员现场发挥,充分地体现了演员的才华。再一点在于其内容的通俗性、题材的新颖性、表演的趣味性,对于沟通社会各界的思想、淡化社会矛盾可谓是一服灵丹妙药。中国的
相声和
日本的'漫才虽然国度、名称不同,但同为东方艺术的奇葩,实为异曲同工。
万岁礼最早流行于关西地区,也是二人成一组挨家访问,漫才演员人头戴
幞头,身穿
礼服。他们对屋里的人说完表达吉利的话后,一人敲鼓,另一个人手拿折扇,随着鼓点起舞唱歌,这就是最初的万岁礼。这种仪式的目的,是为了驱魔。这些表演的作品通常还要在前面加上地名,艺术形式等,例如《尾张万岁》《三曲万岁》。随着万岁礼的扩张与发展,逐渐在歌舞形式上附加了很多滑稽的语言,这可以被看作是现代漫才的发展雏形。再到后来的明治时期,万岁被改名为万才(まんざい)。玉子屋圆辰(本名西本为吉“西本為吉(にしもとためきち))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万才,他是尾张万岁的分支《伊六万岁》的演奏名手他根据三曲万岁,创作了二人为一组的独特形式,这与后来的对话漫才(しやべくり有很大关联,可以说圆辰是连接今古漫才的桥梁。
日本的万岁,到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早期的万岁表演已不单纯是拜年贺词,而是把传统的《三曲万才》和《御殿万岁》融为一体,改称万才,并由艺人园辰于1887年首次作为舞台艺术搬进了剧场。
日本传统万岁表演
昭和初期(1926年~1989年)多使用“万才”"万岁”的称呼,吉本兴业公司公开征集命名,后来以“漫画”(まんが)为启发,把“万才”和“漫画”“漫谈”的“漫”结合,只取汉字表记而为“漫才”(まんざい)。万才改作漫才之后,形式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不仅融进了口技、舞蹈、歌唱等艺术,而且出现了戏剧漫才 (相声剧) 、多口漫才 (多口相声)等形式,也就是戏剧化了。
在双人漫才中,两个演员一个叫装傻,一个叫吐槽,这是从当初万岁的表演延续下来的。在万岁表演中有太夫和才蔵之分 ,打鼓的人是装傻(ボケ),类似
相声里的
逗哏;拿扇子的人是吐槽(ツッコミ),比较像相声里的捧哏。传统漫才的装傻主要是演出不合常理、犯傻或是误会,是搞笑二人组合中显得不怎么正常的一方;作为对比,吐槽的人(ツッコミ)就是二人中偏向正常人的一方,负责在装傻表演时插嘴,去修正装傻的人所犯的错误和造成的误解,达到滑稽的效果。
漫才源自
日本,由两人及以上的漫才演员表演,节奏快、笑点密集。日本漫才有一些固定的表现形式:演员们共用一支立麦,依据是否设定模拟情境分为对话漫才与短剧漫才,其中后者常采取分角色扮演、跳出角色吐槽的形式。与单口喜剧、Sketch等完全不同,一段漫才表演,平均约10-15秒出现一个笑点,更加“直给”。从观感上来讲,快节奏的漫才之于脱口秀,其实有点“短视频之于长视频”的意思。
昭和初期最受欢迎的搭档组合横山圆辰“よこやまえんたつ”和花菱achako“はなびしアチャコ”,他们是对话漫才开创发展的重要标志,对话漫才可以追溯到他们在1930年开创的《早庆战“そうけいせん”》,指早稻田大学和
庆应义塾大学的斗争。
《
火花》导演
广木隆一 、
白石和弥、
冲田修一、
久万真路、 毛利安孝,编剧又吉直树、
加藤正人、
高桥美幸、 加藤结子。主要讲述名不见经传的漫才艺人
德永太步,在热海的烟花大会上偶遇前辈漫才艺人神谷才藏。德永答应为对方著书立传,由此得以拜入神谷的门下。神谷的搞笑天赋固然令人折服,此外他极具感染力的人情味更是将德永深深吸引。面对这名诚挚的弟子,神谷终于敞开心怀,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