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训导书》是由
丹麦哲学家
索伦·克尔凯郭尔创作的作品,由中工出版社于2006年在中国出版。书中探讨了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与
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不同之处,以及他们各自对于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
《十八训导书》一书展现了克尔凯郭尔与尼采在多个方面的对比。尼采追求放纵情感,而克尔凯郭尔则显得羞涩;尼采崇尚生命的强大,克尔凯郭尔则珍视生命的脆弱;尼采享受审美的生活,克尔凯郭尔则投身于信仰的探索。此外,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尼采既有恐惧又有憎恶,而克尔凯郭尔则是既害羞又怜悯。尼采提倡残酷,
索伦·克尔凯郭尔则赞扬牺牲精神。在文学风格上,尼采的文字狂放不羁,有时甚至出现过度夸张的情况,而克尔凯郭尔的文字则深沉凝重,时常带有简洁温情的讽刺意味。尽管两者都被归类为非理性主义思想家,但他们所理解的非理性概念却截然不同:
弗里德里希·尼采厌恶
苏格拉底,而克尔凯郭尔则推崇苏格拉底。总之,尼采与克尔凯郭尔虽然都预见到了“虚无”和“主义”的到来,并试图加以抵制,但他们基于各自的独特性格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他们的思想
张力对于西方现代思想的发展和现代性问题的推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19世纪
丹麦著名哲学家,同时也是
基督教思想家和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他的著作丰富多样,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个人特色。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类的生活应依次经历审美、伦理和宗教这三个阶段。通过他的作品,如《
非此即彼》和《十八训导书》,我们可以观察到他的思想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