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云塔原名瑞光寺塔,座落于周至县城云塔广场内,为正方形的密檐楼阁式砖塔。因其底层每面各有两块明显阴湿的痕迹,四面合计为八朵而得名。
八云塔始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年),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建其为
崇明寺,后遭焚毁。明永乐元年(1408年),修僧宣运复建为善胜寺,明末又遭兵毁。
清代修建
周至县县城时,在城内西南隅善胜寺遗址上复建瑞光寺,八云塔下废址辟为演武场。民国35年(1946年),将瑞光寺改建为学校,即今西街小学。
八云塔共十一级,底层每边长为9.05米,北门正中辟券门,壁面以砖刻出普柏枋,上托“斗口跳”形式的斗拱,2~5层每面作仿木结构三间,6层以上无斗拱装饰,塔顶已毁,残高约36米。地宫出土石函、石棺、
汉白玉佛龛造像、石磨盘及手印砖等建筑构件。八云塔的外观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几何美感,塔身为八角形,共十三层。每一层的檐角都挂有铜制的风铃,微风吹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塔身的
浮雕和镂空技术展现了
唐朝工匠的技艺。壁画既有佛教故事,也有世俗生活的描绘。
2001年6月25日,八云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命名
八云塔底层每面各有两块明显阴湿的痕迹,形似浮云,大旱不干,四面合计为八朵,故名八云塔。
历史沿革
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中宗李显敕建瑞光寺,筑八云塔于寺中。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改建其为崇明寺,后遭焚毁。明永乐元年(公元1408年),修僧宣运复建为善胜寺,明末又遭兵毁。
清代修建
周至县县城时,在城内西南隅善胜寺遗址上复建瑞光寺,八云塔下废址辟为演武场。民国35年(公元1946年),将瑞光寺改建为学校,即今西街小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云塔得到了重视和保护。
1987年起对塔全面维修,塔基四周打梅花桩1008个以压低水位,塔基内进行掏补并加以钢筋水泥柱。
1992年4月,
陕西省人民政府下文公布,更名“周至古塔”为“八云塔”。
从1995年开始,国家用了三年时间对八云塔进行了勘探、加固和修复。在修茸过程中,发现底层的每面两块云朵是由两根两米长、20公分见方的
柏木嵌镶在夹墙之中。
1998年,为该塔身安装了避雷设施。
建筑特色
八云塔原为十三级密檐式空心砖塔,宋代对八云塔塔身作了改建或重修。现为十一层方形砖塔,底层边长8.85米、通高35.9米。底层较其他各层约高一倍,北面正中辟券门,其他三面有券龛。一层塔檐由十一层砖叠涩出檐,檐上又由十一层砖反叠涩砌筑,平枋之间有两朵一斗三升斗拱,四角各有一朵一斗三升转角斗拱。塔身二至五层的各面为三
开间,以砖砌出隐性,柱头各有一朵坐斗;五层以上无开间。第二、四、六、八、十层的南、北面和第三、五、七、九、十一层的东、西面各辟一券门。塔内中空,原有木楼梯于民国7年(1918年)3月毁于兵火。
塔身上小下大,形如笔立,姿态雄秀,就其形制和结构观察,与
西安市市区内的
小雁塔十分相似,乃为唐代建筑。塔身全高35.66米,登上可俯瞰县城全景,
远视可揽周山至水。
八云塔地处
周至县县城城西南的小土原上,塔势孤高,涌出天空,二十余里外即可见其形影,不仅是周至县城的显著标志,而且成为风光如画的
渭河南岸别具一格的景物。
文物价值
八云塔虽属密檐式
砖塔,但是在
建筑设计和营建技术上均表现出
修定寺塔的风格与特征,特别塔体从2层起以上每层每面各辟两砖券拱门,且东西、南北相对,上下位置逐层依次交换,使塔壁的整体刚性得到加强,2~5层每层均雕刻出仿木构的倚柱、阑额及斗拱等,更增添了塔身的装饰性,另外塔身收分明显,曲线柔和,无论从塔的整体还是局部,该塔都可称得上是
中原地区早期古塔中的佳作。
历史文化
历史战争
民国六年(1917)12月,
陕西靖国军耿直率军与盘踞在陕西的北洋军阀
陈树藩部在
西安市激战三日,陈树藩部马旭群退入
周至县。民国七年(1918)9月,陕西靖国军第二路司令
樊钟秀率领一千余人,进军周至,与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郭坚部遥相呼应。陕西靖国军樊钟秀部与北洋军阀陈树藩部的马旭群军队,在周至县城双方攻守数月,八云塔制高点一直被陈树藩部的马旭群残军占据着。八云塔制高点对樊钟秀部守军的威胁最大,为了清除马旭群残军占据的这个制高点,樊钟秀部派人,秘密买通了八云塔附近村子的一个村民,让这个村民担着一百多斤麦秸草,佯装回村,待走近八云塔下,便将麦秸草堆放于八云塔的塔门口,然后放火烧塔。麦秸草的火焰和烟,一直顺着塔门和塔内的木楼梯燃烧到了八云塔的塔顶。守在塔内的马旭群残部十余人葬身火海,其中有一个人从第七层塔身的券门中,匍匐着身子,爬至塔身外面的塔檐上,用塔檐砖垒起一个半人多高的挡火墙以防身。但此人终因塔内的木楼梯被火焚毁,无法从塔上下来,在塔檐上又无水无食,哀号数日而饿毙。由此,八云塔塔身第七层的东南角塔檐上,就留下了这摞砖。
传说故事
传说周至八云塔和
武功县上科寺魁星塔都是
鲁班的两个徒弟一个晚上修成的。他要考考两徒弟,看谁修得又快又好,命他们同时动工,天明完工。武功小徒弟很有心计,工程修到夜半三更时分,他用一张簸箕在鸡窝旁,连拍三下,惹得鸡就不住乱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了,
周至县的大徒弟误以为天明了,就草草收场,只建了十一层;武功的小徒弟不慌不忙的修了十二层完工了,师傅表扬了小徒弟,批评了大徒弟。以后就一直流传着这样的
民俗音乐:“周至有个八云塔,离天还有丈七八,武功有个上科寺,把天磨得咯吱吱!”
保护措施
清代修建周至县城时,将城内西南偶善胜寺遗址复建为瑞光寺,八云塔下废寺改建为演武厅,塔下废址辟为演武场,民国35年(1946)将瑞光寺改建为学校,即今西街小学。
1957年5月31日,
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八云塔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1992年,对塔体进行全面整修。塔基四周打入1008个梅花桩,并用钢筋水泥柱支撑塔基。1992年,陕西省政府划定了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塔与塔基。一般保护区:塔基周围外延36米。建设控制地带:一般保护区外延72米。
从1995年开始,国家用了三年时间对八云塔进行了勘探、加固和修复。在修茸过程中,发现底层的每面两块云朵是由两根两米长、20公分见方的
柏木嵌镶在夹墙之中。
1998年,八云塔塔身安装了避雷设施。
2001年6月25日,八云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
陕西省,使塔体受损,并向东北方倾斜;塔身四周出现数条裂隙,有碎砖块散落。嗣后予以修葺。
地理位置
所获荣誉
1957年5月3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八云塔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八云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八云塔.西安市周至县人民政府.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