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是
汪海波所著,2010年由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和
山西经济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图书。该书详细阐述了1958年至1976年间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平装: 55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7673176, 9787807673170
条形码: 9787807673170
尺寸: 25.6 x 18.2 x 2.8 cm
重量: 839 g
作者简介
汪海波,1930年9月出生,男,
汉族,安徽宣城人,中共党员。1953年
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6年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现在继续任《
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兼职教授。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荣誉学部委员。
主要著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问题研究》(1984),《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初探》(1981),《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1984),《中国积累与消费问题研究》(1986),《新中国工业经济史》(主编,1986),《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研究》(1988),《工业经济效益问题探索》(1990),《
汪海波选集》(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1998),《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1949.10-2004)》(2006),《
汪海波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2007),《
中国经济发展30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30年丛书,2008)。和《
汪海波经济文选》(中国时代经济名家经典文丛,2010)等。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用基本经济制度(或经济体制)作为首要标准,用生产力作为第二标准。合理地划分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时期。以历史方法为主并结合逻辑力法,恰当地安排了每编的章节构架。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有详尽的史实叙述,又有系统的统计资料。真实、清晰。简明地再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有画龙点睛的经验总结,每编后均附有复习提要、重大历史事件和复习题,便于读者自学,
目录
第一版序 关于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版序 关于《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1949.10-2009)的若干说明
第一编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产业经济——经济恢复时期的产业经济(1949年10月~1952年)
导言
第一节 没收官僚
资本主义企业,组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第二节 统一财政经济工作,建立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雏形
第二三节实施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建立国营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经济
第一节 实行土地改革,保护和发展个体农民经济
第二节 保护和发展个体手工业经济
第三章 发展合作社经济
第一节 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第二节 发展手工业合作组织
第三节 发展供销合作社
第一节 扶植有益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节 打击投机资本和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三节 开展“五反”运动和进一步调整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四节 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和改组
第五章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第一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 工业中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的初步发展
第六章 恢复产业经济的政策措施
第一节 恢复全部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恢复第一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三节 恢复第二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四节 恢复第三产业的政策措施
第七章 经济恢复时期产业经济变革和恢复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二编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
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产业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建立时期的产业经济(1953~1957年)
导言
第一章 实现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1953~1955年上半年,农业合作化在反冒进中稳步发展
第二节 1955年夏季以后,毛泽东发动农业合作化高潮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一节 1953~1955年,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普遍发展
第二节 1954年以后,有计划地扩展国家资本主义高级形式
第三节 1956年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第四节 对资本主义经济实现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三章 实现对个体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节 1953~1955年,手工业合作化的普遍发展
第二节 1956年上半年,出现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四节 个体商业的合作化
第四章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一节 1956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1957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方案的提出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第六章 1953-1957年产业经济变革和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第一节 主要成就
第二节 主要问题
第三编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一)——“
大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58~1960年)
导言
第一章“大跃进”运动
第一节 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
第二节 1958年,以全民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
第三节 1959年上半年,对生产建设高指标的调整
第四节 1959年夏,
庐山会议后再次掀起“大跃进””
第二章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一节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兴起
第二节 1958年冬到1959年夏,对农村人民公社化中“左”的错误的初步纠正
第三节 1959年,庐山会议后农村人民公社化中的“左”倾错误再次泛滥
第四节 城市人民公社化的发展
第五节 手工业和商业合作组织的全民化
第三章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制度
第一节 改进经济管理体制
第二节 改进企业管理制度
第四章 1958~1960年,产业经济的进展和“
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主要教训
第一节 1958~1960年,产业经济的进展
第二节“大跃进”对产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第三节“大跃进”的主要教训
第四编 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二)——经济调整阶段的产业经济(1961~1965年)
导言
第一章 调整经济
第一节 1961年,工业初步调整
第二节 1962年,工业全面调整的决定性阶段
第三节 1963~1965年,工业继续全面调整
第四节 调整农业
第五节 调整第三产业
第二章 调整企业体制和整顿企业管理
第一节 调整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第二节 整顿国营工业企业
第三节 调整和整顿手工业集体企业
第四节 调整第三产业企业体制和事业政策
第三章 再次调整经济管理体制
第一节 再次集中经济管理权限
第二节 试办托拉斯
第三节 调整后期重新扩大地方和企业的管理权限
第四章 经济调整阶段恢复、发展产业经济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第一节 主要成就
第二节 主要经验
第五编 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三)——“文化大革命”阶段的产业经济(1966~1976年9月)
导言
第一章“文化大革命”支配下的经济运行的曲折进程
第一节 1966~1968年,全面内乱与经济衰退
第二节 1969~1973年,“三个突破”与经济调整
第三节 1974~1976年,经济整顿的成效与夭折后经济增幅的急剧下滑
第二章 备战战略指导下的“三线”建设
第一节“三线”建设的实施
第二节“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和严重后果
第三章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与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第一节 经济管理体制的再次改进
第二节 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
第四章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及主要教训
第一节 1966~1976年,产业经济的进展
第二节“文化大革命”对产业经济的严重破坏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的主要教训
……
第六编 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产业经济(四)——经济恢复与“洋跃进”阶段的产业经济(1976年10月~1978年)
第七编 市场取向改革起步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的产业经济(一)(1979~1984年)
第八编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二)(1985~1992年)
第九编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三)(1993~2000年)
第十编 市场取向改革全面展开阶段的产业经济——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产业经济(四)(2001~2009年)
结束语
后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