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锦清
重庆翱龙篮球俱乐部总经理
吕锦清是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市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国手,现任重庆市翱龙篮球俱乐部总经理,被业界看做是重振重庆篮球的象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吕锦清出生在广东广州,同许多男孩子一样,从小吕锦清就展现出了很强的运动天赋。11岁的时候,吕锦清进入到了海珠区业余体校接受专业的篮球训练。
从11岁接受专业的篮球训练,到20岁入选过国家队,吕锦清几乎是火箭般的速度在成长,放在今天,也只有陈江华郭艾伦能够与其媲美,这也侧面证明了吕锦清的实力。
职业生涯
吕锦清:广州市国手第一人
用广州国手第一人来形容吕锦清毫不为过。因为他是广州篮球历史上的第一个本土国手,迄今为止,算上番禺区的陈江华和从辽宁省引进的王仕鹏,从广州体校走出去的国家男篮队员只有3位,而吕锦清堪称上世纪80年代广州篮球的骄傲。
1979年春,年仅16岁的吕锦清和梁永康、关伟伦、王纯等人一起从广州市各级体校入选广东青年队,这一届青年队由吴承镇担任主教练,队员身高并不突出,王纯和关伟伦1.90米,吕锦清只有1.88米,但这支球队以小快灵的南派打法为主,速度快,打法灵活,篮板球尤其突出。1980年,吴承镇上调国家青年队担任助理教练,也为日后吕锦清入选国家队埋下了伏笔。1981年,广东青年队夺得全国青年联赛冠军,吕锦清、梁永康、李卓文等人成为新一届国家青年队热门人选。
1981年秋天,新一届中国国家青年男子足球队从广东青年队选入梁永康和李卓文两人,但是表现出众的吕锦清却意外落选。这次意外落选让吕锦清一度陷入低谷,甚至产生了放弃打球的想法。在教练的开导下,吕锦清最终重新焕发了斗志。1982年初,吕锦清跳过国家青年队,被直接招入国家队,而从省青年队直接入选国家队,此前在中国篮球的历史上还没有先例!
1984年夏天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是吕锦清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比赛。在与法国队的比赛中,时间只剩下最后几秒,法国队以80比79领先,中国队剩下最后一次进攻机会。中国队5号队员吕锦清突破上篮,法国队不得不采用犯规战术,中国队赢得罚球机会,此时距离终场只剩下1秒。吕锦清两罚全中,中国队81比80反超法国队赢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场胜利。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队遭遇以乔丹为代表的美国队,而与乔丹对位的正是和乔丹同为1962年出生的吕锦清。虽然当时的迈克尔·乔丹尚未成名,但乔丹的个人能力让防守他的吕锦清印象深刻。吕锦清回忆说,这位后来的NBA传奇人物不但手长腿长,而且启动速度极快,步幅极大,“我们一步迈1米多,他可以迈到2米。”这场比赛让吕锦清看到了与美国球员的巨大差距。
1984年冬天,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赴美国NBA进行了3个月的训练,在3个月的巡回比赛和训练中,吕锦清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敏捷的反应引起了NBA球探的关注,波士顿领队邀请他前来试训。不过,当时的规定是现役运动员要出国效力必须等退役后或者年龄超过28岁。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任总教练
1986年底,吕锦清在效力国家队长达四年多之后回到广东队,成为队中的绝对主力,再加上在青年队时的队友梁永康、李卓文等人仍在队中,广东男篮的实力得以加强,为广东队立下了汗马功劳。1992年,吕锦清退役进入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工作,但他的篮球生涯却没有结束,1992年和1993年他率领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男篮获得了全国银行系统联赛的冠军。1993年底,江苏南钢男篮成立,主教练是吕锦清在国家队的队友孙凤武,在江苏队力邀之下,吕锦清再次出山。此后吕锦清继续他的半职业篮球生涯,1997年,宏远队代表广东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全运会,34岁的吕锦清加盟效力,跟李春江李群张勇军等人一起,获得第3名的好成绩。
此后,吕锦清正式告别职业球员生涯,成为一名商人。直到广州市筹备成立自由人职业男篮,这位广州培养出来的篮球国手才正式出山,担任球队总教练兼俱乐部副总经理。
个人生活
海珠区体校到市体校再到广东青年队并一直到中国国家队,各级教练给吕锦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吕锦清回忆说,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便认定他是一棵打篮球的好苗子。他的小学老师在家访的时候敦促吕锦清的父母给他加强营养,母亲无奈地对老师说:“家里这么穷,米都不够吃,怎么加营养?”老师爱才心切,跑到区体校为吕锦清申请每个月多加十斤米;母亲也特意为正在长身体的儿子养了一只老母鸡,老母鸡下的蛋就是吕锦清最好的营养品。
人物评价
吕锦清打球的时候,就有“拼命三郎”之称。他的突破能力强,外围远投准,更重要的是,他打球霸气十足,即使面对强手也毫不胆怯。在当时的国家队,吕锦清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和他同队的队友诸如韩朋山、穆铁柱郭永林马跃南李亚光孙凤武王立彬刘建立、张斌、匡鲁彬等人的年龄都比吕锦清大,但是吕锦清却能脱颖而出,和他的霸气不无关系。
吕锦清当年在广东青年队的主教练吴承镇对吕锦清的霸气记忆犹新,“他打起球来不要命,两三个人围着他,他照打。”吴承镇坦言,当年选吕锦清进入广东青年队,除了看中他的技术之外,也是看中了他的“霸气”。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职业生涯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