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志,男,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
物理化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分子和材料研究室主任。
人物简介
杨忠志,1963年
吉林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为该系量子化学专业研究生,师从
唐敖庆教授,1966年毕业,曾任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所长和量子化学研究室主任。
现任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分子和材料研究室主任,物理化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为该博士点的学术带头人;理论
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院化学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杨忠志教授一直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过量子化学、
化学键理论及其应用、光电子能谱学、量子
催化、微观反应动力学、
密度泛函理论等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先后培养博士生9名,硕士生32名,研究工作方向集中在理论化学和光电子能谱学。著有《量子化学》(1982),《大分子体系的量子化学》(2000),《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Cyclophanes》(1983)和《紫外光电子能谱学》(1988)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曾为国家教委
化学学科发展规划制订组成员。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一等奖和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被授予
吉林省英才奖章,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和待遇。
多次出国作研究工作,1980年-1982年在
巴塞尔市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进修3年,并于1982年11月在该校获力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和LBL国立实验室、
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和北卡洲立大学化学系等地访问2年,从事分子束光电子能谱、电子
动量理论和
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
工作学习简历
1958.9 至1963.7 在
吉林大学化学系学习,大学毕业
1963.9 至1966.7 在吉林大学化学系学习,研究生毕业,导师:
唐敖庆1980.11至1983.1 在瑞士
巴塞尔市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导师:Edgar Heilbronner
1966.8至1972.10,吉林大学化学系和理论化学研究室,工作;
1972.11至1983.5,吉林大学化学系和理论化学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
1985.6至1990.6,
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教授、量子化学研究室主任;
1990.7至1995.5,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教授、博导、所长;
1995.6,
辽宁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分子与材料研究室主任。
1980.8至1980.11,瑞典Uppsala大学量子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1980.11至1983.1,瑞士
巴塞尔市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1987.5至1988.5,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LBL国立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5.7至1996.5,美国
印第安纳大学和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1997.11至1998.2,
比利时Leuven大学,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
从事理论与计算化学及其应用、有机和
生物分子体系的量子化学研究、光电子能谱的理论解析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工作
培养7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讲授研究生《量子化学》、《分子动态学》、《理论化学》,以及本科生《化学时空》等多门课程。
科研项目
现正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物分子水溶液体系中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探讨其分子识别机理及质子和能量传递过程(20633050)》和博士点基金项目。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和省科技厅基金。
学术成果
代表性著作: 1、杨忠志,叶元杰,
唐敖庆著,《大分子体系的量子化学》,共51.2万字,313页(16开本,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5年,长春。
2、唐敖庆,杨忠志,
李前树编著,《量子化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共386页。
3、
王建祺,杨忠志编著,《紫外光电子能谱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88,共372页。
4、译著:王志中,杨忠志译,
江元生校,《轨道对称姓守恒》(R. B. Woodward and R. Hoffmann)著科学出版社,北京,1978。
主要论文:
获得荣誉
1991年,研究课题"大分子体系的理论化学研究及应用"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
一等奖;
2002年,研究课题"分子的电子结构研究及应用"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
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研究课题"关于分子的电子和空间性质的研究和应用"获
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
2008年研究课题"概念
密度泛函理论及其应用" 获中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奖(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参考资料
杨忠志.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4-10-11
辽宁师范大学.huaxue.lnnu.edu.cn.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