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
日本的文化观察集,李长声对日本的解读,从文学到社会,从艺术到生活,文人掌故、饮食男女、风俗世相,无所不包。文字洒脱,没有学院气,随性冲淡,又机智调侃,文章的整体气场,可谓不俗。
李长声,1949年生于
长春市,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1988年自费东渡,一度专攻日本出版文化史。自励“勤工观社会,博览著文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
北京市、
上海市、
广东省、
台湾省等地的报刊写随笔专栏,结集出版有《樱下漫读》、《
日知漫录》、《东游西话》、《四帖半闲话》、《居酒屋闲话》、《
风来坊闲话》、《
东京湾闲话》等。近译有
藤泽周平著《
隐剑孤影抄》、《
黄昏清兵卫》。
..............
结识至今,谈起长声大哥,我总会想到两个字:“风流”。风流者何?仅说“品格”,那是拘谨了,更深一层挖掘,应当是一种从容坦荡的意趣。这种意趣,部分可由后天教养获至,多半却还是得自天性。天性者何?童心也。……长声大哥东渡二十载,随处作主,立处皆真,随笔有个“我”,“闲话”遂不仅是闲话,而是一种风流淌溢了。——
傅月庵《东居闲话》一书,是
李长声旅日二十年的记录。多年来,作者将日本文化风俗——“过眼”,拿
东海酒肉大快“朵颐”,“远足”岛内遍览扶桑风景,今日是成此书。书中从历史社会到文学艺术,无所不包;文坛掌故、饮食男女、风俗世相,无所不有。本书轻松幽默,随性冲淡,见多识广,读来让人如沐春风,大增智趣。书中附插
日本浮世绘经典作品21帧,图文并茂,日本文化的意趣跃然纸上。
好多年前就听说,移住欧美的中国人用当地语言写小说并获奖。日本凡事
慢三拍,最近终于把一项小说奖(
芥川龙之介奖)奖给了久居日本的中国人,被称做“文学史事件”。三大报之一《
每日新闻》有这样的评述:“作为‘越境者文学’,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比喻。‘喝西北风过日子’、‘天空现出鱼肚白’等直译中国惯用句似的写法令人感受到
日语从来没有的魅力。”大概这意思,譬如翻译
日本小说,其中有惯用旬“趁舌根还没干”,不译做“言犹在耳”什么的,只照搬过来,或者再做点加工,译成“趁唾沫星子还没干”,便生动了我们的语言表现。
听说中国出版人跃跃欲试,要把获奖作品翻译来,衣锦还乡。“喝西北风”、“鱼肚白”之类如若再直译,算日本原装呢,抑或出口转内销?中国人读了将作何感想呢?为文学计,似乎变通一下为好。譬如日本作家恬然使用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译家就要费点工夫,替他换一个日本所独特的说法,例如“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不然,在日本运用外来惯用句应该是颇有学识,可媳妇回到娘家,也许就平庸无奇,弄不好更有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傻瓜之嫌,读者就看低了原著的档次。“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个谚语在日本很常用,跟我们平常说喝西北风差不多。
村上春树有一个超短的小说叫《谚语》,整篇就磨叨“猴子Ⅱ巴,总之猴子掉下来啦,可不是扯淡,当真猴子在树上掉下来啦”,感叹昔人了不得。同样的意思还有个“弘法大师也有笔误”,我们把这些谚语用惯了,兴许跟“趁热打铁”、‘狐狸吃不到葡萄说
葡萄酸”一样,就像是自己创作的,也成为套话。
“越境”的说法是日本人爱用的。
日本的惯用语、谚语、熟语不少是从中国越境而来,早已经用得浑然不觉。惯用句是一种比喻,而谚语大多是教训。成语与谚语本来有雅俗之别,但是被眉毛胡子一把抓过去,成语也变成谚语。多数成语失去了原形,缺胳膊少腿,便呈现“不完整美”。日本有所谓四字熟语,例如“一日三食”、“满员电车”。不曾把语言革命进行到底,利用汉字不完全,所以四个字连成一串不容易,大概就觉着有趣,现今借
计算机之力,编造四字熟语也成了流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