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香华(1939—),女,诗人,
龙岩市人,生于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赴美国爱荷华国际作家工作室进修。她的诗作以细致入微、朴实无华著称,作品广泛,包括诗集、散文集、论文集。她的创作和社会活动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及
旧金山Berkly大学Extension center英语高级班毕业。
1975年至1977年期间担任《草根》诗刊执行编辑。与名作家
柏杨结为夫妻后,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不眠的青青草》。
1979年,
韩国邀请柏杨和张香华出席诗人大会,但台湾当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为理由拒绝。
1984年赴
艾奥瓦州国际作家工作坊研习访问,参加美国
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主持诗刊编务。张香华经常往返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罗马尼亚、
日本等国,与当地的诗人进行文化交流,并陆续将所拜访过的诗人作品翻译给国人欣赏。合译过
塞尔维亚语的《中国现代诗选》一书,致力于与东欧文化间的交流。
在众多作品集中,《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这首诗歌著作尤其彰显出张香华的创作特色,在这首诗歌中夹带许多的意境与情感,其中如:“不能忘记那些没有星月的黑夜,只有海潮的哨音,日晒的烙痕。如今,我们纪念那个岛屿,我们怀念那首歌。”
绿岛是台湾早期对“绿岛”的称呼,因当时火烧岛是个囚禁思想、政治犯的岛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岛屿弥漫着许多不平的气氛和一股浓浓的愁思。
由于《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的这首诗歌是张香华纪念当时被囚禁在火烧岛的
柏杨以及思想和身体都被禁的狱友,对于他们所受的一切遭遇深感而发所创作出的作品。然而张香华的先生柏杨曾经坦言他其实并不喜欢新诗,但他也强调,这是他最爱的张香华作品。在《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这本书中张香华提及到她与她的先生柏杨的相识是柏杨在绿岛服完政治牢狱刚出狱的时间点。而且在经过了无数岁月的雕刻后,公元一九九八年因柏杨等人的努力,
绿岛上终于竖立起一座“人权纪念碑”。碑上刻着一句柏杨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那个时代,有多少母亲,为他们被困在绿岛上的孩子,长夜哭泣!”这句话和张香华的这首作品《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互相辉映与滋润,实在令人动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这首诗歌,在国际诗坛间受到相当多的瞩目,并且陆续被翻译成英文和
塞尔维亚、
罗马尼亚语等。
日本名诗人今和典先生也将之译为
日语,由日本东京青树社出版;出版后也在
东京举行盛大发表会。这首诗后来更特别邀请音乐人翁至鸿先生作曲,将这首诗加以配谱,在公元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的这天,适逢
母亲节的前夕,由张香华朗诵,于
台北市音乐厅演出名为“我爱的人在
绿岛上音乐会”,更配有国家交响乐团以及
国家音乐厅合唱团,共一百二十余人奏起告别悲情的骊歌,是个盛大的诗与音乐结合的演奏。这首诗曲同时亦被制作为
盒式录音磁带、CD、录像带,分别采用英文、中文、
日语字幕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