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县城关小学,原名州立高等小学堂,是
清代时期的名校,曾经是州立中学堂的改设。在民国时期,学校曾更名为马家巷小学和简师附小。解放后,学校最初被命名为华县第一区第一完全小学。华县城关小学在历史上曾多次更名,但始终保持着其在地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荣获了100多项县级以上荣誉,包括
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省级红旗大队、省级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两法”示范学校、市级卫生工作先进学校等。此外,学校还5次获得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的称号,并9次荣获陕西省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大赛组织奖。
华州区城关小学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被《
渭南日报》誉为“华县教育一面旗”。
办学历史
近代
州立中学堂建于光绪三十年( 1904),校址在今华县人民医院北 603 部队驻址。校舍宏伟,5 间礼堂,后是教员宿舍东西对列,北接后厅五间,为图书室、阅览室及卫生室。东园门外有花园,植有花木几十种。园内东南角有高台 l 座,高两丈余,上建八角亭子1座,登台远望校外村街景致尽收眼底。亭下东院为一小运动场,场内有秋千、高低杠、跳远沙坑、篮球场等供学生课外活动。礼堂南东西走廊共18间,走廊西园门南接堂长室,又有南大门、传达室共 5 间,中间过厅门额书写“共挽狂澜” 4 大字。学生宿舍东西各为两排 60 间,西园门外为操场,设备完善,布局合理。光绪三十二年( 1906)因铁路附捐风潮被毁,少华镇刘蔚青捐银两千两修补,学堂乃复旧观,
知州胡启虞改为官立高小学堂。杨松轩、顾山、刘巨川、
郑云章、郝宝善、段照吉、侯理斋、张龙泉、李亚安、张仲洽等先后出任校长。自省立农职学校迁来华县后,校址归农校。
民国二十五年( 1936 )因旧校址出售给省立农校,校长关庚垣在马家巷创筑新校,仍名县高,省厅仅拨 l 万元,后由地方自筹,另筑校舍及其他房屋,全年经费 4 . 35 万元,校占平地约百亩,学生 270 名。冯美君任校长时为调整校产,拟成立校产委员会,县政府未予批准,遂改名为马家巷小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华县简易师范设立,该校作为简师附小。高、初级学生约 200 名,继任校长先后有王雅秋、姬惠群、袁建耀、马克捷。
1949年5月华县解放后,曾将该校命名为第一区第一完全小学。首任校长郭春泰,继任王锡强、侯维周,后又更名城关小学。“文化大革命”后期设初中班改为城关学校。也曾设高中班。 1982 年中学班迁出后复名城关小学。“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成立“革委会” , 设主任,先后任职者为吴光辉、郭孝乾、
王秉成、周天时。“革委会”撤销后,仍复校长制,先后任校长的有吕云宏、李振声、张飞挺, 1993 年赵安锁继任。“革委会”时期还设有副主任,复校长制后,沿设副校长一职,先后任副主任、副校长者有侯维周、史建东、任进久、徐河应(女)。 1998 年李爱岚(女)接任。
改革开放
城关小学为县办重点小学。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都较严格,而且在县内声望高,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大教师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进行各种教改试点工作,
渭南市地区曾组织各县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后在地区各县推广; l 978 年起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4 年后,效果很好(后因升初中后其他小学未开设,教学衔接不上而停);县、地教研室还举办三类课文教法公开教学,介绍经验; 1986 年教育局在该校召开了第二课堂现场会,又进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等。每年都承担县教研室有关小学教改重要任务。自 1981 年以来,年年评为县级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学校。 1984 年在
渭南市地区小学数学竞赛中,该校曾获得前 3 名。 1987 年毕业班学生语文、数学、常识获全县统考第一名。 1994 年被教育局授予“出成果先进学校”,并被县上定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 1995 年毕业班被评为整体教学先进单位。
学校加强常规教学,进行科学管理,各种规章制度齐全,有章可循。 1994 年制定的《教学工作常规与检查制度 》 被县教育局在全县各小学推广。
1991年学校自筹资金 35000元,在后院西侧建成了 3 间两层教师宿舍 160平方米。1992年2月拆除前院东侧 12 间平房,动工修建三层教学楼(12个教室,5个教师休息室)。同年 8 月竣工,建筑面积 1490 平方米,国家投资31万元。 1993年购置课桌凳150套,办公桌 10 套,共支出 1 . 1 万元。为了开展勤工俭学,在校门两侧建店房 16 间(其中门向北 14 间,向西 2 间),学校自筹资金 3 万元,同年出租。 1994 年学校自筹资金 1.7 万元,硬化学校路面 2240 平方米。 1995 年自筹资金 1.3 万元,为学校安装生活锅炉。
1997 年全民集资50万元,学校自筹11万元建起西教学楼(12个教室)。 1999 年拆除校门东西两侧危漏门面房,利用其预付 10 年租金 74 万元,建起东西两座办公楼(一楼出租,二楼教师办公) , 2000年11月起教师集体办公。 2001年争取到国家对西部中小学改造危漏校舍资金 100 万元,新建三层砖混结构教学楼两幢(教室 18 个,教师休息室3个), 并对旧厕所进行了彻底修缮。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1998年学校投资 16 万元,建起微机教学室,置微机 36 台,在 3—6 年级开设微机课。 1999 年为教室配备投影仪、银幕、语音座。 2001年5月为各班安装了 29 寸彩电,实现了“三机一幕进教室”,并在 3—6年级开设纯正英语电视教学。继又安装闭路电视教学网络,配齐 1—6 年级语音
盒式录音磁带、
投影片和VCD 碟片等软件,安装现代化教学管理监测系统,并设总控室。
为师生创设良好教学环境,1998年3月投资 6 万元兴建舞台、花坛、花园,绿化美化校园 500 平方米。 2001年4月投资5万元,在校园设置巨型
汉白玉雕塑“腾飞”。舞台中央镶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镏金大字,大型瓷贴彩塑上写“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
中原地区及世界大地图。办公楼前巨幅标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们的风范,教学楼上“团结守纪、勤奋独创、文明诚实、拼搏向上”是其校风写照。栋栋教学大楼巍然挺立,窗明几净;朗朗书声,回荡空际;文化气氛浓郁,环境优雅。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华县城关小学位于
少华山脚下,县城经济文化中心的文体东路,是一所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县属规模最大的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8800m2,校舍面积8334 m2 ,现有教学班36个,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00余人,学校有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1个,可容纳110人的微机教学室2个,教师电子备课室1个,远程教育卫星资源多媒体教学接收教室1个。学校各班教室均实现了“三机一幕”并实现了电视、广播联网,形成校园局域网络。学校还专设有图书室、音乐室、电教器材室、仪器室、自然实验室、总控室、
电子琴室、荣誉室、美术室等。学校教师中有高级教师27人,大本学历35人,
专科学历65人,市级以上教学能手、优秀教师19人。
师资力量
1999年有教学班26个,学生1920名,教职工73人,其中 13 位青年教师已获大专文化程度学历。同年学校还创办了“华县艺术教育学校”。
2001年教学班26个(高年级10,初年级16 ) ,学生1932名(男 981 ,女 951 )。教职工84人(男20,女64 ) ,其中行政人员 8 人(校长、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各1 ,教务、政教、总务主任各1 ,少先队辅导员 1 ) ,多为兼职,教学人员 77 人,工人 7 人。
办学成果
学校荣获县级以上荣誉100多项,主要有:
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省级红旗大队、省级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两法”示范学校、市级卫生工作先进学校,先后5次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9次荣获陕西省青少年科学幻想绘画大赛组织奖。培养出了一大批合格加特长的优秀人才。被《
渭南日报》誉为“
华州区教育一面旗”。
校长赵安锁1993年8月任职。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选定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副校长李爱岚1998年8月任职。1998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0年被县委、县政府选定为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文化传统
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校委会一班人在校长带领下坚持以“德育为首,教育为本,质量立校,教研兴校,体艺活校,科学管理,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三个转变: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管理机制由改善办学条件向强化内部管理上转变;把计划管理向目标管理上转变。坚持依法执教,以德活校,先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40 余种,汇集成册,教师人手一本。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分工协作,规范运转,引人竞争机制,在教师中开展“两爱、三心(即爱事业、爱学生;自尊心、责任心、进取心)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教育活动,使其个个争当优秀、先进,人人奋创名牌、标兵。通过“三字一画”(即练钢笔、毛笔、粉笔字,简笔画)基本功训练及“五个一”(即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备好一本优质教案、讲好一节
研讨课、确定一个有价值的教研课题、撰写一篇有水平的教学论文)教学基本功比武,中青年教师结对,成立实验课题小组进行专题研究等活动,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培养骨干教师群体。2002年元月学校出版首期教研成果专著《城小教研》, 7 月又出 《城小学报》。还出台了《
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坚持德育为首的育人理念,学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城关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礼仪常规》等,并启动“三百”工程(即读百部爱国主义书籍、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看百部爱国主义
科学教育影片)。1998年12月在创建市级文明校园活动中,建成了县内首家校内德育室,为全县各校进行德育教育树立起一面旗帜,先后接待参观者上千人次。
通过第二课堂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举办或学校自办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队列队形体操比赛,校园
中国艺术节,庆“六一”文艺汇演,爱国主义歌曲大合唱,科幻绘画大赛,手工、书画作品展览等,不但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