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恭(1877年—1912年11月13日),又名临,字伯谦,号同伯、万平,人称同伯先生,浙江金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考取
举人,由于
清代政府腐败无能,外侮迭起,张恭绝意仕途,立志革命,从事演新剧、印书刊、办报纸等革命宣传活动。后来,张恭积极发展组织革命团体,联络会党,加入光复会。1907年,孙中山先生在两广组织起义时,张恭与
徐锡麟、秋瑾等共组浙东光复军,任分统,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后因徐锡麟、秋瑾遇难,起义未成。张恭避难
上海市,转战报界,任报馆主笔。又因满清追捕,流亡
日本,但斗志不懈,继续宣传革命。曾主持
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
民报》笔政,并出版增刊《天讨》。1908年夏,张恭从日本回国,重整武装,约
熊成基、
陈其美、
王金发等人策动武装起义。由于安庆之役失败,张恭被
托忒克·端方逮捕。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成功,东南光复。张恭随即获释,立即召集旧部,准备挥兵
明成祖北伐。而此时
南北议和告成,张恭被推举为中国同盟会浙江支部长兼都督府参议,在
杭州市创办《
平民日报》,大力宣传民生主义。不久,因病解甲归乡。1912年11月13日因病逝世,年仅35岁。
张恭一生虽如“石火电光”,但在那欧风美雨侵袭、坚船利炮侵略中国的非常时期,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张恭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百折不回,历尽艰难困苦,不断追求真理,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至今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张恭(1877—1912),浙江金华人,自幼就有“神童”之誉。
光绪十四年(1888年)11岁的张恭考取头名秀才,进入丽泽书院深造,结识大于他29岁的蒋乐山,蒋乐山经常向张恭介绍会党反清革命的情况,使张恭心仪不已。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考取
举人。为了发动群众,张恭自己出谷100石,倡导成立“积谷会”获官府批准,取得
光大集团民众同情。入会人员大量增加。光绪二十八年前后,张恭和
永康市沈荣卿等人参加了反清会党终南会,不久终南会会主病卒,副会主离开
浙江省。张恭被推举为副会主,将终南会改成龙华会。
光绪三十二年,张恭率龙华会骨干到绍兴大通学堂学习,并参加光复会,迅速把龙华会纳入民主革命的轨道。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间,
徐锡麟、秋瑾准备发动皖浙起义,由于起义失败,徐锡麟、
陈伯平、
马宗汉、秋瑾等人牺牲。满清政府悬赏一千两缉拿张恭,张恭从
青田县经
温州市出海至沪,东渡
日本。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张恭回国,重整武装,约
熊成基、
陈其美、
王金发等人策动武装起义,不幸被
托忒克·端方逮捕。
宣统元年(1909年)元月,张恭在狱中写成《剧史》一书,又翻译了日本界利彦僧和近远平所著《社会主义纲要》。宣统三年(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成功,12月南京光复。张恭出狱,回到
金华市,追随孙中山先生北伐。
南北议和后,被调杭任都督府参议等职。1912年11月13日因病英年早逝,年仅35岁。孙中山先生致电转达各府县一律下半旗致哀一日。后安葬于杭州栖霞岭麓岳坟后。翌年礼葬时,孙中山先生亲临
杭州市,参加安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