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童癖(pedophilia),是对成熟的异性不感兴趣,只以儿童为性对象以获得性满足的一种
性偏离行为;以中年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对象多为年龄10~17岁的少女和少男,也有小至3岁以下者。恋童癖可分为同性恋童癖和异性恋童癖两类。
学术上,恋童癖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但在西方典论中的出现,则基本上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的;90年代以后,随着打击网络恋童癖色情犯罪的热潮,它逐渐成为典论中重要的一个伦理话题;研究成果认为,恋童癖者的大脑中的“白质”异于常人:简单地说,灰质构成大脑,白质在灰质之间传输信号。正常人在看到儿童时会产生保护欲,而恋童者则是产生性欲;这些科学研究的发现,都指向一个越来越被学界接受的结论,即恋童是一种天生的“取向”。
恋童癖患者的行为表现为他们对成熟的异性不感兴趣,只以儿童为满足性欲的对象;患者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因此,他们常常通过窥视或玩弄儿童的生殖器来达到性满足,性接触往往未达到性交的地步就中止了。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接触的次数增多,心理满足便会演变成生理满足,即出现性交要求、玩弄儿童、折磨儿童等行径。此外,在恋童癖患者中有
同性恋倾向的与有
异性恋倾向的患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同性恋倾向的患者,大多是已婚的,而且他们更喜爱一个年龄较大的对象,即12~14岁的对象;而有异性恋倾向的恋童癖患者更喜爱7~10岁的儿童,甚至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他们与其说是倾向于情欲高潮,倒不如说是更倾向于看和摸;这类患者大都是阳患者,如果
射精的话,也是通过露阴癖、窥阴癖、手淫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