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恋
对异性产生情感吸引的性倾向
异性恋(heterosexuality)指在性欲和情感上持久地被异性别的人所吸引。异性恋与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泛性恋等都是性倾向的一种。异性恋在中文的日常使用中也指异性恋者,即对异性感到浪漫爱和性吸引的人(包含性别认同为异性的人,即跨性别异性恋)。无论何种社会文化,异性恋者在整个人群中的人口比例均处于绝对优势,但异性恋者也有可能是少数群体(比如作为跨性别的异性恋者)。
定义
异性恋是性取向之一,区别于只对同性产生性欲的同性恋者,异性恋者只对异性产生爱情和性欲,同时也区别于对男女两性均有感觉的双性恋者,具有异性恋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为异性恋者。
人口比例
就算是不同的国家、地区、时期、性别、人口、文化、环境,每种性取向占据的真正人口比例都是大致相同的。但由于文化时期的差异,导致出柜的人数比例有所不同,所以社会调查中异性恋的比例会有所差异。
至今为止各国的调查报告中,异性恋占据的人口比例都是压倒性的超过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无性恋的,大约占据总人口的90%~95%左右。
表达方式
1、heterosexual——他是异性恋
异性恋较为正式的说法是heterosexual,与homosexual相对应。这里,可以记下两个前缀hetero(相异的,不同的)和homo(相同的),如:homogeneous(相同的)、heterogeneous(各种各样的)。同性恋的说法最普遍的就是gay,这可以兼指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如果要特地区分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话,则男同性恋用gay,而女同性恋则是lesbian。
2、I am straight——我是异性恋
听到人家说I am straight,不要觉得莫名其妙,其实I am straight的意思就是I am NOT gay。如果有人说He is straight-acting,则是表示他所指的那个人其实是同性恋,但是TA的行为却跟异性恋无异,是想要隐藏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
呼声
在美国宣布同性婚姻在全美合法后仅仅几周,面对在全美各地挥舞的同性恋“彩虹旗”,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所在的统一俄罗斯党推出了“异性恋旗”,宣传传统的家庭价值观。
统一俄罗斯党是在2015年7月8日“家庭、爱、忠诚”日的庆祝典礼上推出这款旗帜的。该节日是2008年由时任总理的普京提议建立。发布这样的旗帜是为了弘扬传统价值观。
旗帜上画着一男一女和三个孩子手牵手,上面用俄语写着一行字:“真正的家庭”。
《莫斯科时报》援引统一俄罗斯党官员Andrei Lisovenko的话说,这是我们对同性婚姻的回应、对这种歪曲家庭概念做法的回应。我们不得不对那些同性婚姻的狂热支持者发出警告,同时支持我们国家的传统价值观。
词汇演变
英文
在英文里,异性恋(heterosexuality)的前缀hetero-源自希腊语ἕτερος,指其他、不同的。而这个术语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下半叶,那时西方的性学研究领域逐渐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扩展。这个术语的起源与那个时期性行为的病理学色彩密切相关,异性恋这个概念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区别同性恋(homosexuality)。需要指出的是,有两个词最初是用来描述被当时的道德规范视为“不正常”的性行为以及实行这种性行为的人。起初,homosexual这个词指实行同性性行为的人,而heterosexual这个词指在婚姻关系之外实行的异性性行为的人。但是,进入20世纪,heterosexual的内涵逐渐转化成男女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欲望,异性恋被逐渐构建为“正常的”性倾向;而homosexual指代的同性恋却始终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中文
在中文的使用中,异性恋一词也是同性恋的概念被译介进国内之后才出现的,“异性恋”一词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民国时期。
概念框架
异性恋与其他与性相关的概念
联合国于2018年发布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提到了在全面性教育中关于性的概念框架。
该纲要提出,“性”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一直以来,公共卫生和性学领域的许多专家就性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大量讨论,并最终提出了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性”的工作定义和概念框架。“性”可以被理解为是人的一个核心维度,它包括了:人对身体的理解和人与身体的关系;情感依恋和爱情;生理性别;社会性别;社会性别认同;性倾向;性亲密;性愉悦和生殖。性的概念非常复杂,涵盖了生理、社会、心理、精神、宗教、政治、法律、历史、伦理和文化等多个维度,伴随着人的一生,持续发展。
异性恋与性倾向
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简称性向,又称性取向、性指向、性位向、性定向等,指一个人只和自己不同性别(异性恋)、相同性别(同性恋)或不仅限于一个性别(双性恋泛性恋)的个体具有深度情绪、情感和性的吸引,以及与之建立亲密关系和性关系的能力。
性倾向决定着性吸引的对象,随着性成熟而逐渐显现。
异性恋也有可能是“少数群体”
异性恋是性倾向的一种,性倾向与性别认同并不相同。性倾向是指一个人对异性,同性或者其他非二元性别产生持久的情感、或性吸引;而性别认同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切感受到的基于个人体验的性别,可能与出生时被指派性别相同(也就是顺性别)或者不同(也就是跨性别)。跨性别者和非跨性别者一样,也可能是异性恋、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无性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北京同志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在受访的跨性别群体中,双/泛性恋占比最多,为33.3%,异性恋占26.2%,同性恋占25.7%,此外还有无性恋或不确定的情况。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李银河的伴侣就是一名跨性别的异性恋者。
性少数群体的存在是无可否认的客观现象,性少数群体也不只有非异性恋者,比如一名跨性别的异性恋者就属于性少数群体。
李银河认为,性少数群体的存在证明了人类性行为模式的复杂性。在异性恋正统主义的社会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异性恋的生活和关系模式,并且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也都应该如此。非典型性性倾向的存在使深受异性恋正统主义影响的人们意识到自己可能是犯了错误。其实常态与非常态之间并没有很分明的界线。所谓常态的人多少总有几分非常态,非常态的方向各不相同;而所谓非常态的人的原欲作为自身的一种性欲冲动,与常态的人也没有什么不同。
可能作为性少数群体的异性恋人群
异性恋与间性人/作为间性人的异性恋者
间性人(intersex):指那些出生时的性特征(包括生殖器官、性腺和染色体模式)不符合男性或女性身体的典型特征的人。“间性”是用来描述各种自然身体多样性的总称。在有些情况下,间性特质在出生时是可见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间性特质直到青春发育期才会表现出来。有一些染色体的变异可能在生理上不会显现出来。间性与生物学的性特征有关,它不同于一个人的性倾向或社会性别认同。一个间性人的性别认同可能为女性、男性、双性或其他性别,间性人可能是异性恋、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或任何性倾向。
异性恋与跨性别者/作为跨性别者的异性恋者
跨性别者(transgender):跨性别指个体的性别认同和/或性别表达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生理性别。跨性别者可能是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者其他性倾向。跨性别者可能认同自己是男性或女性,也可能认为自己是流性人、各种性别的结合或没有性别。
异性恋与异性恋正统主义
异性恋正统主义(heteronormativity):指相信异性恋是标准的或默认的性倾向,也意味着社会生活对于非异性恋生活方式的边缘化。在异性恋正统主义中,异性恋被认为是唯一正常的性倾向。异性恋不仅被社会建构成具有主导地位的性倾向,而且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和普遍存在的。制度化的异性恋构成了合法和符合人们期望的社会和性关系的标准。通过婚姻以及基于婚姻的各种制度安排,异性恋正统主义将异性恋制度“自然化”,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自然法则,而对人类社会中活生生的现实关系置之不顾。
当今性学与非典型性性倾向
根据社会学家李银河的看法:目前,学术界对于各种典型性性倾向之外的性倾向并不一概视为变态,因为许多典型性性倾向当中也都有程度不同的非典型性性表现。只有当一种性倾向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和固置的特征时,学术界才把它单列出来作为非典型性性倾向。然而,按照这个逻辑,绝对排他和固置的异性恋倾向也应当被视为变态才是,正常的性应当是一种没有固定宣泄对象和宣泄途径的原始冲动,或称原欲。
在对待非典型性性倾向的问题上,一个基本的态度是人格平等,所谓平等既包括一种容忍和接纳的态度,也包括尝试去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胸襟,至少是应当尊重具有与己不同的性倾向的人的人格。他们也许属于少数,但是绝对不应当将其视为次等人类。少数并不等于劣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与众不同性倾向的人也是公民,既然是公民,其公民权就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已经是当今世界所有文明人的共识。
社会对于性少数群体的态度因时代和文化而不同。其实,个人的性倾向只要不伤害他人,就完全是私事,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权利,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歧视和惩罚。对具有非典型性性倾向的少数人的保护,不仅对性少数群体有利,也是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举措,有利于提高一般人群的素质,实现社会和谐。如果把形形色色的非典型性性倾向当作不道德的行为来看待,将会破坏整个社会的和谐。
文件
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教育规定秉持性别平等的理念,涉及性别意识、青春期发展和性心理健康等方面。《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强调培养学生明确的性别意识,以及健康的性心理的重要性。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小学4~6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 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初中年级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 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高中年级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 学习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猥亵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小学5~6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变声期的保健知识;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体温、脉搏测量方法及其测量的意义。
初中阶段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痤疮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月经期间的卫生保健常识,经痛的症状及处理;选择和佩戴适宜的胸罩的知识。安全应急与避险
· 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
小学高年级
·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初中年级
· 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高中年级
·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水平四:7~9年级
三:身体健康
学习目标3:基本掌握青春期保健知识。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遵循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规律,基本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如知道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青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了解异性交往的原则,学会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预防网络成瘾等。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7)
目标
· 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能力。核心内容
· 性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
· 友谊、爱情、婚恋、家庭与伦理道德;
· 优生优育与适宜有效的避孕方法;
· 非意愿怀孕和应对措施;
· 常见生殖健康问题与自我保健方法;
· 无保护性行为对生殖健康的影响;
· 常见性传播疾病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和预防措施,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服务,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
· 预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目录
概述
定义
人口比例
表达方式
呼声
词汇演变
概念框架
文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