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兰,古营州辽东(今
沈阳市)
铁岭卫人,于清
顺治戊子年(1648年)任密县知县,在密任职五年,清廉为民,政通人和,赢得了密县人民的爱戴。
他敢于为民请命,大胆处理遗留问题,李芝兰被
新密市人尊称为李公。他来密时,正值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人烟稀少,官员虚报了土地四百余顷,使田赋征收都难以完成。他顶着压力,建议免税三年。
明朝的旧制中,农民承担了许多苛捐杂税,他上任后,都依据实情,一一予以革除,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民心大振。
他广施善政,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清代,战乱初定,集镇空虚,商旅不通,为了重建秩序,繁荣商贾,李芝兰多方努力,动员老百姓入城生活,有五百多家。
大隗镇、
牛店镇两镇,经过连续的战乱,成了穷乡僻壤。他设法劝民造房,打通交通,开展商贸,使城乡贸易很快有了起色。
顺治七年(1650年),李芝兰又筹金五百余两,粮二百余石,重修老城西关桥。该桥原名为
广济桥,为邑人魏尚谦建,水冲后无存。李芝兰重建后改名为
惠政桥,此举让密人十分感动。
大力整修文化设施,发展教育。
清代,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衙门、庙宇、学校等各项建设毁坏严重,都需要一一整修。为广施教化,振兴一地文风,五年中,创建、整修了大量的文化设施,主要有:重修县衙,重建城门楼,四面城墙,疏通护城壕,重建常平仓,增补孔夫子庙,重建奎星楼,重修观音阁,重修
法海寺,重建白衣堂,重建南关火神庙,创建元帝庙和三官庙,重建马王庙和虫王庙,移建阳寺于东店,创建西关
关林。
李芝兰十分注重文化重建,保持了
新密市文化薪火相传。如重修《密县志》。李芝兰在密任职时,和邑
举人韩继文,征文考献,进行续修。为发展教育,他创立社学,建房九间,聘请社师授课。又在县西南置田50亩,牛二头,招佃收租,补贴社师。
来集镇李堂药王庙尚保存有清光绪十八年《县尊李芝兰捐银重修药王庙》碑,记载
顺治八年李芝兰捐俸银数十两,广修大胜、拜殿、道室各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