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隗镇
河南省新密市辖镇
大隗镇,隶属河南省新密市市,地处新密市东南部,西距新密市区17.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58.8平方千米。
西周时为古密国都城,后又为国都城。西汉高祖刘邦始置密县,县城设于大隗,后历经东汉曹魏、晋、南北朝,至隋大业十二年(616年)大隗遭水灾,县城迁至法桥堡(现新密老县城)。1948年至1955年,为密县第八区大隗镇。1955年,为大隗中心乡。1957年,为大隗乡。1958年,改为大隗公社。1984年,改为大隗乡。1991年6月,撒乡建大隗镇。截至2018年,大隗镇户籍人口为65858人。截至2020年6月,大隗镇下辖2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隗村行政路1号。
2019年10月,大隗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历史沿革
1958年建大隗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设镇。1997年,面积58.9平方千米,人口5.6万,辖大隗、振北、龙王庙、五里堡、观寨、纸坊、大庙、大路沟、窑沟、铁匠沟、大坡寨、进化、刘湾、河屯、香坊庄、和河、孙沟、黄湾寨、双楼、侯庄、陈庄、张庄、王沟、老耆沟24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隗镇地处新密市东南部,东与新郑市辛店镇接壤,南连苟堂镇,西接超化镇,北与来集镇相连,东北与刘寨镇曲梁镇为邻,辖区东西最长距离13.6千米,南北最长距离9千米,行政区域面积58.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大隗镇属丘陵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中部平坦。最高点海拔251.7米,最低处海拔115米。
自然资源
大隗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矿石、煤炭、铝矾土陶土、白石、碳酸钙等。其中煤炭储量丰富,已经开发的有大磨岭煤矿、开新煤矿。大磨岭煤矿位于王沟村,面积10.8平方千米,地质储量8650万吨,可采量3567万吨,年产量60万吨;开新煤矿位于大路沟村,面积3.4万平方米,地质储量176万吨,可采量70.8万吨,年产量15万吨。
能源
大隗镇有煤炭企业大磨岭煤矿、开新煤矿2家,2011年,产能达75万吨。
水文
大隗镇境内河道属淮河流城。河网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7亿立方米,年排涝量5000万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水河,全长15千米,流城面积58.8平方千米。其支流微水、泽河、邵家河、杨河,总长23千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1年末,辖大隗、振北、龙王庙、五里堡、观寨、纸坊、大庙、大路沟、窑沟、铁匠沟、大坡寨、进化、刘湾、河屯、桃园、香坊庄、和合、孙沟、黄湾寨、双楼、侯庄、陈庄、张庄、王沟、老耆沟25个村民委员会,设有242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大隗镇下辖2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大隗村行政路1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大隗镇辖区总人口6.1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2456人,城镇化率52.9%。另有流动人口1400人。总人口中,男性32500人占52.9%;女性28900人占47.1%;14岁以下9300人占15.1%;15~64岁47500人占77.4%;65岁以上4600人占7.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06万人占98.7%;回族807人占1.3%。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4.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44人。
2017年,大隗镇常住人口为54266人。
截至2018年,大隗镇户籍人口为6585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大隗镇税收总额560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45万元,比上年增长26%。
截至2018年末,大隗镇有工业企业228个,其中规模以上49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3个。
农业
2011年,大隗镇耕地面积4.3万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1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总产值的32.1%。粮食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8676吨,其中玉米10074吨,小麦8602吨,人均645.3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蔬菜产量6000吨,产值达9000万元。
2011年,大隗镇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580头,年末存栏8580头;羊饲养量1570只,年末存栏1570只;家禽饲养量28万羽。
工业
2011年,大隗镇以造纸、化工、耐材、机械制造、煤炭业为主导产业,2011年,工业总产值28.4亿元。工业企业46家,职工5000人。
商业
2011年,大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邮电业
2011年末,大隗镇邮政局业务总量600万元,报纸、期刊年均发行量2000余份(册)。电信固定电话用户6000户,移动电话用户3.5万户。
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343863万元,同比增长16.1%;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11417万元,同比增长26.6%;财政收入完成2002万元,同比增长32.9%;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完成798935万元,同比增长3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9170万元,同比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26万元,同比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358元,同比增长25.2%。
文化
地名由来
因南有大隗山,又传说大隗真人在此修行讲道得名。
文物古迹
2011年,大隗镇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洪山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寨修德观、大隗古城寨、窑沟瓷器遗址等。
时为古密国首都,汉王刘邦二年(公元前205年)始设为新密市,县城设在大隗镇。到东周时为郑国的新密邑,西汉初置县,是密县县治所在地。
大隗镇原镇区,即原县治所在地在大隗寨上,是一个船形丘体,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有古密城墙遗址,城墙遗址现长约60米、高约4米,俗称擂鼓台。当时,大隗镇规模宏大,建筑宏伟,东与河屯村交界处的冈陵上,有汉代密县县令卓茂遗爱祠遗址,从河屯进城,有城墙头道门,二道门,东西大街长三里有余;头道门与二道门之间过去松柏森森,大雪过后,雪伏其上,素有“百步棚雪”之盛景。
大隗镇名称应源于大隗山。《庄子·徐无鬼篇》曰:“黄帝见大隗于具茨之山。”《太平寰宇记》云:“大隗山即始祖山也,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之上,受神芝图于黄盖童子,即是山也。”密南诸山,统称具茨山,又名大隗山,是新密市、禹州、新郑市的界山,又是新密南部的自然屏障。大隗镇作为密国都城之地,人口集中,商贸繁华,以山名镇应是大隗镇的来历。
大隗镇的来历另有一说:黄帝时期,密境西北部丘陵起伏,森林密布,匪人易于出没,为了屏障首都安全,黄帝派长子戍兵西北,临河而屯,择地筑城镇守,戍地为隗镇,取意是隗者丘陵连绵不断,镇者防守。黄帝孙氏卫戍河朔,受少昊禅位,改都于濮阳市,子孙定居于,隗姓遂繁,为纪念故地,尊密县隗镇为大隗,濮阳境内隗镇为小隗。
大隗村民介绍说:大隗镇十字街过去有一汉代古槐,三人合抱,北有六臂铁佛神庙,南有大隗真人祠,祭祀大隗真人,黄帝向大隗真人求教治理天下的道理,邑人设祠以祀之。西汉初年,大隗设乐华邵庆府,现大隗镇变电站处过去叫邵家寨,有邵姓居住。西汉末,卓茂新密市县令,精心治理,使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蝗不入密境。卓茂卸任时,百姓跪拜道旁,日不出境。他为什么能精心治密、洁身自好呢?就是他娶了隗氏女为妻。隗氏女掌事有方,辅佐卓茂治密成效显著,修卓君庙以祭祀卓茂,以地名大隗镇纪念隗氏女。
大隗镇系金朝置镇,可是以“大隗”地名出现始于秦朝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全国实行统一的度量衡,颁布“始皇诏”令行天下。现存于南京博物馆的“大隗铜权”即是使用大隗的名字,铜权似秤砣,呈八角形,上铸秦始皇二十六年和胡亥九年统一度量衡铭,要求每斤的重量控制在铜权的标准上。在其铜权顶部横梁上左右铸刻有“大”篆书字样,“大”又名“大隗”。作为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县治机构在哪里?当地人认为可能就是现在的大隗镇。因为秦始皇兼灭韩国(当时密属韩)到汉刘邦二年建新密市,这段时间密县的建制还没有明确,为了行使县一级的权力,使秦朝皇帝的政令畅通,就需要以“大隗”的行政机构向下贯彻实施。所以,“大隗铜权”印证当时古密国故地的“大隗”曾是没有明确的县级机构,或者说在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就设过“大隗县”,而汉刘邦时定名为“密县”。
大隗镇古为密国首都和县治所在地,其建筑与其他县城有别,一般县城为四门四关,而大隗古县城为九门九关。过去街道狭窄,只容车马、轿乘通过,中街有“三步三座台”之说,又有“三山一眼井”和“一步三眼井”的遗迹,意思是说街道窄处三步就是房门口的门台和三座房山区处有一眼吃水井。
作为曾经的县治,大隗历来都是手工业发达的繁华之地,南关粮管所处是“黄帝庙”址,其左为“机神庙”,为祭祀黄帝夫人嫘祖,因为嫘祖教民植桑养蚕,其周围乡村种桑养蚕较多,清朝年间大隗街丝绸织布机多达一百多台,成品由商人贩运至山西太谷,所以“机神庙”祭祀的嫘祖是当地的崇拜之神。
刘邦设置了密县县治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西汉沿袭秦制,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地方上设郡,郡有郡守、郡尉等职,分掌政、军,监察之权。县分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刘邦在称帝前,被项羽封为汉王,驻陕西南部汉中市,曾征伐渭河平原,先打败了驻守西安市以西的雍王,接着又打败了驻在西安以东的塞王和驻在陕北地区的翟王,统一了关中。公元前205年,刘邦率军从关中出发东征河南省,驻在洛阳市的河南王申阳投降,韩王昌继续顽抗,刘邦命令韩信率军把他消灭。刘邦东征取得重大胜利后,在秦三川郡的基础上设置了河南郡。河南郡郡治在现在的洛阳市东北,辖区约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南洛河伊河下游,延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等地。
河南郡设立后,凡河南郡范围内的地方,陆续设县。在设县的问题上,西汉政府坚持了两条原则:凡在秦朝已经设县的,沿袭秦制不变,仍维持原来的建置和名称,如荥阳市巩义市新郑市京县(治所在今荥阳县东南)、平阴县(治所在今孟津东北)、阳武(治所在原阳县东南)、苑陵(治所在新郑东北)等。凡没有置县的,重新确定县的建制和名称,如新密市偃师区中牟县开封市、成皋(治所在今荥阳汜水镇)、平县(治所在今孟津县东)、河南省(治所在今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缑氏镇(故治在今河南偃师县南)、卷县(故治在今原阳县原武镇西北)、原武(治所在今原阳县)、谷成(故治在今洛阳市西北)、故市(故治在今郑州市西北)、梁县(故治在今汝州市东)等。
密县在建县之前,刘邦曾给大臣萧何等人说:“在秦新密邑设县,叫什么名字、县治建在什么地方请你们出主意,想办法,把这件事办好。”大臣们接受刘邦的旨意后,先外出查访,在访问过程中,有些老百姓对他们说:“在县境西南方,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叫密山,是洧水南岸群山之首,最为高大,据说,古代密国就是以此山命名的。”大臣们听后,便前往密岵山察看,他们看到密岵山确实雄伟高大,主峰隐蔽在后面像堂屋,还有两个小山峰排列两边如侧室,山峦青翠,草木茂盛,煞是好看。他们又引经据典,在《尔雅·释山》中查到“山如堂者密,多草木者曰岵”,遂把密岵山定为密县的名源山。
接着,他们又商议县城设在什么地方好。他们选择了很多地方,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议定设在大隗镇。他们认为,大隗原是新密市首都,又是郑国的名城新密邑,这个地方南有大隗山作屏障,密县第一大河洧水从南侧经过,西北又有杨河环绕其间,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居高临下,能攻易守。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是一块宝地。这样,大隗镇就成为密县的政治经济学文化中心了。
密县县治设在大隗镇以后,历经汉、三国、晋、南北朝到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止,共822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一直为密县县治所在地。据清顺治十六年版《密县志》记载:隋大业十二年,因遭受水灾,县治才西迁到古法桥堡城(就是现今的密县老城)。
现在新密市大隗镇东门外,尚有纪念西汉密县县令卓茂的卓茂祠和卓茂冢的遗迹。
西汉县令卓茂是新密老城的人文标杆
西汉时密县有个县令卓茂,字子康,原籍南阳郡宛县。刘奭时,卓茂曾赴长安求学,拜博士江翁为师。由于其学习刻苦,对诗赋、礼仪、历算、经学不仅精通,而且又有独到的见解,被人尊为博学多闻的学者。
由于他对儒学有很深的造诣,初被任命为朝廷尚书府一名属官——侍郎,在黄门任事,后升迁为密县县令。
他到任之后,励精图治,大胆改革,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制度,重新制定了新的法律条款。他对贪污受贿罪、鱼肉百姓的人深恶痛绝,列入法律严禁的首要一条。
在密县任职期间,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人向卓茂告发其下属的一个亭长“贪污受贿”,接受了他送的米肉等物。卓茂一听是告他的亭长,让其左右人等避退,仔细询问这个百姓说:“你这次给亭长送礼,是他主动向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求他替你办而赠送的呢?再不然,是他曾给了你什么恩惠而送的呢?”这人回答说:“这些都不是,是我自愿送去的,想试试他。”
卓茂说:“既然是你主动送去的,那你为什么又要告他呢?”
这个百姓说:“我常听说,贤明的官从来使人不惧怕,也从来不接受人家的贿赂。而现在我很害怕他,因此才送礼给他,他竟然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因此我才来告他。”卓茂耐心地对他说:“你这样讲,就太不明白人情世故了。人类比禽兽高明的地方就是因为人类知道互相尊重的道理,重人生道德。现在乡里亲友礼尚往来,相互馈赠礼物,表示彼此敬慕,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相互亲近的表示,官与民也应如此。我这个亭长是个好官,逢年过节,有人出于敬慕赠送给他一些礼品,这是人之常情。”这个百姓又说:“既是这样,那么大人制定的法律为何要严禁呢?”卓茂笑着回答说:“一个县就像一个家庭,涉及违犯法律的大事,就要依
律从严而治。只要犯了罪,都不能放过,小罪、轻罪可以开导训教,罪恶大的还要严惩。这些你回去可以对照法律条款好好地学习理解呀!”这个百姓听他这番教诲后,认识到执行法律既要严,又要实事求是,从而改变了对法律的错误理解。
卓茂坚持以身作则,“劳心谆谆,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他兴利除弊的做法,受到一些缺乏远见官吏的讥笑。附近县里的人听到后,耻笑他是胆大妄为,所行之法必然做不到,行不通。河南省郡守听到这些议论后,特意派守令监督他。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诽谤,他泰然处之,行若无事。数年后,密县出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刘衎时,河南郡很多地方发生了蝗虫灾害,由于卓茂带领新密市百姓认真进行防治,扑灭及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竟获得“蝗不入境”的美誉。郡守派的监督官督邮将这一情况向郡守报告后,郡守不相信,专程来密县察看之后,才信服了。
王莽当权后,卓茂受到提拔,调入京都做官,管农牧春蚕之事,密县百姓一听说卓茂要离开密县,在他启程上路的那天,聚在道路两旁,依依不舍地挥泪送别。
公元25年,刘秀登基后,下诏宣布:“前密县县令卓茂,能洁身自好,执法如山,他的这些表现,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像这样的人,理应受到国家和人民最大奖赏,给予优厚的待遇。”特下诏任命卓茂为太傅,封为褒德侯,食邑二千户,赐给他几、杖、车、马、单夹衣服、絮棉五百斤。建武四年(公元28年),卓茂逝世。光武帝刘秀赐给他棺和墓地,并穿素服亲自为他送葬。卓茂去世后,密县百姓甚为悲伤,将卓茂的遗物葬于县城东门外,立衣冠冢,建卓茂祠予以追念。
隋朝县城迁移后,人们在现今的新密市老城又修了第二个卓茂祠,名卓君庙,终年祭祀不绝,以后密县的官民以他为榜样,历代密县县令都专程前往卓茂祠祭祀。
明朝末年,江苏昆山学者顾炎武专程赴密县拜祭了卓茂墓祠,做《题大隗卓茂祠》诗一首抒怀:“拱木环遗寝,空山走部民。循良思旧德,执节表淳臣。几杖中兴礼,丹青御座亲。至今传豆,长接大隗春。”
2008年3月18日,新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与卓茂墓相邻的大隗镇河屯村西头组张全喜家中发现了一块古碑,上书“汉太傅衣冠冢”六个大字,正是卓茂墓前所立碑刻的原物。据张全喜介绍,55年前,他在田中耕作时发现了此碑,用小推车运回家中保存至今。如今,这块碑珍藏在新密市博物馆。睹物思人,一块墓碑把人们带回了两千年前,去追慕一代县令的清风轶事、高风亮节。
新密市大隗镇西周时是密国都城,东周时为郑国的新密邑,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密县县治所在地,有着悠久的历史。隋以后,它虽然失去其原有的政治经济学地位,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但古老的街道,让我们仍隐约感觉到它昔日的繁盛之况。
1991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2年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全国一百个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1996年被郑州市评为先进党组织,被郑州市委、市政府定为市级文明单位;1997年园林绿化工作被郑州市评为花园单位;1997年被郑州市命名为“小康镇”;1998年被省经贸委、省邮电局评为文明电话乡镇,近五年间连续被郑州市委、市政府评为五强乡镇、红旗乡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交通
铁路道路
2011年,大隗镇密杞地方铁路郑尧高速公路、323省道过境,境内站点有双楼村、陈庄村、进化村、大隗村、纸坊村、孙沟村。有县道王观路,修建、硬化村级、组级道路158千米,25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实现村村通公路。2011年末,大隗镇镇区道路总长度58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79米。
桥梁
2011年,大隗镇镇区桥梁8座,总长度1千米。
公共交通
2011年末,大隗镇镇区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达30万千米,公交运营车辆150辆,其中汽车150辆,年客运量12万人次。
社会
城镇简介
大隗镇位于郑州市西南40公里处,双洎河(洧水河畔)自西向东穿过镇南边,东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西望嵩山,南毗禹州市,北邻郑州市,该镇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全镇辖大隗村、振北村、龙王庙村、五里堡村、观寨村、纸坊村、大庙村、窑沟村、铁匠沟村、大坡砦村、进化村、刘湾村、河屯村、桃园村、香坊庄村、和合村、孙沟村、黄湾寨村、双楼村、候庄村、陈庄村、南张庄村、南王沟村、老其沟村和大路沟村25个行政村,242个村民组,54966人(2017),有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948人,分散居住在振北回民村、双楼村两个行政村。大隗镇地处丘岭地区,南北丘岭横恒,中部地势平坦,呈西高东低走势,风景秀丽,物阜民丰。总面积58.8平方公里,是河南省及全国的造纸工业基地,素有“中国造纸名镇”之称,先后获得“郑州市小康镇”、“全国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试点镇”、“河南省综合改革发展试点镇”、“河南省重点镇”等荣誉称号。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大隗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大院25个,农家书屋18个,各类藏书8万册。
2011年末,大隗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000户,入户率22%。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大隗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506人,专职教师73人;小学12所,在校学生3203人,专职教师2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652人,专职教师1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中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35万元,比上年增长18%。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大隗镇有各类科技人才60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20人,经营管理人才108人,技能人才256人,农村实用人才250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大隗镇有郑州市示范卫生院1所,村标准化卫生所25个,病床135张。专业卫生人员180名,其中执业医师37人,执业助理医师80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0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大隗镇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90%。
2011年,大隗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26户,人数1261人。支出146.6万元,月人均97元;医疗救助460人次。有镇敬老院,床位9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40人,年支出26.8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90万人,参保率98%。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大隗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5千米,生产能力200吨/日,年工业用水1800万吨、生活用水320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20吨;排水管道200千米,污水治理工程24项,有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工业废水处理率100%。
供电
2011年末,大隗镇镇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10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23条,总长度123千米,用电负荷1.1亿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1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大隗镇镇区公园4个,公园面积8公顷,园林绿地面积33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330公顷,绿化覆盖率43%,人均绿地105平方米。
乡镇优势
初步探明地下矿产20余种,其中铁矿石、煤炭、铝矾土陶土、白石、碳酸钙储藏量最大,且易于开采,尤其是水资源丰富,为大隗镇造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大隗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十年间,大隗镇共投资1600万元,修建、硬化道路138公里,大隗镇2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能柏油路,形成了纵横交织的公路网。1994年投资1100万元新建11万伏变电站,满足了工农业用电,年用电量达1.7亿度。占全市年用电量的四分之一。邮件传递快速准确,邮政储蓄年年有增,1991年投资开通500门程控电话,1997年增至为1000门。到1998年底用户装机达5046门,农村电话入户率达48%,百门电话村15个,千门电话村1个。大隗镇充分利用试点镇的有利条件,比努力在镇区相继开通了西环线、商业街、农业路、行政路和五十米大道等街道,形成了“六纵三横”的镇区框架。1998年紧紧抓住国家小城镇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试点项目在大隗镇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全面对镇区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形成了一街一果、一路一样的格局。基础设施已配套宣判、公厕、垃圾池等环卫设施齐全、公安交警正规化交通管理已在镇西运行。娱乐、会议一体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镇区高产达1000余家,镇区面积田1996年1.7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3.5平方公里。
工农发展
大隗镇在农业方面,至1998年底,有提灌站67处,机井168眼,硬化渠道4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32078亩,在粮食生产时节,实行以行政村为单位统一购种、机耕、浇水、防虫、使粮食产量年年递增。秋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大豆、红薯、蔬菜为主,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先后有种兔场、养鸡场、养猪场、鳖科场等农业产为化项目建成,万亩农业高放示范园区,粮食自给工程相继在大隗镇建成,工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工业发展方面,大隗镇造纸闻名全国素有“中国造纸第一镇”的美称,1998年造纸企业已发展到185家,生产线213条,年产量70万吨,占全国纸产量的三十分之一,长葛市省纸产量的七分之一,长葛市低产量的五分之四,人均造纸12.3吨,成为长葛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主要产品有箱板纸、水泥包装纸、民用纸、卫生纸四大列二十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还运销朝鲜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大隗镇其它工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至1998年底,拥有各类企业3082家,其中工业企业919家,农业企业1604家,建筑业76家,交通运输业151家,商业278家,饮食业65家。
文教卫生
大隗镇有职业高中一所,初中四所,小学25所,幼儿园5所,在校教师684人,1996年投资30万元建成有线电视转塔站,近期将与市区有线电视割接并网。大隗镇有镇级卫生院7所,占地面积1公顷,造纸面积3800平方米,有卫生所9个,卫生室25个,从医人员475人。1998年底,人口出生率为7‰,自然增长率为9‰,计划生育率为100%。
1998年大隗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7460万元,乡镇生产总产值完成23.8亿元,粮食产值达20736公斤,乡镇企业营业收入达21.6亿元,乡镇企业实现利润2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348万元,农民人均化收入达到2999元。大隗镇于1996年被国家计委确定为全国省市农村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95年被省政府评为综合改革发展建设试点镇。
党政办公室
(挂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
主要职责:负责党建、纪检监察工作;负责起草党委、政府文件、报告和公文处理、档案管理、信息调研等工作;负责宣传、政法、统战、人事编制、人民武装、综合治理、信访、保密、老干部等工作;负责目标管理工作;指导群团组织开展工作;负责承担人代会闭幕期间的日常工作。
经济发展
主要职责: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制定本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负责宣传国家经济政策,引导农村经济有序发展;维护农村经济发展秩序;负责乡镇财政、农税、审计、农经工作;指导并监督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负责所属乡镇企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劳动保障
主要职责:负责乡镇农村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工作;负责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安置工作;为辖区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农村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社会生活保障工作。
计划生育
主要职责: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政策的咨询与服务工作;负责乡镇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技术报务工作;负责乡镇农村人口优生优育工作。
农业服务
主要职责:负责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工作;负责农业发展技术、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农村市场培育和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村镇建设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村镇建设规划;负责本区域环境美化、绿化和卫生保洁工作;负责乡镇农村节能工程的引导、推广与服务工作;负责乡镇村镇建设的协调工作。
文化服务
主要职责:负责乡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责引导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
社会事务办
(挂有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
主要职责: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规划;负责民政、教育、文化、卫生、司法、计划生育、社会福利、民族宗教等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农村社会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与村民自治建设工作。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大隗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大隗镇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经济
文化
交通
社会
城镇简介
基础设施
乡镇优势
工农发展
文教卫生
党政办公室
经济发展
劳动保障
计划生育
农业服务
村镇建设
文化服务
社会事务办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