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念志(Nianzhi Jiao),1962年12月生,
潍坊市人,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厦门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83年,焦念志毕业于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1991年,他取得青岛海洋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他提出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及微型生物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权威刊物并被引用300多次。焦念志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微型生物原绿球藻在完全无光的深海环境大量存在并阐释了该现象及其重要环境意义;查明了重要功能类群“好氧不产氧光合
异养菌(AAPB)在全球海洋的分布格局,该成果被顶级期刊发表并于2010年获得“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8年,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设立了以焦念志为首的MCP研究科学工作组。2010年6月,
美国Science杂志评论MCP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2018年,焦念志当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2020年,焦念志提出“研发海洋负排放支撑
碳中和战略”的建议得到各界广泛关注,中国首个“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21年,焦念志领衔的 “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心”获批首个海洋领域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2022年9月,由焦念志负责的中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正式启动。2024年,焦念志当选
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10月,他参加“向海图强 向海而兴”潍坊渤海湾高质量发展对接洽谈会。
焦念志主攻海洋生态过程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在他的科研历程中获得多项荣誉。他于2006年和2015年两次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17年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等。焦念志注重学以致用、服务国家需求,为中国的低碳经济、环境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焦念志于1962年12月出生,
潍坊市人,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1991年,焦念志取得青岛海洋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他从事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及
东京大学博士后研究,并于1994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科研经历
1994年,焦念志提出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及微型生物生态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权威刊物并被引用300多次。1996年,焦念志荣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同年,他担任
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并于1998年担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特别研究员。次年,焦念志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1年,焦念志被
厦门大学长江聘为学者教授。2002年,焦念志在国际Phytoplank Product会议上介绍“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 ”的概念。同年,他获得中家海洋局授予的“创新成果奖”。焦念志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光合自养微型生物原绿球藻在完全无光的深海环境大量存在,并通过学科交叉创新性地阐释了该现象及其重要环境意义;查明了重要功能类群“好氧不产氧光合
异养菌(AAPB)在全球海洋的分布格局,并在2005年美国海洋学会(TOS)发起的国际会议上指出了常规理念中存在的误区和权威文章中的严重误差,该成果被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发表并被Nature China遴选为研究亮点,焦念志的这一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07年,焦念志被
马里兰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焦念志进一步从AAPB推演到其他微型生物并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框架,2008年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为该研究设立了由焦念志领衔,由来自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英国、
法国、
西班牙、中国等12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MCP科学工作组。2010年6月,美国Science杂志评论MCP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2011年,焦念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2月 ,焦院士受邀在日本做水环境论坛专场报告,3月,他受邀在
挪威做大会主题报告以及8月,受德国汉莎先进研究院(HWK)资助举办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海洋碳汇”专题报告会。2013年1月,焦念志提出的MCP碳汇机制被当时最大的海洋国际计划(IMBER)遴选为IMBIZOIII三个战略前沿主题之一。5月,焦念志作为特邀的两个大陆学者之一参与台湾海洋科学战略研讨。
服务中国需求
2013年,焦念志提出的《率先研发海洋碳汇,引领福建未来发展》建议得到省领导批示并发起创办全国海洋碳汇联盟(COCA)。次年,他发起创立中国未来海洋联合会(CFO),推出“中国蓝碳计划”。2015年,焦念志发起成立了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FUTURE-China计划。并推动建立了PICES与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联合工作组,是ICES成立110多年来第二个联合工作组,汇聚国际科技优势力量联合开展海洋碳汇研发。同年,焦念志应邀为中国对应
巴黎气候大会的中国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5)》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撰文,介绍中国海洋碳汇、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和先进理念,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国际话语权提供科技支撑。2016年,焦念志在美国戈登科学前沿论坛(GRC)创立了关于海洋碳汇的永久论坛,这也是GRC建立80多年来中国大陆学者发起的首个永久论坛,打造了海洋碳汇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学术高地。同年,他提出的《研发海洋碳汇培育碳交易市场》和《关于实施“中国蓝碳计划”的建议》受到高度重视,中国海洋局正在组织全国力量编写蓝碳国家重大战略专项。2017年,焦念志当选民盟
福建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9年,“海洋微型生物碳泵”理论及相关增汇措施被纳入IPCC气候变化特别报告,标志着中国一直被国外诟病的养殖环境成为实施海洋负排放(人为增汇)的场所,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
碳中和目标,焦念志提出“研发海洋负排放支撑碳中和战略”的建议得到各界广泛关注,
厦门大学统筹学术与科技资源正式成立了中国首个“碳中和创新研究中心”。2021年,焦念志领衔的 “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心”获批首个海洋领域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础科学中心”。2022年,焦念志作为中方代表入选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TWAS) 第一届气候变化常委会,推动海洋负排放计划行动在发展中国家的开展实施,贡献分享中国方案。9月,由焦念志负责的中国首个海洋领域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海洋碳汇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基础科学中心”正式启动。同年,他当选
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于次年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2024年,焦念志当选
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10月,他参加由中国经营报社和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向海图强 向海而兴’潍坊渤海湾高质量发展对接洽谈会”。
研究方向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海洋微型生物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以及相关的资源环境效应。
主要成果
科研成果
焦念志致力于海洋生态与环境研究,他运用创新性思维方法和学科交叉手段,突破以往研究瓶颈,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系统地研究,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光合自养微型生物原绿球藻在完全无光的深海环境大量存在,并通过学科交叉创新性地阐释了这个难以理解的现象及其重要环境意义;查明了重要功能类群“好氧不产氧光合
异养菌(AAPB)在全球海洋的分布格局,澄清了学术界的争议,阐释了其调控机制及其在海洋碳循环中的特殊作用;指出异养细菌光能利用对于“海区是大气CO2的‘源’还是‘汇’”至关重要;进而深入探究AAPB实际分布与理论预测不符的原因,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MCP)”海洋储碳新机制。MCP代表文章被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Microbiology作为亮点文章发表,并在其网站首页、期刊封面、及目录突出展示。
美国Science评论MCP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并出版了焦念志等主编的MCP的Science增刊。国际海洋科学委员会(SCOR)为此设立了以MCP命名的科学工作组WG-134,由焦念志担任主席,显著提升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主要科研项目
以上参考资料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著作
主要论文
以上为部分收录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2022年,焦念志获得
厦门大学“
南强杰出贡献奖”,该奖项是该校对老师的最高荣誉。2023年,焦念志召集发起建立“地球系统科学通识教育改革虚拟教研室”,创立了授课三人组教学模式、贯通基础知识与科学前沿,搭建理论与应用的桥梁,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听众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得荣誉
个人生活
兴趣爱好
焦念志中学时是文艺骨干,会拉
二胡、吹笛子,大学时是体育委员。为了科学,他牺牲了这些个人爱好。2023年,在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发布最近研究成果后,西装革履的焦念志上台,手拿着话筒,在没有伴奏的前提下,用英文为海洋负排放清唱一首歌。他是用一首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曲调,填入和海洋负排放有关的歌词。
健康状况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焦念志的身体不止一次地受到严重打击:2004年,他长期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病变,即使手术治疗过后直到现在仍有后遗症,每当劳累都会导致眼底渗血,产生血斑阻碍视力;由于日常工作需要长时间保持坐姿,使他患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三次入院,卧病在床的他仍不肯放下工作。
人物评价
焦老师对待科研是很痴迷,很勤奋的,也许我们都休息了,他还在思考,还在工作,因为,我们总是能第一时间收到他的回复邮件。(汤凯副教授 评)
对待科研,焦老师总是十分投入,热情很高,与有些科学家不断追逐热点却始终没有自己的系统成果不同,焦老师这十年来始终专注于海洋微型生物,带着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框架并且不断丰富和深化中。与他谈科研,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张锐副教授 评)
焦功成上课很有激情,他的课讲得很生动,在简要的讲解基础理论后,更多的是他的实例,这些都是他在科研中的心血,听他的课,真是常听常新,激发我们对海洋科学的无穷兴趣。(海洋与地球学院博士生郑强 评)
课堂上的教学,焦老师循循善诱,引领学生走进海洋科学的殿堂,课堂外的科研,焦老师总是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助推着学生们的科研。(
厦门大学 评)
焦老师的乐观和坚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光辉,还有他对科学的坚持和创新中所散发出的魅力。(
中国海洋大学评)
参考资料
焦念志.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引领专题.2024-11-03
固定人员.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