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于1993年9月28日由
中国民航总局和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共同创建成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学院题词,并勉励"为发展民航事业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为适应我国民航大发展的需求,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南航大与
上海航空联合成立了南航大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思想好、作风硬、纪律严、技术精、素质高、质量优”为培养目标,为航空公司培养具有本科学历的飞行员。飞行学院招生规模从2002年的60名增加到2005年的243名。至2005年,委托学院培养飞行员的有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航等五家
东航浙江公司,在籍飞行学员已达572人。
学校介绍
学院在两部委和校党委的领导下,在董事会的指导与监督下,依托“211”全国重点高校南航大的雄厚师资力量和多学科坚实基础,依靠国内外民航界大力支持,坚持校企联合与国际联合的办学方针,建成了具有“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学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覆盖了民航所需的主要专业。2003年9月28日,民航总局杨元元局长、杨国庆副局长、
江苏省吴瑞林副省长等领导出席了民航学院院庆十周年庆典大会,对民航学院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民航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制,对民航学院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与监督。董事会由
中国民航总局人教司、
东航浙江公司、机场和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等30多家民航企事业单位的组成。
民航学院以“民航精英、执政骨干、民众表率”为人才培养目标,建院以来向民航系统输送各类专业人才3000多名,现有在校生1600余人,已成为我国民航事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学院现有一个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交通
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道路与
铁道工程),五个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和安全工程与技术),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AMBA,
交通运输工程和航空工程)。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采用
东航浙江公司订单式培养模式,保证每一位合格的飞行学员毕业后在航空公司就业。学员的大学前三年在校本部进行飞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第四学年派送到国外飞行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飞行训练,并取得
中国民航总局认可的符合多发仪表等级要求的国外商业飞行员驾驶执照。学业成绩合格者取得我校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毕业后在签约航空公司从事飞行工作。
师资情况
在建设发展中,学院按照“规模扩充与质量提高并行,个人培养与团队打造并举,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并重”的原则,大力加强以师资队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19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委专家组成员1人,民航总局特聘专家2人,
江苏省333人才工程2人,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4人,另有30余名行业领导和专家受聘担任我院兼职或讲座教授。
系所设置
学院设有四个行政系:民航工程系、空中交通系、运输管理系和飞行技术系;四个研究所:航空安全与保障技术研究所、空中
交通管理研究所、交通
信息工程研究所、民航软科学研究所;一个民航总局重点科研基地:“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科研基地”、一个工程中心:“飞机可靠性与可维护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用于本科专业实习的民航工程中心(内建五大专业实验室);另有一个民航在职人员培训中心。
民航学院以“学术强院”为指导,以“为民航服务”为己任,依托南航大的整体力量,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九五”和“十五”“211”项目四项,针对民航安全、空管、航空运输规划与管理、民航信息化建设等的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与
民航企业合作课题4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500多篇,科研经费逐年递增,成为我国民航科技进步的重要科研基地之一。
办学成就
学院对飞行学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得到国内
东航浙江公司的高度认可,而且受到了国外航校的高度评价,认为南航大的飞行学员“成熟稳重,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是各个国家派送的学员中最优秀的”。根据我国民航人才需求,民航学院设有“
交通运输”和“飞行技术”两个本科大类专业。在“交通运输”专业下,分别设有空中
交通管理与签派、民航运输管理、民航机务工程、民航电子
电机工程学四个本科专业方向。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等各级航行管制及飞行签派、飞行情报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民航运输管理专业方向为
东航浙江公司、机场和民航科研与管理部门培养航空运输生产运行管理、规划、
市场营销与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管理人才;民航机务工程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民用飞机使用、维修与管理能力的综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民航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方向培养能在民航以及其他部门从事民航电子电气仪器及设备的设计、应用和维修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工程训练,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注重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受到民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建院以来,已为我国民航系统输送了多名本科生、150多名研究生,在职培训学员3000余人,分布于各大
东航浙江公司、维修基地、民航管理局、民航空管局、机场及其它民航企事业单位,在航空运输的组织、生产、管理等领域,为
中国民航事业做出了贡献,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实验设施
民航学院拥有配套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建有近4000平方米的民航工程中心,引进了1架
运-7飞机、7台民航
发动机及价值1600多万元的航材,建有4800平方米的停机坪用于飞机整机教学和实践。拥有民航工程实习基地、民航机务工程实验室、民航电子与通信实验室、空中交通综合管理实验室、民航运输管理实验室、飞行模拟实验室等专业技能培训综合试验室。各专业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
专业设置
本专业是民航教育特色专业和民航总局认证的民航管制员和签派员的教育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从事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空域管理、流量管理及飞行签派、飞行情报工作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本专业包含空中交通管理、飞行签派两个专业方向。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以及航行情报的专业相关技术。该专业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9%以上(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民航总局空管局,民航华北空管局、华东空管局、中南空管局、西南空管局,民航珠海航管站,民航珠海进近中心,民航深圳空管站等空中交通管制单位;中国国际
东航浙江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海航控股、
深圳航空、
厦门航空等航空公司和上海国际机场股份公司、
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等其他民航企事业单位。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航行管制以及飞行签派与航行情报等业务工作。
民航运输管理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民航机场未来20年大发展而设置的新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民航机场规划、现场指挥调度与运行管理、场道养护、机场安全管理及机场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专业课程设置重基础、厚技能,更强调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开设的骨干专业课有机场工程基础、机场规划与设计、机场运行、机场发展战略与管理、机场安全、机场信息系统、机场经营管理、机场
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等。所有专业课程均有民航机场专家指导,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机场规划与管理、机场运行与控制、飞行区技术标准与管理、机场安全、机场
信息管理与机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到机场或
东航浙江公司从事机场规划、机场运行现场指挥与地面服务管理、场道养护、机场安全管理和机场经营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到(交通)民航机关、学校或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于民航相关的管理或教学科研工作。
民航机务工程
本专业为适应我国民航和航空制造业大发展对机务维修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置,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民用飞机运行品质、安全可靠性分析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专业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人才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系统学习机务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设置了相应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专业毕业生历年来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中国东方
东航浙江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山航、
厦门航空、
深圳航空、扬子江货运公司、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公司或飞机制造维修单位,从事民用航空器的使用,监测,维护,维修,设计、开发等科研和管理工作。
本专业是民航电子电气、通信、控制和导航等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民航电子电气工程领域较宽的电路理论、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电机、电气、自动控制、信息传输和导航等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人才。专业课程设置注重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去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航空、
海航控股、
山航集团公司、
厦门航空、上海
货运航空有限公司、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青云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等单位,从事电子、
电机工程学系统的设计、应用、安全保障和技术管理工作;也有部分同学选择到高校或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适航技术与管理
本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而创办的,为国家科工委紧缺学科,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巨大。主要培养在飞机安全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工程、航空维修工程、适航审定技术、适航验证技术以及适航管理等方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该专业是为适应我国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和使用维护而新创办的专业,专业创办两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去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南方航空公司、
深圳航空、
山航集团公司、
中国国航有限公司、
中国商飞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也可到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机场运行控制与管理
专业课程设置重基础、厚技能,更强调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机场规划与管理、机场运行控制、飞行区技术标准与管理、机场安全、机场
信息管理与机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毕业生可到机场规划、机场运行控制、场道养护、机场安全管理和非航空性经营管理等部门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
飞行技术
飞行技术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民用航空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而设置的。本专业主要是为民用航空部门服务,培养具有扎实飞行技术理论基础和过硬飞行实践能力的航线飞行员。本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注重基础扎实,拓宽知识面,飞行实践训练注重实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既能适合于民用飞机驾驶员工作,也能够承担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航空运输技术与管理工作。本专业采用学院与
东航浙江公司订单式培养模式,委托学院培养飞行员的有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航、南航、
深圳航空和
上海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可保证每一位合格的飞行学员毕业后在航空公司就业。
教学工作
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做到“科学素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统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的统一。针对民航行业对空管、机务、适航和飞行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学院开展了3+1、2+2、4+1等人才培养模式,并对飞行学员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建院以来,先后向民航系统输送空管、签派、运输管理、机务维护(修)、电子通信和飞行技术等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其中本科生3000余名,研究生400余名,培训学员3000余名,毕业生“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特点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民航学院以“民航精英、执政骨干、民众表率”为人才培养目标,现有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1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0余人。学院已成为我国民航事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已经建成能够满足民航所需主要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
交通运输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飞行技术专业完成省级特色专业申报;“航空维修工程及技术”专业成功获批国防科工委紧缺专业。加强了课程建设,每个专业方向产生1—2门省部级精品(培育)课程,大力开展特色课程双语教学,形成了具有民航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学院以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加强教学改革和民航工程中心建设,获得了校“本科教学迎评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新编讲义18部,获校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建设民航工程中心,培养民航紧缺工程技术人才”获校教学成果
一等奖。同时,学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建成近4000平方米的民航工程中心,并引进了1架
运-7飞机、7台民航
发动机及价值1600多万的航材,建有4800平方米的停机坪用于飞机整机教学和实践。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协调联系,形成了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负责的全员育人模式,我院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暑期社会实践”、“校大学生科技节”、“校园辩论大赛”等校内外竞赛和评比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全校前列。
学术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有: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规划、空中交通系统安全与效能分析、机场管理与信息化、航线经济与航班优化、航空运输收益管理、航空物流、航空运输经济地理信息管理、
发动机检测诊断与风险评估、维修决策理论与数字化实现技术、载运工具运行品质研究与模拟、载运工具运行自动化与控制、飞行模拟器、飞机健康及运行安全实时监控、
交通管理控制一体化理论及实现技术、民航安全工程与适航技术等。
学院以“学术强院”为指导,以“服务民航”为己任,依助南航大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多学科基础,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和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九五”、“十五”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四项,针对民航安全、空管、航空运输规划与管理、民航信息化建设等国家省部级课题60余项,与民航企事业单位合作课题14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特别是,学院实到科研经费总计近4000万元,2006年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元,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36项,与民航、航空企事业单位合作课题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全院师生发表学术论文375篇,其中核心240篇,被国际SCI、EI、ISTP论文检索百余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